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阿桃这个名字,对现在的人们而言无疑有些陌生了。
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顾阿桃作为活学活用主席著作的先进典型,可谓是闻名全国,红极一时。
一个农村妇女,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竟然多次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前后7次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
“活学活用”的模范人物
六十年代中期,林总在部队首先提倡“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没有多久,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叶群“夫唱妇随”,亲自在江苏太仓沙溪公社洪泾大队蹲点,物色了一个名叫顾阿桃的女人当典型。
出生于1914年的顾阿桃本是太仓沙溪公社的一个普通农妇。
她自小是个苦命人,父亲早亡,8岁就被母亲送到利泰纱厂做童工,过着“包身工”一样的惨痛生活。
12岁那年,母亲又因病离世,为了生计,顾阿桃只得当了人家的童养媳。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顾阿桃纯朴勤劳,而且能说会道,尤其是记忆力特别出色。
叶群认为顾阿桃苦大仇深,是个可以培养的对象,专门为她配备了辅导员,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她讲解《毛主席语录》等文章。
可是,一个50多岁、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既要背文章,又要作报告,实在是太困难了。
后来顾阿桃逢人就说:“这些日子我真的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时刻担心记不牢、讲不好,满脑子紧张,整天弄得神魂颠倒。”
不过在叶群的努力包装下,顾阿桃真的被精心打造成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标兵。从此,她出足了风头,在全国各地做巡回演讲,名字频频登上报纸和广播。
1966年10月1日,顾阿桃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还和主席与进行了亲切交谈。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报纸都争先恐后地刊登她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
顾阿桃做梦也未曾想到,她一个不识字的乡村妇女,不仅见到了伟大领袖,还加入了共产党,并且一路高升,做到了江苏省革委会常委的位置。用现在的目光去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从此以后,顾阿桃再也过不上普通人的平静生活了。
来太仓洪泾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各地记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干部群众。高峰时期,每天来访人数都在六七千以上。
不过顾阿桃也自知能力有限,难担大任。九大开前,曾有人提议她担任中央委员。她三次打电话给周总理,表示拒绝,才成功“辞了官”。
回归农民本色
这荒唐而又戏剧化的一幕直到1976年才画上句号。随着林、江集团相继覆灭,顾阿桃终于从悬挂的空中落到了地上,回到了人间,在老家又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家乡群众都理解这个老妇人,知道她仅仅是被相关集团利用罢了,因此也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不久后,顾阿桃老两口承包了点责任田,农闲时就背着木箱卖起了冰棒,村里的人还是亲切地喊她“顾妈妈”。
最让顾阿桃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很照顾他们的生活,不仅给盖了瓦房,每个月还给生活补助,让他们夫妇能够安享晚年。
新时期,有人再一次慕名来到太仓沙溪,想要采访这位特殊时期的风云人物。但顾阿桃早已疲惫不堪。她直言相告,说自己不想要作家和记者来采访,不希望更多的事和人来打扰家人。
人们对此也很理解,她已经被折腾了那么多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是“一块揩台布,甜酸苦辣都尝过了”。
作为一个原本生长在田野里的普通农妇,顾阿桃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到了该宁静度日的时候了。
但是提起往事的时候,顾阿桃仍然表示自己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如今看到国家改革开放,沙溪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心里乐乎乎的。”
1998年,顾阿桃病逝,终年84岁。她大起大落的人生,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