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大家好,仍旧是每日的答疑篇。其实我在看到这个问题时先发给了自己的孩子,我先来给大家看一看她的答案。
好像有点道理?提起北方从来都是爷们、汉子的代名词,而提起南方都是姑娘、妹子等
,这强硬程度貌似一下就可以看出来,你要和人家对着干人家就来硬的,但撒娇……难道在古代也是这样?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也经历了不同的朝代。纵观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我国的疆域也从来都是以辽阔著称。在我国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南方,秦岭以北为北方,既然有这样的差异,那就自然少不了资源的掠夺和领土的纷争,所以战争也必不可少。
分裂到统一,统一再到分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改变不了的一个趋势
。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到顺治成功入关,在整个过程中南方人基本都是失败告终,这样的格局也从未改变。说到这也很是好奇,华夏文明起源在长江、黄河等地方,各有各的发源地为什么南方一直打不过北方?难道是经济?人家南宋在当时可算得上最有钱的国家了,最后还是被一帮铁骑埋没了,这也说不过去呀。
诸位在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想必也应该明白了,其实细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
在当时那个冷兵器时代下,能通南北的两条路也无非襄阳线和大别山线了
。如果这两条路攻打不下,只能通过合肥来完成这样的计划,但这些路线中有一个必经之地就是四川。
四川这个地势我觉得不用解释诸位也应该明白,易守难攻
。
一览四川境内,山脉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因为数量众多,所以也被称为一个优异的天然防护罩
。而人家四川是属于北方,南方军队想要去占领它,仅仅是翻越山脉就能要了这支军队的命。咱们就拿“军屯耕战”来说,诸葛亮利用四川的优势,养活了军队同时也养活了人民。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兵源等等根本不成问题。
历史上只要关于四川的战役我们都可以去看,只要进攻的且不说能不能赢,折损大将是必然的结局。
就拿比较近的战争来说,抗日战争期间四川省提供了357万兵力,占所有兵力的五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
因为独特的天然条件,也成为了许许多多皇帝逃亡的首选之地,唐玄宗李隆基也正是其中之一。
南方人如果想要统一全国,最需要克服的就是地势。如果北方人从这南下,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了,对比之下,诸位也应该知道这样的原因了。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比较客观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气候,就拿南宋来说。当时他们的都城已经迁到了南方,因为那里的气候比较湿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他们这也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存条件。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对北方充满了“嫌弃”。而
北方就不一样了,只要往南前进,得到的粮食也就越多,一次不行就两次,反正要攻下,自然也就统一了全国
。
还有另一点就是生活方式的差距,很多都是游牧民族,他们都是以捕猎为主。这样的条件也成就了他们一个心理:
喜欢寻找猎物
。再加上
从小就会的打猎技能,自然也为军事技能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同时性格方面来讲他们也比较彪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干仗手”,而
南方资源丰富,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也会这样做
。
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南方打过北方的?
有人认为我所说的是谬论,明朝难道不是南方打过北方吗?
我觉得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在宋朝以前北方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元朝的进攻,北宋灭亡。北方的人也全部被赶到了南方,建立南宋,从此南方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后来明朝灭亡元朝,他们一路北上,这不又是把他们打回去了吗?所以还是北方人重新夺回了天下
。
对于这个问题诸位有什么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交流
。
参考文献:
《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