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原是韩国的地盘,秦军出兵,将上党与韩国本土截断。对于秦国,上党是一块即将到嘴的肉,对于赵国,上党是飞来横财。
上党地区是秦赵长平之战的“火药桶”
公元前262年,秦军占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的上党地区与本土隔离。韩王为求秦国息兵,让上党郡守冯亭献出上党十七城贿秦。但是秦国在其他六国心中形象差到极点,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者。
冯亭不愿意将此要地拱手相让秦国,反而与赵国眉来眼去,要把这块地盘献给赵国。赵国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平阳君赵豹认为这明显是冯亭让赵国背锅,不是什么好事,咱不要。而平原君赵胜直接的多,说:派大军费老劲也打不下一座城,这一下子得十七座城,得手下。
于是赵孝成王深以为然,接收上党,并派老将廉颇前往防守。那边秦昭襄王不乐意了,眼看吃到嘴里了,被赵国“横刀夺爱”,于是决定派大军报复赵国。
上党的战略意义
上党郡当时还是挺大的,包括如今晋西南一带。而且上党地势险要,是四面环山的一片高地。类比一下吧,上党地区好比以色列和叙利亚争得头破血流的戈兰高地,谁能得到,谁就可以居高临下的占据地利优势,这在冷兵器时代更为重要。
尤其是对于秦国,拿下上党,能得到一大块地方,削弱韩国,又能对赵国形成压迫之势。而对于赵国,自己居于下方,失去上党这个屏障,处境会更加危险。
赵国一定要争夺上党吗?
其实秦国战略是远交近攻,先弱后强。赵国作为军事上能匹敌秦国的强国,对秦而言,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秦国起初定的顺序是,灭了韩国后灭魏国。
然而上党使得赵国把秦的利剑指向自己。做个假设,如果赵国拒绝冯亭献出上党,秦应是先灭韩,继而攻魏,而赵国不会早早的惨败长平,主力尽失。
如此,保存了战力的赵国尚在,六国抗秦的形势必会有另一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