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峻、祖约叛乱,攻入建康,挟持皇帝,陶侃荆州起兵,对峙石头城
创始人
2025-08-19 15:03:37
0

咸和元年(326年)正月,温峤看到情况越来越不像话,而庾亮的脑袋还痴呆如故,也不再管庾亮要他防范西陲的命令了,带着大军从武昌东下,抵达寻阳。

苏峻的死党韩晃也开始进入他嚣张的高峰期,在掠夺到大量物资之后,又向慈湖进攻。

据守慈湖的是左将军司马流。这个司马流虽然是个将军,却是一个既没有胆子,更没有水平的家伙。听说敌人大举来犯,就怕得全身发抖,怕战争一拉开,自己就光荣牺牲,因此赶快叫人做他平时最爱吃的烤肉,免得死了成饿死鬼。可由于过度紧张,吃烤肉时,居然放不进嘴巴,塞来塞去,不是塞进鼻子,就是滑到下巴。

就这么一个人,当个欺负老百姓的将军,那是很“优秀”的,可当一个跟敌人对抗的将军,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在他把那块烤肉好不容易地放到嘴巴里,还没来得及下咽时,就被韩晃砍了脑袋。

韩晃这些天的行动,其实只是苏峻赛前的热身运动。

正月二十八日,苏峻才下令全军向建康进发,他带着祖约派来跟他合伙的祖涣和许柳的两万部队渡过长江,在牛渚登陆。朝廷军虽然不断地出击,可不断出击的结果是不断地打败,根本不能阻拦苏峻大军前进的步伐。

二月一日,苏峻大军以不可阻挡之势来到覆舟山。

直到这时,庾亮仍然还有一个很好的机会。

而且这个机会也被陶回清楚地看到,并很及时地向庾亮作了报告:“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肯定不会正面进攻的······”

庾亮一看到陶回就觉得不顺眼,他不会正面进攻,那他会从什么地方进攻?

陶回说:“我认为,他们会绕道从东南方向的小丹阳那里进攻我们。我们可以在半路设下埋伏,狠狠地夹击他们一下,肯定会大获全胜,说不定能把苏峻抓获归案,这事就全部搞定了。”

庾亮一听,天下居然还会有你这样天真的菜鸟。他会上这个当吗?你能想到的事,他能想不到?你以为只有你的脑袋会想问题,人家的思维系统都不能运转了?别再来打乱我的思路了。这家伙彻底忘记他前段时间的后悔了。他虽然叫人家不要打乱他的思路,其实现在他那个脑瓜里没有任何思路。

苏峻果然像陶回说的那样,绕道小丹阳。

只是这家伙想做得隐秘,选择在夜间行动,又没有找到好向导,走着走着,居然分不清方向,弄得迷了路,走了大半夜,走得两腿都酸麻起来,还不到目的地,大家的情绪就波动起来,部队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乱军,苏峻也根本控制不了,如果这时,伏兵四出、到处喊杀声连天,苏峻的部队就只有彻底崩溃了。

可他碰上庾亮这样的对手,想崩溃一次都不容易。

第二天,庾亮得知这一情况,张大着嘴,除了心里无比悔恨之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一个事先不听人家的建议,事后只有悔恨的人,是不宜当军事指挥官的。如果是在其他朝代,估计早就换人了。

可现在是庾亮说了算,谁敢换他?

这时,很多人对建康的前途已经彻底失望,纷纷把家属转到东边的安全地带,只有那个左卫将军刘超,硬是把老婆孩子带进宫中,一来让家属过几天皇家生活;二来表示死战到底。

他的做法可算是忠心耿耿,可如果放到现在来看,实在是个不以人为本的家伙,老婆孩子凭什么去当你忠心的陪葬品?

这时,司马衍又按庾亮的意思,任命卞壶为都督大桁东诸军事,其实就是朱雀桥东区的总指挥,和侍中钟雅一起,带着郭默、赵胤率军与苏峻在西陵决战。

可跟敌人决战,那绝对是卞壶的弱项,而且现在是什么时候?是人心惶惶的时候,绝对不是决战的时候,他这么大喊“杀啊,冲出去”,结果肯定是只有失败。

在这场决战中,卞壶毫无悬念地打了个大败仗,直接损失一千多人。

二月七日,苏峻向青溪栅发动进攻。

刚打大败仗的卞壶一点也没有惧色,带着大家前去阻击,可一点也没有作用。

这时,南风大起,苏峻下令火攻,一时之间,大火就烧了起来,顺着风火猛烈蔓延,不过片刻,朝廷各个办公场地都被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时,卞壶还在拼死抵抗。他的背上刚生过疮,还没有完全愈合,可他仍然不下火线,最后累倒在地,被杀。

他的两个儿子也跟他一样,全部战死。他的性格很直爽,如果在和平年代,肯定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可历史却在这个时候把他推向前台,让他死在这个动乱的血泊中,实在是死得一点不值得。

卞壶历来是严于律己也严以律人的人,不管是谁做错了事,即使别人都打酱油的时候,他也敢出来猛批,所以朝廷中的很多官员都怕他。他也是个勤俭节约的人,虽然当上高级官员,但仍然住在旧房子里,过着基本温饱的生活。

他的家教也很不错,就连他的老婆也是一腔的爱国热情。在他两个儿子战死后,他的老婆也隆重登场,抚摸着儿子的尸体,说:“父为忠臣,子为孝子,夫何恨乎!”即使变成了历史,仍然十分感人。

那个从阮孚手里接过丹阳尹肥缺的羊曼,在龙门与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一起布防,可也挡不住敌军的进攻,大战一场之后,都死了。现在建康城里,朝廷方面最后就只剩下庾亮还在支撑了。

庾亮带着大家在宣阳门内摆开阵地,想与苏峻作最后决战。

他虽然满脸杀气,没有掺杂一点其他成分,可士兵们却已经没一点信心,此前,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机会都还干不过人家,现在就凭咱这几个人?阵还没有列成,不知谁叫了一声不打了,大家都一哄而散。

全国军队最高统帅庾亮马上就成了光杆司令。

庾亮这时知道,再不逃跑就没有逃跑的机会了,马上对钟雅说:“老钟啊,现在后面的事由你全权处理了。”

钟雅一听,当场说:“栋折榱崩,谁之咎也!”意思是说,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是谁的责任?

庾亮丢下这么一句:“今日之事,不容复言。”你先挺过今天,以后再说吧,就坐上小船向西边逃跑了。

这时朝廷军都从正规军变成了劫匪,看到庾亮的小船很豪华,就抱着发大财的想法抢上船来。

庾亮命令卫士用弓箭射击。

哪知,庾亮的卫士在打仗方面跟庾亮同在一个水平,箭是射出去了,可射得一点不对方向,敌人一个没有倒下,倒是自己船上的掌舵船夫死在了自己人的箭下。

大家一看,靠这样的人来保卫,我们还能有命吗,都争着要逃跑。

庾亮打仗虽然属于菜鸟中的菜鸟,可心理素质却超好。看到这个情况,他一点没有随大流,而是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那里,平静地说:“此手何可使着贼!”,这种水平还真不能对付贼人啊!

大家看到庾亮这么说,终于都镇静下来,齐心协力逃得性命。

庾亮一跑路,城内的抵抗就全部平息。苏峻的部队昂然进了首都。

王导这时还在城内。因为他是大名士,属于左右逢源的人物,所以一点也不慌乱。

他知道,苏峻不会对他怎么样,因此,在庾亮狼狈而逃之后,马上出来收拾残局,这时也只有王导才能出来收拾这个残局了。

他对侍中褚翜说:“现在是皇帝出面的时候了。请你马上进去通报,快快请皇帝上殿。”

这时皇帝司马衍才八岁,根本不知道他现在是在做什么工作。褚翜跑进去,把他抱了出来,进入太极殿,放在皇帝的位子上。

王导带着光禄大夫陵晔、荀崧、尚书张闿共登御床,把皇帝当成核心团结在他的周围,形成新的领导层。这个新的领导层当场任命刘超为右卫将军,让他跟钟雅、褚翜保护小皇帝,任命孔愉为太常,去太庙值班守护。

这时,其他官员都跑得一个不见,以前谁都想进来看一看的宫廷里,现在什么人也没有,变得一片荒凉。

苏峻的士兵冲进金銮殿,大喊大叫,问褚翜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点滚出去。

褚翜却一点不怕,面对拿着凶器、满脸凶相的士兵,继续严肃认真地摆着他的谱,还大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东西?这是皇帝的地方。苏峻不来,让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几个士兵显然没见过大世面,听说这是皇帝的地方,居然被唬住,不敢再冲上殿。

不过这些人知道,皇帝虽然不能直接得罪,但进了这个地方,不捞点油水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便都改变线路,冲向后宫。这时庾太后还在宫中。

这个平时权力最大的女人,这时跟其他乱世中的女人一样,什么话也没用了,她此前把她手中的权力全部给她的哥哥庾亮,哪知,她的哥哥是个捅马蜂窝的高手,又是个政坛菜鸟,马蜂窝虽然成功地捅了,但却一点也没有收拾马蜂的手段,只几天的时间,就把繁荣昌盛的首都变成苏峻部队的屠宰场。

庾亮最后只顾自己跑了,却把他的妹妹留在这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王导对庾亮这些年来自认为天下第一的做法很不满,这时也就不管庾太后了,只是把小皇帝保护起来,要是再保护那个庾太后,恐怕以后他们这些人还得靠边站,还得天天去看庾亮的脸色办事。

现在他们把皇帝保护起来,等于把皇帝控制在手里,只等动乱结束,他们就是大大的功臣,在危险时刻,庾亮他们都跑了,只有他们几个还临危不惧,用他们的智慧,让皇帝渡过最大的难关。从这方面来说,庾亮就差多了。

王导再一次抓住机会,让大家知道,没有王导就没有司马氏的天下。

士兵们这时心里都充满了发财的欲望,哪管得了那么多。只要觉得值钱的就抢。庾太后跟广大宫女一样,也成了被抢劫的对象。

苏峻对朝廷的这些官员早就很看不起,这时带兵入城,觉得正是折磨这些无能官员的良机,因此把抓到的文武官员都集中起来,天天劳动改造。

还记得那个王彬吧?他现在的职务是光禄勋,这时也被抓起来,每天被人家一边用皮鞭抽打,一边挑着东西爬上钟山。

苏峻部队的残暴跟当年进入洛阳的张方部队差不多。他们进城之后,只要是碰到人,不管性别年龄,都抓起来,统统剥下衣服,让他们裸体站在一起,面面相对。

很多人只得找来破席之类的东西包一下身体,没有抓到可以包的东西,就坐在地上或跳到泥地里,让下半身掩到泥土中。

京城里现在最多最大的声音就是哭叫声。

还记得那个孔坦吧?

他的官职不大,但智商很高,以前向高层建议把守渡口,把苏峻部队挡在长江对岸,可庾亮却把他的建议当成小儿科的计谋,一点不采纳。他后来没有再出声。

在城破时,很多官员都怕被乱箭射中,赶紧穿上铠甲。他却说,我不是军人,不穿军装。等苏峻的部队进来时,穿军装的人都成为被砍杀的对象,穿平民服装的都没有受很大的伤害。

苏峻把皇宫里的东西全部划到自己的名下,连司马衍的吃饭都成了问题。皇宫里的大厨只好找来点陈米,做好饭,让这个被人家推到历史前台又被逼到死角的小皇帝填一下肚皮。

苏峻虽然敢于带着部队攻占首都,敢于在皇帝面前嚣张无比,可却没什么远大理想,走的仍然是“八王之乱”的那些老路,除了纵兵掳掠之外,没有别的作为。如果是别的人,肯定会把士兵好好地约束,如果条件许可,就把这个皇帝当了,如果实在不行,就把皇帝控制在手,好好经营,当不了皇帝,也可以当一下曹操。而且控制皇帝和搞好民心工程,都会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然,这是需要大智慧的。

苏峻只有残暴,没有大智慧。

这就决定了这个家伙只能被历史定位为“乱臣贼子”,最后仍然逃不掉彻底失败的命运。

苏峻现在还没有做皇帝的勇气,因此,他很想做一做曹操,先把皇帝当成自己的招牌,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他以小皇帝的名义宣布大赦。不过,这个大赦还有个附加条款,就是谁都可以赦,唯独庾家兄弟不能赦。

苏峻虽然牛,可内心里居然也有点名士情结,虽然把其他官员都拉去进行劳动改造,可对王导却仍然特别尊重,让他继续当原来的官,而且排名在自己的前面,是第一大臣。

苏峻也跟其他叛乱分子一样,大权成功拿到手之后,第一步就是把自己人好好地提拔一下。他让那个积极响应他举事的祖约当了侍中、太尉,他自己当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阳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

苏峻这次动乱其实只是占领了首都,全国其他地方都还牢牢地控制在其他人的手中。这些人中有陶侃、温峤、郗鉴、祖约以及庾亮的一些残余势力。

这些势力中,温峤和郗鉴是他最坚强的反对派,而势力派中最牛的陶侃,虽然此前对庾亮牢骚满腹,可绝对不是苏峻的同盟,

何况,苏峻在攻打首都时头脑发热,连陶侃的儿子陶瞻也不放过,一刀杀掉了,这一刀砍下去很爽快,却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只有祖约是苏峻坚定不移的盟友。可祖约又是个战场菜鸟,不给他添麻烦已经不错了。因此,苏峻在占领建康之后发现,自己虽然在这里喊打喊杀,威风凛凛,一天到晚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发布各种最高命令,其实却处于敌对势力的包围当中。如果不扫除这些包围,过不了几天,这个好日子就没了。

他首先派兵去攻击吴国。吴国内史就是庾亮的老弟庾冰。庾冰的作战水平跟他的哥哥没什么差别,战斗一打响就支持不住,然后弃城而逃。

他的逃跑过程跟他哥哥的惊险程度差不多。不过,他的情节更具有传奇色彩。

他跑到会稽时,苏峻的悬赏通缉布告已经到处张贴了。

庾亮能逃得性命,靠的是他那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而庾冰能活下来,靠的却是一个机智的卫士。

庾冰这时不但已经无路可走,而且也已经头脑发晕,不知该往哪个方向才安全了。

他的卫兵却一点不慌张,把他带到一条小船上,然后用芦苇编的席子把他盖住,之后,一面吹着口哨,一面划着船,顺着江水向东而去。

每次经过检查的地方,他都用木棍敲打着盖住庾冰的席子,说:“你们是不是要抓庾冰?听说抓到庾冰,会得到很多钱呢。他就在这里,你们给我钱,我就把庾冰送给你。”

庾冰在席子下面,吓得一点动静都不敢出。可那些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没一个相信卫士的话,都把卫士当成疯子。庾冰靠着卫士的这个小儿科的骗术,终于逃得性命。

苏峻打败庾冰后,马上让蔡谟出任吴国内史,让自己的势力范围又扩大了一点。

这时,那些忠于司马氏的人也开始着手组织力量,对苏峻进行反击。

温峤得到建康被破的消息后大哭起来,连在座的人都跟着落泪。

没几天,庾亮灰头土脸地来到寻阳。

他到寻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皇太后的名义任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任徐州刺史郗鉴为司马。从这个任命书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庾亮是一个缺乏大局观的人,是一个永远也驾驭不了国家命运的政客。

他现在仍然没有弄清,在目前的形势下,哪个牛人手里有足够的力量能把苏峻彻底打倒。

他把全部希望只放在温峤和郗鉴两个人身上,这两个家伙的政治立场绝对没有问题,军事能力也是不差,可他们的力量实在太薄弱,要打起来,实在难以对抗苏峻军。

现在真正有能力有实力跟苏峻决一胜负的只有陶侃!

可庾亮那颗只讲政治的脑袋里,历来把陶侃划为自己的对立面,完全没有把陶侃从政以来的经历作一次全面的评估,看看陶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可以划为苏峻的同类,一来就把陶侃排斥在外。

此前,他那个导致他彻底失败的策略,就是来源于他的这种毫无远见的目光和对人的认知。现在,他仍然按这个思路进行下去。

这是个从失败走向失败的思路。

幸亏温峤是个头脑冷静的人,在他发布这个“太后诏书”时,说:“现在,打倒苏峻反动集团才是第一要务。我现在没一点功劳,却得到这么大的提拔,实在说不过去。”坚决拒绝了这个任命。

不过,温峤对庾亮向来很尊重,这时庾亮虽然刚被打得眼睛都睁不开,只身逃来,但温峤还是分出部分军队给他,让他把面子保住。

在庾亮还以皇太后诏为号召的时候,皇太后庾文君却于三月初死去。当然,如果按她的年龄和她的身体状况,还远不到死的时候。她的死因,史书上说,“后见逼辱,遂以忧崩”。

至于受了什么逼辱,没有挑明,更没有细节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晋国开国以来,皇后这个职业都不算是个好职业,很少有皇后能过上安稳生活。司马炎的大老婆虽然得以善终,但却是付出了短命的代价。她的妹妹纵然接过她的班,却跟她一样,不断地做蠢事,最后,居然被儿媳妇一把搞定,死得很惨。

司马衷的几个老婆就更不用说了。那个贾氏一当上皇后,就走上了自绝于人民的道路,最后也下场凄凉。

至于羊皇后也不用多说了,在当晋国的国母期间,不断地被人家废来废去,皇后生涯竟成为苦难的生涯,幸亏后来变成刘曜的老婆,转手之后,命运才得以改变。

这个庾美女算起来,人品也不算差,虽然被逼走上前台,但从没有专权。表面看起来,她的死是苏峻逼的。可细算起来,这个后果应该是她自己造成的。

假如她不把大权交给庾亮,让庾亮成为实际最高领导人,最后捅出这个马蜂窝,而是让有水平的人来当政,也许不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她也就不会有这个命运了。

苏峻这时也做好应对各路勤王部队的进攻准备,把部队集结在湖县。

这时,苏、祖联军的另一个合伙人祖约的日子却不好过。

咸和三年(328年)四月,后赵的石堪向宛城发动攻击,晋国的南阳太守王国顶不住,宣布投降。石堪接着向祖约的驻地淮南进军。

祖约本来就不是打仗的料,就是面对面地打,估计也是败逃的结果。而这时他的部将陈光又来个临阵叛变,要割下他的头去向石勒邀功。

在内外夹攻之下,祖约就只有逃跑的份儿了。他逃跑的水平很差,可命运却好得很。不知是他早有预谋,还是偶然的事,他的贴身护卫队长阎秃长得跟他一模一样,弄得连陈光的部队也分不清,抓到阎秃之后就哈哈大笑,觉得这功立得太容易了。祖约跳墙而逃,这才保住了性命。

祖约这一次被痛扁,不光是他倒了大霉,对苏峻的事业也大有影响。

庾亮和温峤继续把全部精力投入讨伐苏峻的事业中。两人商量着向建康进军。可因为道路不通,信息不畅,不知道当时的建康是什么样的情况,因此不好作最后的决定,弄得两人每天都相对着,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这时,有个叫范汪的人过来,对他们报告了建康的情况,说:“现在都城乱得要命,苏峻一点责任心也没有,号令也不统一,官员腐败,虽然到处挂着朝廷的牌子,其实跟无朝廷没什么两样。他们的武装部队虽然看上去很强悍,但其实已没什么战斗力。你们应该赶快出兵讨伐他。”

温峤对苏峻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听到这个报告后,认为范汪的话没有错,便让范汪当他的参护军事,下了讨伐苏峻的最后决心。温峤想让庾亮当领袖。

这时,庾亮也知道自己不是当领袖的料了,说还是温峤当领袖稳妥。两人互相推让着,谁也不当领袖。

幸亏两人的相让是真诚的,否则,这两人中有一个假装谦虚几句,之后坐实主公的位子,后果就很严重,因为,凭他们现在手中的实力,根本打不过苏峻。

在他们的扯皮当中,温峤的堂弟温充说:“我认为,现在只有让陶侃来当这个领袖才行。现在陶侃不但职务高,而且兵力雄厚,只有他才可以成为打倒苏峻的中坚力量。没有他的参与,咱是玩不了几天的。”

温峤一听,这话还真是硬道理。当场叫停跟庾亮的扯皮,派督护王愆期前往荆州转达他们请陶侃当领袖的意思。

哪知,陶侃已经不是以前的陶侃,他这时的心态跟祖约差不多,对那份顾命遗诏中没有他的名字很生气,这时看到庾亮他们被痛扁着,没有一点同情心。

在王愆期把话说完之后,陶侃说:“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

意思是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只能在战场上打拼的人,只知道在自己的辖区里工作,不能跨地界一步,哪能管这些分外的事。我的态度很明确,你们捅出的娄子,你们自己收拾。

温峤又派人去做思想工作。可陶侃的态度一点不变。

后来,温峤只得派人对他说:“那你就在这里留守吧。我先过去了。”

这个传话的人向荆州走了两天,平南参军毛宝才出差回来,知道了这回事,觉得温峤这样处理这个问题会大大地不妙。

毛宝立即去找温峤,说:“主公,做伟大的事业,不是哪个人的义务,只有让天下人都踊跃参与,才能取得成功。要取得战争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奋战。现在咱这边的阵营团结了吗?一致对敌了吗?

即使陶侃的想法不纯粹,有点私心掺杂在里面,我们也要包容一下,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现在咱的做法是什么?是再一次把他踢出队伍,让他不跟咱们的立场保持一致,后果如何,不用说出来了吧?赶快把那个送信的家伙叫回来,再改变口气,强烈要求他出兵才对。”

幸亏现在是温峤拿主意,如果决策权还控制在庾亮手中,肯定会对毛宝的话来个一票否决。温峤听了这话,知道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当场命令把使者叫回来,再写一封信,送给陶侃。

陶侃毕竟不是祖约,到了这时,气消了很多,同意跟温峤他们合作,派督护龚登带着部队去跟温峤会合。

而温峤手中的兵力只有七千人!

温峤得到陶侃的支持,信心马上大增。大家一致推举陶侃为讨伐苏峻的带头人,联名发布公告,控诉祖约和苏峻的罪行,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坚决跟祖约和苏峻斗争到底。然后,温峤登船出发。

可就在这时,陶侃不知是哪根神经搭错了,又后悔起来,就叫龚登带兵回荆州。

温峤一看,他们要是撤了,自己这几千人过去,那不等于送死吗?赶紧给陶侃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说他这样做的话,不但联盟破产,只怕国家也得灭亡了。就算不心痛国家,不管他们这些人的死活,也要想到他的那个儿子是怎么牺牲的吧,这话说得已经无奈到顶点了。

王愆期也对陶侃说:“主公,你到现在难道还看不透苏峻的嘴脸吗?这家伙一旦拿得大权,地位得到巩固,恐怕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苏峻,豺狼也,如得遂志,四海虽广,公宁有容足之地乎!

这话把陶侃的心头肉狠狠地刺了一下,他知道,庾亮不是什么好人,可苏峻更不是什么好人。如果现在不把他搞定,将来他就会搞定自己。想到这,他立即换上军装,登船出发。

这时,他的儿子陶瞻的尸体正好运到荆州,他也不顾了,继续前进,以最快的速度顺流东下。

另一个人郗鉴这时屯兵广陵墓。他虽然是军人出身,是晋国高层中少有的会打仗的一个军事人才,可一直处于孤城之中,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时时刻刻面对着后赵的大军,粮草越来越紧张,守城的信心已经差不多归零了。

这时正好接到温峤发出的讨伐苏峻的文告,马上在郊外集结军队,誓师南下,大家守着这个孤城,守得已经差不多崩溃了,这时听说可以南下了,心情猛烈激动起来,士气直线高涨。

郗鉴还派夏侯长去面见温峤,提出了一个很有远见的战略建议,应当在东方一带建立一个根据地,做好抗打能力超强的工事,死死守住险要的关卡,一来可防止苏峻失败后逃跑;二来也可切断苏峻的后勤供应,号召敌占区的人民都坚壁清野,让苏峻军队没有吃没有穿,不久就会军心瓦解。

温峤认为,这个建议太正确了,当场同意。

陶侃的大军终于来到寻阳。

这时已经是五月了。

在陶侃声势浩大地来到寻阳时,一个传言也迅速传播。

这个传言就是,陶侃准备杀庾亮以谢天下。说是以谢天下,其实是要狠狠地报复一下这个家伙。

庾亮一听,吓得门都不敢出。他在拿着大权时,确实只顾自己的感受,不管人家的情绪,得罪了这些人。现在自己手上什么也没有了,这些人要收拾他,容易得很。

温峤知道后,赶紧出来和稀泥,叫脸色刷白的庾亮去见陶侃。

庾亮按照温峤的教导,一见陶侃,就赶紧双膝一跪,向陶侃不停地叩拜。

陶侃突然看到这个画面,一时也摸不着头脑,叫道:“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哪有庾亮向陶侃叩拜的道理?这话看上去,很让人摸不着头脑。原来,陶侃的出身太低,而庾亮却是公子哥,按当时的习惯,贵族人士一般是看不起草根的。

陶侃现在虽然老早就脱离了草根的身份,比很多贵族还要贵族,但草根心态却还没有全部丢掉,一看到这个大贵族突然向自己行了这个大礼,马上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庾亮趁机向陶侃作了一次深刻的检讨,把一切责任都归到自己的头上,现在愿意改正所有的错误,真心实意地向陶侃道歉,陶侃要是不肯接受,就是不原谅我了。他虽然在对名士的看法上跟那个卞壶一样,历来鄙视名士,可也是个气质很好的人,这一番话虽然是向陶侃作检讨,可举止却十分得体,再加上他虽然水平不高,但跟历史上那些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外戚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上台主政后,只是愤青情绪特别严重,心态极端浮躁,听不得人家的意见,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总而言之,政治能力很差,人品还不算十分低下。

陶侃看到他这时态度诚恳、说话也得体,还算讨人喜爱,心头原来积累的那些愤恨也就慢慢地消散了,哈哈一笑,说:“庾亮啊,你原来花经费修筑那个石头城,主要是用来防备我。现在却还请我去那里打攻坚战?要考我也不要出这个题目啊。”

陶侃吩咐身边的人摆好酒好菜,他要跟庾亮边喝边谈。两人就这样边喝边谈了整整一天,两人之间的不愉快也就消失了。

陶侃和庾亮和解之后,就跟温峤一起,率军四万直指建康,队伍前后连绵七百余里,战鼓之声,震天动地。

苏峻得到消息后,把部队从姑苏撤回,准备在石头城死守,抵抗陶侃军。

苏峻把石头城当作抗击勤王军的前线,自己也在石头城里长住,而且还要把小皇帝也带去。

五月十八日,他宣布把司马衍带到石头城时,王导表示坚决反对。可苏峻没有把王导的反对当一回事,下令皇帝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现在是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别人说了算。

司马衍看到要离开家门,也像很多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可苏峻仍然让人把他抱上车。当时,右卫将军刘超和侍中钟雅跟在皇帝的身边。

司马衍上车后,他们步行跟在车子后面。苏峻这时还把他们当人看,叫身边工作人员安排两匹马给他们。哪知,这两个家伙却硬是不领情,不但不骑马,反而一边走,一边痛骂苏峻,一路骂得慷慨激昂,就是别的人也会被骂得怒火中烧,更何况是苏峻。苏峻气得要命,可居然没有对他们怎么样。

到石头城后,苏峻就任命他的死党许方等人为司马督和殿中监,说是加强对皇帝的保卫工作,其实是用来防备刘超他们搞鬼。

刘超对小皇帝忠心的程度肯定是百分之百。这时跟在司马衍的身边,虽然环境越来越恶劣,但仍然保持心态,以皇家的利益为第一。

苏峻把司马衍安排在一个破旧的仓库里住着,又潮湿又黑暗,但刘超仍然跟着住在里面,坚决不让小皇帝感到孤单。而且还免费给皇帝当家庭老师,义务给他讲解《孝经》和《论语》。

这时,那个曾多次为庾亮看准机会的孔坦,也为自己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直接投奔到陶侃旗下。陶侃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马上任命他为长史。

苏峻这时把全部精力都用来防范陶侃,却没有想到他的后院现在并不安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市场业绩承压,知名珠宝品牌... 一颗颗看似单价并不十分昂贵的小珠子,不仅“串起”全球知名的珠宝上市公司——潘多拉,还助其业绩猛增。 ...
有人带铲子在景区挖“玛瑙和黄金...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8月9日,山乡美(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文明游览乌兰...
火山发现玛瑙和黄金?景区回应:...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中心消息,8月9日,山乡美(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文明游览...
有人带铲子在景区挖“玛瑙和黄金...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8月9日,山乡美(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文明游览乌兰...
内蒙古火山群有人称挖出“黄金和...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8月9日,山乡美(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文明游览乌兰...
一景区发现“玛瑙和黄金”?官方... 最新回应称,不存在黄金矿藏。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近期,网传视频显示有人携带铲子在乌兰哈达火...
有人在景区挖“玛瑙和黄金” ,...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近期,网传视频显示有人携带铲子在乌兰哈达火山群区域挖掘,声称发现“玛瑙和...
有人在景区挖出“玛瑙和黄金”?... ⇧点蓝色字关注“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近期,网传视频显示有人携带铲子在乌...
有人在景区挖“玛瑙和黄金”?官...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近期,网传视频显示有人携带铲子在乌兰哈达火山群区域挖掘,声称发现“玛瑙和...
有人带铲子在景区挖“玛瑙和黄金...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8月9日,山乡美(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文明游览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