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穷人娶不起老婆咋办?为了传宗接代,他们便想到了这个办法文/历史之路近年来,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使不少人也对其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对此也兴趣颇深。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大家对清朝的事情了解的也会稍多一些。在那个时代下,女性的地位是十分卑微低下的,不仅无法拥有掌握自己婚姻大事的权利。即便是成婚之后,也要努力为夫家延续香火。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期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其特定的一些历史事件。今天时针要和大家讨论的就是“典妻婚”。这是清朝末年民间解决男多女少,为了传宗接代而采取的方式。这时候您就要问了,晚清时期,当时“三妻四妾”现象并没有被禁止,在当时每家都有一堆的小孩,怎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
没错,三妻四妾是没有被禁止,但在当时这是属于官宦人家的配置,有银子就可以购买穷人家的孩子去家里当丫鬟,长得漂亮的还可以用来填充偏房,久而久之就会挤压贫穷家庭里的男丁。在晚清时期,由于清朝统治者长期的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有限的耕地根本没办法养得起如此庞大的人口,穷苦家庭为了能提高生产力,于是拼命生男孩,好像养大了一个女孩子就会赔钱似的。
“富不生男,穷不生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穷人阶层贡献了大量的男丁,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低下的问题,反而在面临娶妻难问题上让他们束手无策。
典妻婚也是一个典当期的,这些妻子都是在典当期间被人雇用的。当然,他们也必须为雇主继承家庭。一旦最后期限到了,妻子可以回到原来的家庭。然而,这种行为也会造成社会混乱。因此,在汉末,政府禁止了典妻婚了,而在清朝,典妻婚再次流行。
这个现象就是古代思想中的守节与三从四德冲突的集中体现,先分析一下为何不拒绝?刚才提到的三从四德是一个方面,结婚之后就要服从丈夫的安排,既然这事是丈夫同意的,就必须去做。再一方面,这样穷苦的家庭当时也是穷得揭不开锅,她拒绝是可以的,但是拒绝了之后呢?一家人守着空锅冷灶,喝西北风过日子吗?
清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叫曾国藩,手下有个叫鲍超的人。他年轻的时候,生活很艰难。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把妻子抵押给别人。此外,清朝战后,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经济也遭受重大损失,国库亏空,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不能与妻子结婚的男人数量甚至更多,因此,典妻在当时特别受欢迎。典妻也要经过这个过程,首先,必须由媒人介绍,然后必须签署协议,必须支付嫁妆。协议必须规定时间和价格。一般来说,时间会是三至五年,价格会根据妻子的年龄和外貌而定。这也说明妻子的婚姻也形成了一种很规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