熟悉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领导者发起出海征战的事例是少之又少的,
不过,忽必烈就是一个例外。
历史上的忽必烈征服欲非常的强烈,自他登上历史舞台之后,
不仅发动了数次战争开疆扩土,甚至还为了让日本臣服两次远征日本。
但是忽必烈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成果,反而两次征战都以失败告终,个中缘由究竟是何?
日本也曾打捞上来2艘中国沉船,
意外发现一千古秘密,揭开了忽必烈没灭掉日本的真相。
气势汹汹的第一次出征
南宋末年,忽必烈挥师南下,决定推翻日渐沉糜的大宋王朝。
当时高丽人赵彝向他提出,
只要能让日本臣服,他的威名就一定可以远播,
听到此种说法,忽必烈自是欣喜不已,于是他就派出使节前去日本谈判。
不过,日本虽然在当时却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在佛家和南宋禅宗的长期熏陶下,
日本只认南宋为中华正朔,视如今的蒙元为夷狄。
所以,即使忽必烈五次派使臣前往日本谈判,日本始终不为所动,不愿俯首称臣。
而且当时日本的执政者是年轻气盛的北条条宗
,这位18岁就上位的天皇做事非常的冲动,很容易受刺激,忽必烈去谈判的使者有多名被他斩首。
在几番回合之下,日本的强硬态度引起了忽必烈的不满,而日本也坚决不向忽必烈称臣,后来索性还积极武装了起来。
于是,1274年,忽必烈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征日本之旅,这场战争也被日本称为“蒙古来袭”。
10月3日,主帅新都率领三万大军乘九百多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高丽合浦向日本九州出发。
战争前期元军的战绩卓越,所向披靡。
第一步是血洗朝鲜半岛附近的对马岛
,接着又于十月中的时候到达北九州博多湾沿海,一举歼灭了肥前国守护松浦一族,进展非常顺利。
眼看着元军进攻如此顺利,日本幕府也派出十万军队进行抵抗,对抗之间元军的势头有所下降。
从战术上来讲,蒙古人的集团冲击战术,常常打的擅长单骑决斗的日本武士毫无招架之力。
在双方使用武器上,
元军善用弓矢、火器,这些兵器的威力都非常大
,在战场上经常会发生日本武士还没看到蒙古人就丧命的情况。
所以从这两方面看来,元军所占的优势似乎还不小。
不过,日本武士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日本武士是世袭制的,他们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再加上他们对禅道的信仰,总是把荣誉放在第一位。所以上阵杀敌之时他们就表现得异常勇敢。
此外,
日本一流的锻刀技术,也让他们在战场上使用的刀剑要好用很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战,战争逐渐焦着,远离故土征战多日的元军日渐疲惫,士气也变得非常低迷,再加上天气因素不利作战,元军主帅决定撤离回朝。
但是返回前夜,
战船却因台风突袭损失惨重,只有部分军队得以顺利撤回。
忽必烈第一次征战日本之旅,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准备充分的二次远征
1279年,南宋灭亡,忽必烈建立元朝。
两年后,他就发动了第二次对日战争
,这一次,他准备得很充分,出动了高丽和南宋水军两支善水战的队伍。
将士征集好之后,元军就开始了兵分两路的征战,两路人马约定于七月在九州外海会合。
原本以为准备如此充分,此次征战应该会大获全胜,
不过,事实证明,一切并非这么简单
两军会合之时,他们发现没有合适的地点可供他们登陆,原来,在元军第一次远征日本之后,日本就吸取教训,
用七年的时间加固加高,北九州博多湾一带的石墙和堡垒以防止外侵。
眼看没有登陆的条件,元军就辗转来到平户岛,打算开始进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一次,他们再一次遇到了台风。
长达四天四夜的风暴将元军折磨得船仰人翻,士兵溺亡,舟船尽毁
,只有少数乘小船于鹰岛登陆的士兵幸免于难。不过,这些士兵后来却大都被俘。
于是忽必烈第二次远征日本,又落得了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最后仅有三人逃回了大元。十万大军只有三人得以归乡,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惨败缘何
历史上的忽必烈征战四方,一路走来几乎战无不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几乎是攻无不克的“常胜将军”,在攻打弹丸之地的日本之时却惨遭铩羽而归,损失还都很惨重
,这究竟是为什么?
孙膑曾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外出征战,限制因素是非常多的,稍有不慎就会棋差一招。
而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均以失败收场,其实细究起来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他都不占优势。
后来日本还曾打捞起两艘当时的中国沉船,
从中也可以窥见一些元军失败的个中缘由,也由此揭开了忽必烈没灭掉日本的真相。
首先是天时,夏秋季节正是台风高发期,而日本又是沿海国家,遇到台风极端天气的情况自然是比较常见的。
然而元军出征日本却两次都选择了台风频发的夏秋季节,
而且在第一次遇到台风侵袭之后不吸取教训,第二次又重蹈覆辙。
其次是地利,元军本就是内陆出身,对沿海的海岸、洋流等水文情况一窍不通,再加上九州狭窄、陡峭、复杂的地形极大的限制了蒙古军集团作战的优势作战方式。
接下来就是人和,当时远征日本的军队是由各族人民组成的,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与歧视削弱了大家协同作战的效率,而且不同民族之间沟通也不便导致指挥难度加大。
此外军队统帅之间也存在矛盾,两个高丽的统帅一直就不和。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元军的指挥作战是非常混乱的,延误了不少战机。
最后是军备,日军打捞上中国的沉船之后,
观察发现当时元军所乘的船是非常不适合海上作战的,船体构造根本无法应对海上的各种突发状况,
所以面对台风天,元军最后只能落得船毁人亡的下场。
为了能够让日本臣服,忽必烈两次派兵远征日本,然而最后却因天时地利人和军备等各方面的原因最后只收到了损失惨重的结果。
那么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