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朝鲜与韩国为什么分裂?朝鲜战争始末
创始人
2025-07-23 05:02:31
0

1945年2月4日,克里米亚,雅尔塔市,里瓦几亚宫。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领袖在这里共同制定了二战战后的世界新秩序,这就是影响后世半个世纪之久的雅尔塔会议。这次会议是秘密举行的,并没有告知他国,很多国家的命运却悄无声息地被永远改变了。我们今天要聊的朝鲜正是其中之一。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朝鲜的历史悠久。公元7世纪,新罗与唐朝联合克灭高句丽,百济两国统一朝鲜半岛。此后朝鲜就基本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统一,没有出现过大分裂局面。之后的两代朝鲜王朝都是国祚绵绵,高丽和李朝分别维持了474年和518年的统治。

那为什么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鲜会分裂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两个国家呢?让我们把时间拨到19世纪末。那时的中国清政府与朝鲜还是宗藩关系。隔壁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崛起,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首要目标就是朝鲜。1894年,日本对清政府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被迫签署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便是宣布结束中朝宗潘关系,承认朝鲜自主独立。日本当然不可能真的为了邻国的自主独立去发动一场战争。马关条约实际上是为日本逐步吞并朝鲜开辟道路。此后不久,极具扩张野性的沙俄也入侵朝鲜,与日本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对峙。

1896年5月,日本派重臣赴俄秘密谈判,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瓜分朝鲜,这也是三八线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关于三八线的由来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是认为北纬38度线刚好把朝鲜分为了面积差不多的两块区域。面对日本的提议,沙俄断然拒绝,双方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战胜这下日本便再无顾忌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日本就此吞并了朝鲜,朝鲜人民开始了36年的亡国奴生活。

虽然国土沦陷,但朝鲜民众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止。1909年10月26日,日本明治维新元老首相伊藤博文抵达哈尔滨火车站。彼时的伊藤博文接连成功策划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他也因此被天皇四度拜相权倾一时,正处在个人声望的最顶点。这次来哈尔滨,他就是与沙俄协商,瓜分中国东北的事宜。当他走下火车,迎面而来的是仪仗队的热烈欢迎,春风得意的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此时距离伊藤博文仅十步之遥的地方,朝鲜独立运动义军参谋中将安重根正在人群中偷偷潜伏着。当伊藤博文从他面前经过时,他迅速掏出手枪,连开三枪,击毙了伊藤博文。伊藤博文遇刺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也极大地鼓舞了朝鲜人民的抗日意志。许多朝鲜士兵拒绝缴械并携枪出走,组成了抗日武装力量。1919年三一运动爆发。1932年,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策动了举世震惊的虹口公园爆炸案。同年金日成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可以说朝鲜36年亡国的历史也是36年抗争的历史。但在这漫长的36年尽头,等待他们的却并不是美好的未来。

时间来到1945年二战,日本战败已成定局,巨头们对于朝鲜半岛有了自己的想法,美苏都不希望对方独占朝鲜。1945年8月8日苏联队日宣战后,苏军立即在朝鲜北部登陆,向南推进,大有占领整个半岛之势。而美军这时仍在太平洋与日本激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务院提出美军应立即在朝鲜半岛南部登陆,以免朝鲜全境被苏联占领,但美军表态无法办到。为此他们在8月10日进行紧急会议,提出了以北纬38度线为美苏部队受降分界线。苏联随即表示同意,因为斯大林打算已在朝鲜的让步换取美国同意苏联占领日本北海道。但后来美国坚持独占日本,未做让步,美苏的分别占领,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实质性分裂。自8月下旬起,三八线两侧便已禁止人员物资交流,铁路被切断,9月上旬通讯联系也被终止,朝鲜南北之间已处于被分割状态。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勉强算是二战战胜国的朝鲜却在战后惨遭分裂,沦为了帝国野心的角逐场,其处境都快赶上战败国德国了。究其原因,除了美苏的政治野心外,也是因为朝鲜自身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进行强力干预,反而依赖列强,寄希望于他们帮自己摆脱殖民统治,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朝鲜只能再一次成为案板上的鱼肉。此后美苏分别按照自己的模式对占领区实行统治。1948年,南方成立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北方成立了以金日成为主席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样三八线两侧便各自出现了一个国家。两国宪法都明确表示,本国是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权,拥有对整个半岛领土的声索权,两国之间剑拔弩张,处于尖锐对立之中。与此同时,美苏关系也在不断恶化,朝鲜半岛上空战争阴云密布。

1950年6月7日金日成向朝鲜南北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全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6月11日,北方的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的呼吁书,但他们很快被韩国政府逮捕,随即因拒绝发表变节声明而被处决。6月25日,朝鲜以反击侵略为由,越过三八线大举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前期,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仅仅三天就攻陷了韩国首都汉城,其速度之快,李承晚白天还在号召士兵死守汉城,晚上就仓皇出逃。不到一个半月,朝鲜人民军就占据了半岛90%以上地区和92%以上人口,可以说这是朝鲜半岛最接近统一的时刻。

但在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84号决议,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正式参战。联合国军受美国统一指挥,可以使用联合国旗帜对朝鲜人民军作战,这已使得本来是内战的朝鲜战争规模迅速扩大。9月15日,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在仁川港大规模登陆。此时超鲜主力几乎全部集结在釜山前线,惨遭南北夹击,部队溃败。9月25日,联合国军重夺汉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美国战机甚至进入中国大陆领空,轰炸了辽宁省丹东市。中国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但这些警告都被美国无视了。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多年战争,满目疮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美国则是最强大的工业国。作为十六国联军之首的美国根本不相信中国会构成太大威胁。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376号决议,声明要统一朝鲜半岛。就在当天,美军跨过了北纬38度线。10月底,联合国军已经消灭了朝鲜人民军大部,将战线反推至中朝边境。在联合国军士兵的眼中,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他们很快就能回家过圣诞节了。当他们抵达终点时,却发现等待他们的并非轻松的胜利,而是一支未曾预料到的军队,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8师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联合国军没有想到志愿军已经渡过了鸭绿江,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撤退的过程中,由于李承晚政府侵吞物资,有9万韩军因为缺乏给养而在寒冬中死去。第一次战役最终以志愿军全面胜利结束。

此后的三年里,志愿军又与联合国军展开了多次战役,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三所里战役、上甘岭战役。这些战役沉重地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士气,联军全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联军高层逐渐意识到中国陆军是不可战胜的,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多次上书杜鲁门要求用核弹打击中国东北,切断志愿军的后勤。但美国忌惮于苏联的力量,担心苏联核反击或是直接入侵西欧,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于是拒绝了这个提议。战线最终在三八线两侧反复拉锯,双方都意识到再打下去,结果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于是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

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朝鲜和韩国的分裂状态也一直保持至今。当我们今天重新回首这段历史,会发现韩国和朝鲜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们共同生活了几千年,有着一样的文化和一样的历史,却在近代几十年中被强行分开,走向了分裂和对立。

分开的时间越久,差异越大,两国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从官方到民间都弥漫着强烈的敌对情绪,短短248公里的三八线上,驻扎了上百万军队,遍布各类大炮和雷达。这几乎让人忘记了隔着铁丝网的他们本来是一家人,民族的分裂与统一是这个世界永恒的话题。除了南北朝鲜,还有东德与西德,南越和北越,我们中国大陆与台湾。抛开复杂的现实政治因素,仅从朴素的民族情感出发。我希望天下所有离散的家庭都能团圆,所有反目的兄弟都能和解,所有分别的同胞都能重聚。在柏林墙倒下之前,没有人相信他会倒下。在柏林墙倒下之后,没有人相信它曾经居然能立在那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尔将3号球衣让给保罗 两人生... 北京时间2025年7月23日,据快船记者透露,布拉德利-比尔自愿将3号球衣让给克里斯-保罗,而他本人...
原创 晚... 近代以来,我国文物出土越来越多,在见识到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 感叹 工艺制作技术高超时,也存在另一...
原创 明...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
原创 “... 他的一生经历了磨难、屈辱、辉煌、悲惨等等太多故事,他从一个苦难孩子一步步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功臣,其人生...
原创 凭... 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而萧克、张宗逊等资历更深的却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是因为许光达是红...
隐于《顾颉刚日记》背后的“打工... 顾颉刚(1893-1980)的好友傅斯年曾主张“史学就是史料学”,日记、书札等作为第一手资料,素来为...
原创 司... 导语: 刘裕作为南朝宋国的创始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痛恨司马家族的。他篡夺司马家族的皇位以后,...
原创 英... 每个国家都有其标志性建筑,那是一国名片上不可或缺的形象照。中国是个极具东方神韵的国度,中国的建筑自然...
原创 一... 清末年间,由于经常受西方列强的压迫,清政府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进入二十世纪后,就参照外军组建了一支新...
珍贵影像!缅怀5位开国大典天安... 今天, 是国庆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而75年前的开国大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