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外交上说话越来越硬气,每当看到这句话,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都会跟着沸腾。
“中国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国,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
然而,我们国家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
西方专家曾说,中国在建国之后,凭着三大品质,奋起直追,用几十年的时间就稳坐了世界第二的“宝座”!
从弱国无外交到如今的世界大国,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样的崛起速度和成功,令西方国家感叹不已。
那么,我们中国人到底有着哪三种品质呢?
第一种品质 团结
在1943年就有了一首可以代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歌,歌词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这首歌一出现,就对那个时代有巨大的影响力,它充分鼓舞了人民的士气,也让人民更能明白团结才是根本,团结一心就可以打到日本法西斯,使不民主的制度从中国消失,胜利背后会是自由的新中国。
由这首歌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民是多么的团结一气,团结又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因素。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只为祖国更加强大和美好。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中国武汉大肆传播,武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刚出现不久时,医护人员并没有防护意识,但就着救人为主的工作纲领,发现的第一例发病病人成功治愈,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有着相同的症状。
医护人员监测到这很可能具有传染性,不幸的是有几位医护人员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感染去世。
病例出现的疯狂式增长的时候,武汉就进行了封城,每位武汉人民都只能待在家里,但是生活用品和吃得怎么办呢?开始有了志愿者们“送货上门”,武汉城市外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为武汉支援物品,还不断鼓励着武汉人民坚持就是胜利。
武汉人民听从着政府的指示,从繁杂的都市到一间小小的房子,从无所忌惮聊天到拒绝面对面,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也暂停营业。
武汉人民的封城,是为了保障减少人感染,是为了有效缩减感染人员,是为了更多人民及国家的安全。
单单是武汉人不出门也解决不了问题,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医护人员在应对措施方面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他们并没有因为怕传染而退缩,每天都在为了解决新冠而苦思冥想。
在武汉出现更严重的情况时,医护人员显得有些不够,这时候,全国各地的自愿医护人员不惧危险踏入武汉,凭借的是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团结一心的品质。
在武汉人民与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武汉成功解除封城,新冠也有了解决办法。
这其实不只是单单的武汉人民的“一场战事”,是全国人民的“一场战事”。
在国家要求出门必须带口罩的时候,口罩呈现出了物资极度匮乏的状态,口罩也成了奢饰品,不少人都处于抢不到的苦恼,但这时,还有很多人无偿的捐献口罩以及防护物品。
的确,不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中国人民都呈现出一种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
第二种品质 意志
意志,相信不少人在年轻读书的时候对他有着不少的烦恼,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和意志力不持久都会导致对知识的困惑。
尤其是数学课,有同学说自己只是发了个几秒钟的呆,就再也没有听懂过数学这一门科目。
代表强大意志力的中国军人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里,入伍当兵依旧稳居小男孩梦想的第一 ,很多男孩只看到了军人帅气潇洒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军人威武背后付出的汗水。
小男孩们伴随着这样的梦想一天天长大,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初中。这个时候,他们非常兴奋地等待着军训的开始,因为军训是他们离军人最近的一次。
可是军训刚开始就有了不少的人打退堂鼓,每一位都累得汗流浃背,纷纷开始抱怨为什么这么辛苦。
真正的军人训练时何止是这点程度,他们不仅需要在烈日下站军姿,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坚持才能达到军人的面貌。
坚守在领土边界处的军人,他们每日要面对的是艰苦的生活环境,仍需要保持良好的警戒状态.
在国庆盛典阅兵仪式的军人们,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一动不动地保持握抢状态,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威武严肃,震耳欲聋的口号,你很难想到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中国军人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就是靠着这无坚不摧的意志力。
1964年,我国成功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了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颗原子弹的爆发激昂了中国无数人民的斗志。
要知道从1957年,中国就已经想研制原子弹了,当时还有苏联愿意提供帮助研制原子弹,可原子弹还没有研制出来,苏联就突然毁约,带走了所有图纸和专业人员。
这一下,可是让中国陷入了焦急当中,美国无时无刻的核威胁还在身边,这颗原子弹无论如何都是要研制出来的。
毛主席表示,无论要研制多久,这颗原子弹一定要研制出来!
此后,像钱学森和钱三强的科技人员开始了他们和原子弹之间的追赶,即使对于原子弹原理的空白也没有阻挡他们研制原子弹。
终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颗原子弹耗费了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耗费了28亿人民币。
即便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经济低下,既然没有阻挡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这8年,难以想象科技人员的困境和压力,但他们都义无反顾的坚持下来。
这颗原子弹的出世,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还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核武器的垄断。
科技人员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就是靠着这百折不饶的意志力。
像我们当今,初三和高三哪一个不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们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学习,只为中华崛起,只为复兴中华。
现在的中国,每行每业都有着栋梁之才,当今的社会人才辈出。他们曾经也是一位普通的学生,他们靠着日日夜夜的学习与技术上的积累成就了今天。
无论是之前的中国还是现在的中国,都体现出强大的意志力,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种品质 学习
中国自爆发疫情以来,凡是有病情的地区都开始了停课,国家通知了学生不能再来学习上课,那学生接下来的学业怎么办呢?
网课就成为了这一代学生难忘的经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老师和学生依旧各司其职。
回想中国上下五千年,从秦国的焚书坑儒,到近代的文化大革命,无论是哪一个都没有成功阻止人民学习的步伐,也没有成功阻断人民对知识的求知。
古代的赶考进京,是书生寒窗苦读数年,体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最好办法。
当今的高考,是学生历经九年义务教育,最终展示个人能力的一场考试。
考这些是为了什么呢?
黄景仁曾说过: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真的没有用吗?读书真的没有吗?其实并不是,这只是他在自嘲,恰恰相反,黄景仁觉得书生是最有用的。
读书有用在哪里呢?
知识改变命运,许多家境困难的人通过认真学习,最终成为了社会上重要的一员,不仅带动社会的进步,也给家庭带来了幸福。
读书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和精神世界;读书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在之后可能更好地辨别是非;读书给了自己可以选择的机会;
毛主席那样的伟大也不曾停止学习过,就是因为毛主席热爱学习,不断地积累着知识,才在军事上被称为天才。
无论是哪一个职业,都需要扎实的学识基础。
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他一生伟业是只需要每天扒拉水稻就可以实现的吗?
在成功的背后,是袁隆平老先生在不断地翻书,记笔记。
对抗新冠的医护人员、研制原核武器的科技人员、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每一份力量的后面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
中国人民凭借着“万众一心”的团结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和夜以继日的学习品质,慢慢成就了当今的成功和国际地位。
中国人民一步接着一步,稳妥又迅速地成为了世界不可忽视的国家,不再是弱国无外交的现象。
正是靠着这三个品质,现在的中国才如此让西方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