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家:“司马光砸缸”不成立,原因是宋朝没有缸?反被一成语打脸
创始人
2025-08-23 16:02:52
0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名为“司马光砸缸”,故事讲述了司马光小小年纪却能在面对危险时,临危不乱的救人,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

然而却有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宋朝时期还没有烧制缸的技术,因此“司马光砸缸”不能成立,事实真是如此吗?

若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证明宋朝时期究竟有没有缸便可。学者马未都曾提出“宋代无法烧制大缸,司马光砸缸应为瓮”的观点,但这一说法遭到反驳。

反驳依据充分,下面我会一一罗列。

一、宋代究竟有没有缸?

有。

宋代不仅有缸,且缸的历史悠久,最早甚至能追溯至6000年前。

《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醯酱千缸”这个成语,意思是装有上千个醋和酱油的缸,其中“醯”代表醋,“酱”代表酱油,整体指酱醋拌和的调料。是司马迁用来描述商贾实力雄厚、生意规模庞大的一个词。家中的大缸里装满了酱醋等调味料,数量可能达到上千个。

由此可见,最起码早在汉朝时,就已经有了缸的说法。

除了历史文献之外,也有考古文物证明缸的存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绘大陶缸(距今约6000年)表明,古代已能烧制大型陶缸,宋代技术更不可能落后于此。

与此同时,宋代的许多文学小说中,也有提到缸的存在,如《水浒传》等都能证明,宋代其实是有缸的。

二、缸的起源与演变

早期起源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绘大陶缸(约6000年前)是已知最早的缸类器物,用于祭祀或储存,器型大且工艺复杂。

商周至汉代:瓮为主要储水容器(口小腹大),而缸(敞口)逐渐发展,汉代文献中已明确记载“缸”的存在。

技术发展

材料与工艺:早期缸多为陶制,宋代瓷土配方和高温烧制技术使陶瓷缸更加坚固,且装饰技法(如彩绘、雕刻)提升了艺术价值。

功能扩展:缸从储存工具扩展至日常生活(如鱼缸)和工业领域(如汽缸),宋代已出现多样化器型。

三、缸与瓮的区分

器型差异

瓮:口小、腹大、颈短,主要用于密封储存(如酒、粮食)312。

缸:敞口、直身或大肚,便于取放物品,适合储水等需要频繁操作的场景312。

技术挑战

缸因敞口设计,烧制时易变形,对工艺要求更高。宋代陶瓷技术的成熟克服了这一难题,使得大缸逐渐普及。

四、结论

宋朝有缸:结合文献、考古及技术分析,宋代不仅存在缸,且其制作技术达到较高水平,广泛用于日常生活。

缸的出现时间:缸的雏形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汉代已有明确记载,宋代则在工艺和用途上进一步发展。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虽存在争议,但其核心价值(机智与临危不乱)超越器物考证。而缸的历史演变,则反映了古代中国陶瓷技术与生活智慧的进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关羽之死对于诸葛亮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历史记录中并没有明确留下诸葛亮对此事件的任...
原创 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因战争而崭露头角,而其中最为耀眼的无疑是霍去病。 霍去病年轻时便因英...
在使不上劲的 30 岁,她做了... 30岁离开城市去往荒野 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锚点 ——阿逴《火流星飞过马尼干戈》新书分享会 在使不上劲...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关于古... 拍卖公告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将于2025年12月16日10时至2025年12月17日1...
做旅途中的文化传播者 做文化的... 日前,以“赓续中华文脉 建设旅游强国”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导游大赛在湖北落幕。大赛推出了一批专业精、服...
正宗崂山绿茶价格明细参考崂盛源... 崂盛源茗茶采用茶农直销模式,价格亲民实惠,不同季节和等级的崂山茶价格差异明显。 崂山绿茶价格 秋季...
原创 三... 提到三国历史,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人们都能说出一些经典的故事,如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空城计等...
所罗门群岛总理:澳总理确实宣布...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去年12月,所罗门群岛总理马内莱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发表联合声明称,澳大...
赴日游降温,长三角出境游“流量... 近期,长三角地区的游客出行选择发生了显著转向。长三角出境游新选择11月14日,外交部领事司发布消息提...
新闻多一度 | 致癌物超标90... 近日,“廉价首饰致癌物超标9000多倍”一事引发关注。据央视新闻,广州一家饰品批发市场的一副耳钉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