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地母,反清复明。”相信看过《鹿鼎记》的观众,一定知道这句话。相传,这句话是清朝民间组织天地会的暗号。当天地会的人与会中兄弟相认时,就会喊出“明复清反,母地父天。”
如若真的是一路人,那么对面就会做出纠正,喊出正确的暗号“天父地母,反清复明。”
天地会,一个最令清朝皇帝头痛的民间秘密组织。几次受到清政府打压,又几次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一直到嘉靖、道光年间,政府加强了对天地会的打击力度,会中众人死的死,逃的逃,开始自寻生路。
18世纪末,一位名叫罗芳伯的年轻人带着几百名亲戚朋友远渡海外,来到印尼婆罗洲采金,很快做大做强,于是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兰芳公司,鼎盛时期多达400万人。
因为其中有不少人曾是天地会的,所以这家公司也被认为是天地会的境外势力。生命力如此持久的秘密组织,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呢?
天地会的创建
大家熟知的天地会,应该是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以及同名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所提及的。
金庸先生笔下的天地会,其创始人是因收复台湾而闻名天下的郑成功将军。相传,当年郑成功率部意欲攻占江南地区,可谁料清政府提前得到消息,派重兵镇守。敌我悬殊之下,郑成功只得放弃进攻,退守到福建地区。
后来,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他听取了陈近南的建议,在内地建立了天地会。负责宣传“反清复明”的思想,并由陈近南担任天地会的总舵主。
坐上总舵主之位以后,陈近南开始着手于“反清复明”的秘密行动,经常往返于台湾与福建、广东等地。随着不断壮大与发展,天地会的兄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各种分支,遍布南方各地区,以及北方少数地区。
很多重要的历史资料上,确实有对天地会的真实记载。然而,其中关于天地会的起源,却与《鹿鼎记》中有所出入。
根据历史记载,1761年,即乾隆26年,福建一位名叫郑洪二的和尚,化名为万云龙,创立了天地会,呼吁人们反清复明。
对于一个无权无势更无钱的清贫僧人来说,想要将天地会做大做强,实在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于是,他决定秘密筹钱招人。
白天时,郑洪二无暇顾及帮会事务,需要负责寺庙的日常打扫、诵经、拜佛等工作。但到了晚上,他就会仔细乔装一番,扮作寻常男子出庙,去赌坊赌博。
郑洪二虽是僧人,远离俗事已久,但他天生聪慧,不管做什么事总是一学就会。所以,几次赌下来,他不仅分文未输,还赢了一大笔银两。更重要的是,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兄弟。有了钱和人后,郑洪二正式创建了天地会。
成立以后,天地会先后发起多次“反清复明”运动,但因为官府阻挠,这些活动大都以失败告终。
但就像“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的小草一样,天地会一直以来顽强的姿态存在于民间。因此,天地会一度成了让清朝诸位皇帝头痛的存在。
天地会的发展
因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天地会发展了几百年。起初,为了躲避清政府的无情打压,天地会奉行低调政策,先后换过好几个组织名称。还在不同地区建立分会分支,以便势力不断壮大。
例如天地会在四川的分支叫“哥老会”,会里众兄弟也有一个响亮的名称——袍哥。
除了宣讲活动,天地会还会在必要之时开展武装活动。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天地会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他们不仅要抗击清政府,还要抵抗外来的洋人侵略者。
例如咸丰年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就是由三股天地会势力共同发起的。还有厦门、上海两地的小刀会起义,都是天地会带领普通民众反抗不公而发起的运动。
可是后来,随着孙中山引导的同盟会,义和团等势力相继崛起。天地会的影响力不断下降,有的分支甚至走上歧途,沦落为了黑社会组织。走投无路之下,天地会众人开始积极寻找海外机会。
天地会的海外势力:兰芳公司
说到天地会的海外发展,就不得不先提一个人,他就是罗芳伯。1772年,30岁出头的罗芳伯再次参加乡试,但仍名落孙山。失落之际,他无意中听到有人议论海外有个荒岛上盛产黄金,谁去了哪儿都能挖到,赚钱得很。
于是,心怀“壮游之志”的罗芳伯和百名同乡,也是他的远方亲戚和朋友们从广州坐船出发,踏上了海外寻金的漫漫旅途。
远渡重洋数月,罗芳伯众人终于来到淘金圣地——婆罗洲。此地地广人稀,只有土著,和一小部分早先逃难而来的华人居住。
为了实现淘金梦,也为了改变婆罗洲当地的经济状况,罗芳伯决定建立一家采金公司,开发黄金和珍贵矿物。
后来,罗芳伯的采金公司不断做大做强,他百万富翁的名声更是传回了国内,以至于人们听到这些消息,纷纷赶来投奔他。几年下来,公司规模不断壮大,罗芳伯将公司改名为“兰芳公司”。
兰芳公司发展至鼎盛时期,员工一度达到4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国的总人口了。后来,因为兰芳公司的发展规模实在太大,罗芳伯竟然真的在婆罗洲上建立了一个国家。1777年,兰芳公司正式改名为“兰芳共和国”。
从此,岛上的人们尊罗芳伯为国家元首,制定了货币和法律。后来,因为爱国心切,罗芳伯曾求见乾隆皇帝,希望兰芳共和国可以成为大清的附属国,但是清政府并未同意。
后来,兰芳共和国被荷兰侵略者所灭,其统治婆罗洲的时代正式结束。相传,兰芳公司的员工中,有不少人是天地会的成员。
所以一定程度上,兰芳公司也算是天地会海外实力的聚集地。众会员以兰芳公司为大本营,逐渐发展自己的境外势力。
战争时期,海外天地会曾作为华人反殖民爱国组织。战争结束以后,它又成了海外侨胞华人积极交流的友好组织。由此可见,民间秘密组织并不是书中虚构的那样,现实中的它一直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于海外的某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