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不仅仅在国内形成了一条文化长河,就连周边的国家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日本节度使访华,带回了茶道,就连日本的一些文字都与汉字一样。
除了日本之外,越南也是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一个国家,中国有着祭祀用的武庙,越南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武庙,越南武庙一共供奉了18位名将,其中12位是中国人,其中原因也是发人深省……
秦朝收服百越,两国历史渊源
越南武庙供奉的6位本土名将分别是阮文张、阮有进、阮有镒、陈国峻、尊室会、祀黎魁,这6人的名字在中国鲜有人知道。
但是提起另外12名武将,每一位都是曾在华夏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的名人。
这12位武将分别是姜太公、管仲、孙武、诸葛亮、韩信、张良、李靖、岳飞、司马穰苴、李晟、徐达、郭子仪,其中除了司马穰苴与李晟之外,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军事家与谋略家。
其实司马穰苴与李晟在历史中也极其有名,司马穰苴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他是齐国的大司马,曾经一人率领齐军击退了燕国和晋国的围攻,解救齐国于危难之中,因此被齐国国君赐姓司马。
李晟为唐朝人,此人有着万夫不当之勇,曾率领唐军征战吐蕃,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这12位历史人物均是对一个朝代甚至一段华夏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越南武庙却供奉着12名中国武将,这看似滑稽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历史渊源,如今的越南是一个与我国西南边境接壤的独立国,但是曾经越南也是华夏王朝的一块附属地。
公元前214年,此时的越南在我国史书上被称为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目光放在了西南边部的百越上。
弱小的百越很快便臣服在强大的秦国面前,成为秦朝的一块附属地,而所属的众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也传承到了当时的越南。
姜太公、管仲、孙武这三人便是在那时传入到越南,姜太公帮助周文王创立了周朝,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孙武创立孙子兵法奠定吴国霸主地位,这三位的功绩与故事被当时的百越人民津津乐道。
虽然后来赵佗将百越从秦朝版图分离出去,创立了南越国,但是赵佗在位期间,大力引入中原文化,所以中原文化对南越的影响不减反增。
汉朝收复南越,文化传入丁朝
南越国分离出去后,有一百多年都处在独立的地位中,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武帝派遣大军伐越,此时的南越早已不复赵佗时期的辉煌,因此南越中部与北部再次回归我国版图。
作为汉朝的子民,张良与韩信的故事自然也被百越人民们传颂,张良与韩信帮助汉高祖刘邦创立了汉朝,虽然百越是后面才归属西汉的,但终究已是汉朝人。
所以这两位开国功臣便也有了权利进入后来的越南武庙。
在此后的一千年期间,百越一直是中国的版图,在此期间,百越相继经历了华夏的三国、隋唐等朝代,于是诸葛亮智谋无双、李靖开拓疆土、李晟击退吐蕃、郭子仪平叛节度使叛乱的历史自然也被百越人所熟知。
此时在百越人心中,自己已经和这些人同属一个朝代,那么自然而然也将这些人的功绩当成自家的骄傲。
虽然这段历史时期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历史名将,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南越人民选中自己心中的名将便是这三位。
公元938年,华夏正值五代十国战乱时期,南越国君主见中原混战,便趁机脱离了华夏的版图,并且在公元968年创立了丁朝,丁朝皇帝派遣使臣访问中原的宋朝,希望宋高祖能够册封南越国为宋国的藩属国,但是并不承认自己属于宋朝的疆土。
宋高祖此时还忙着平息内忧,所以面对丁朝使者的要求,只好答应了,两国开始了正常的商贸流通,经过一百年的变迁,中国到了南宋时期,此时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起兵抗金收复失地,最终被奸臣害死的故事也从南宋传到了南越,虽然此时南越属于丁朝,但是丁朝子民深深被岳飞的精神与战绩所打动,因此岳飞也顺利进入到了越南的武庙之中。
效仿唐朝太公庙,遍寻名将入武庙
历史继续向前发展,徐达也进入了南越子民的视线,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战功无数,戎马一生鲜有败绩,被朱元璋称为自己的“万里长城”,如此一位猛将自然也被越南武庙收入囊中。
中国来到了清朝时期,南越也经历了朝代变迁来到了阮朝时期,阮朝第一任君主为了获得承认,便派遣使臣向清朝皇帝嘉庆求取一个新的国号,嘉庆思索片刻便写下越南二字。
这便是越南国名的由来,虽然越南正式成立了,但是清朝自入关以后,几乎没有出现能够在历史上与岳飞等人争辉的名将,因此在越南即将脱离华夏藩属之际,没有名将再能够入越南武庙。
自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后,西方列强将目光放在了东方这块肥肉上,越南成为了法国的目标,当时的清朝已是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越南。
所以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中法新约》,使得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从此越南彻底脱离华夏。
所以中国的十二名武将成为越南武庙的主力军,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越南武庙是阮朝明命帝命人修建的,越南效仿了唐朝时期修建的太公庙。
因为太公庙是以姜太公为主位、张良为副位,所以越南武庙也是这样排列的。
中国的武庙另外十人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但是当时的越南经历的不仅仅只有唐朝以前的朝代,明命帝命令大臣遍寻华夏各朝开国武将、中兴名将,因此有了后来的越南武庙12位名将。
而明命帝只在武庙供奉了6名越南武将,这也与历史有关,历史是有长度的,华夏历史五千年,到了秦朝时期已经是兵强马壮,而越南发展缓慢,因此无法与中国历史上出现名将的数量相提并论,因此越南武庙才会如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