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比邻俄罗斯、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十几个国家,虽然都是一些在世界上实力中低下的国家,但与中国却非常友好。
有些国家其实在古代中国就与我们有着很大的渊源,就比如说缅甸。这个国家在古代其实与我们的往来相关的资料比较少,但是我们国家和缅甸的往来自古至今一直都有联系,不管是表面的军事、政治、贸易还是内在的文化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来讲两国之间的贸易方面。早在汉代的时候,中国与缅甸就有货币上面的往来交换活动,为了以后方便的贸易交换,两个国家经过讨论共同发明了一种货币叫做贝比币,这种货币有大海中的贝壳做成,小巧玲珑所以携带方便,这样的货币成为了两国贸易往来的指定货币。
有了货币肯定就会产生贸易,中国和缅甸最早的贸易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时期,发生在四川和印度的交通线上,因为这条线路一定要经过缅甸和云南地区,所以中国由此和东南亚许多国家都产生了交换活动。
其实这条线路叫做“西南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和印度的往来,甚至还促进了中亚、地中海地区的古代经济、文化交流。这条线路的作用,大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外国国家的往来贸易。
由于货币在缅甸甚至东南亚都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中国已经在无形之中铸造了货币文化,在整个东南亚形成了货币圈,中国在这个圈中称当的作用算是老大了。
在唐代,这个圈子依然保持着,唐代的货币“开元通宝”被很多国家所效仿制作,缅甸就是其中一个,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货币,货币文化已经无形之中渗透在了缅甸这个国家。
除了货币文化在缅甸渗透外,缅甸其实在古代有很多名字都是我们国家的皇帝所取,这像是爸爸给孩子起名字一般,在缅甸开来,中国已经充当了他们家长的角色了。唐代时期缅甸叫骠国,宋代称蒲甘,元朝称缅国,比较接近现在的“缅甸”国。
不过小孩子总会有叛逆的时期。古代缅甸和中国正式的抵抗在明朝时期,当时缅甸野心较大,想要控制云南地区,明代皇帝担心缅甸野心太旺,所以出兵阻止,不曾想这一打就是十年。
也许你要问了,为什么这么小的国家能和我们大中国不相上下,其实当时的明朝国力已经衰微,国家政治腐败,官逼民反的现象频繁出现,再加上缅甸和中国长期的战争,明朝的灭亡已经铁板钉钉。
除了这一次的交锋外,还有一次发生在清朝时期。由于两国在领土和资源控制方面有很大的歧义,所以发生了历史上的“清缅战争”。
这场战争中,中国由于落后的思想,武器方面根本不敌缅甸的火炮火枪,所以有官员上报乾隆帝,应该引进西方的武器,雇佣西方的军事人员仿制枪支,但由于乾隆固守祖训,所以这一意见并没有得到乾隆的认可。
可笑的是,在这场战争之中,由于缅甸潮湿的环境,他们的火枪火炮并没有发生太大的作用,清军的官兵也不适应缅甸的气候,再加上缅甸当时正在和他的死敌交战,所以主动和清朝讲和。
在名义上,中国在这场战争之中是胜利的一方,但是乾隆帝自己知道,长达七年的时间竟然都没有把缅甸平掉,这场战争对于自负的乾隆来讲是非常遗憾的了。
其实缅甸对中华文化是非常认同的,缅甸用“海贝”长达两千多年,也表明了对中国的真心臣服。
其实这样的交锋只在元朝之后才发生的,在元朝之前,两个国家关于“贝比币”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在缅甸和中国流传着这样的神话。龙公主和太阳神相爱后产下了三个蛋,第一个蛋破开后变成了宝石,导致缅甸底下产出大量的宝石资源,第二个蛋破开以后变成了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成为了缅甸的国王,最后蛋孵出来一个小女孩,送到了中国成为了皇后。
缅甸人称中国皇帝为“乌底巴”,乌就是蛋的意思,巴是生的意思,意思就是“同蛋而生”。“蛋生”……“同蛋而生”的故事实在让人捧怀,佩服缅甸人民的想象力。
到了现在,缅甸和中国的友好关系自然不用多讲,我们的领导人还经常去缅甸访问,很多缅甸的女孩都想嫁到中国来,因为她们知道中国已经崛起,她们在骨子里就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