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伟大起点。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相关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而在林则徐到广州之前,他的大规模禁烟运动,首先是在以武昌为中心的湖广实践并取得实效的。
林则徐禁烟:从武昌到广州
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的童年家境虽然寒苦,但在父亲谆谆教导下,林则徐九岁即能写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样豪迈的诗句,可见童年林则徐的内心就有了征服一切的豪情壮志和不同常人的大气魄。
林则徐幼年读书处 时年其父为罗家塾师
14岁中秀才后林则徐即入读福建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提倡程朱理学,以讲明心性为主,科举考试为辅,宣扬“崇儒重道”。林则徐深受两位山长郑光策、陈寿祺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林则徐在鳌峰书院学习六年,研读范围包罗万象,既有儒家经典、历代诗文集、史籍,还有佛经、医书和书法碑帖等等。林则徐常写读书札记,后人将这些札记整理并命名为《云左山房杂录》,现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鳌峰书院旧址
20岁时林则徐乡试中举并成家,次年到京首次会试落榜回到福州当塾师,还在闽县衙门内兼做文书。22岁时林则徐随闽县知县房永清同赴厦门,在厦门海防同知署专责文书记录。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在一堆贺帖中发现了林则徐的才华,一番考察后便将林则徐召入他的幕府。
张师诚是林则徐的伯乐,后调任江苏巡抚
此后四年多时间里,除了第二次会试,林则徐一直在张的幕府。张师诚对他言传身教,着重培养锻炼林则徐,看好他日后定能成大器。其间,林则徐还随张师诚移驻厦门,参与围剿活跃并称霸于台湾海峡的海盗蔡牵,负责起草文移。
张师诚信仰佛教净土宗,青年林则徐受其影响并深信力行,终生坚持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做人做事准则。这也是日后林则徐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禁烟的动力来源之一。
清代油画家关乔昌所绘林则徐像
嘉庆十六年(1811年),27岁的林则徐第三次会试终中进士,从翰林编修一路高升到巡抚、总督。数十年官场,虽有沉浮但不改其志。林则徐因办事认真务实深受道光帝宠重,“六任封疆帅,千秋社稷臣”,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 ,晚年因病退休回福州。
1850年,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广西准备起事,刚登基的咸丰帝启用林则徐为钦差,想借用其过去的威望去平起事,行至广东普宁时去世。清廷晋封林则徐为太子太傅,谥号“文忠”,表彰其功。
林则徐的湖广禁烟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鸦片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835年,全国吸鸦片者达二百万人,吸食鸦片者一个个精神萎靡,骨瘦如柴。英国侵略者通过行贿走私,大量增加对华鸦片输入。据不完全统计,1800年至1820年平均每年4,000余箱,到1838年至1839年间猛增至近40,000箱。
鸦片战争前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推算
林则俆历任所经,如苏州之南濠,湖北之汉口(1830年林则徐曾任湖北布政使),皆鸦片聚集之地,鸦片贸易恶性发展,正常商品贸易急剧下降。林则徐于1833年江苏巡抚任内,就关注到因鸦片走私造成白银外流。其间论及如两害取其轻、民间私种鸦片比输入鸦片更可阻止白银外流。
19世纪初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价值
林则徐于道光十七年(1837)农历三月被任命为湖广总督,至翌年十月在武昌近20个月。19世纪初的汉阳及武昌、汉口三镇,已饱受鸦片毒害。暴利之下,贩毒者十分猖獗,有的毒贩动辄偷运烟土烟膏数千两。林则徐到任后在武昌、汉口、汉阳、长沙等地查禁鸦片,成绩卓著。
清朝被鸦片折磨的读书人
一八三八年六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建议“重治吸食”以抵制鸦片的输入。林则俆支持黄爵滋的意见,写了有名的《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并提出六条具体的禁烟章程。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能严禁。他在武昌、汉口、汉阳和长沙等地开设禁烟局,派委得力官员,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即商之湘鄂两巡抚,大举严禁。”林则徐认为“烟具先宜收缴净尽,以绝馋根”。对于烟犯“宽猛兼施,呈缴者姑许自新,隐慝者力加搜捕。”
汉口江滩码头文化广场的武昌禁烟碑
在汉阳,汉阳知县郭镜堂多次拿获要犯,起出大量烟膏烟土。林则徐为其报功请奖“恩加知州衔”。在汉口镇,禁烟局在汉口邱第祥栈房内起获烟土共2570两,在余万顺楼房内起获烟土1970两。从在逃的烟贩樊某的夹层床内搜出烟土850两,又在已潜回广东的两个烟贩留下的箱子中搜出烟土3050两。
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
1838年9月26日,林则徐在武昌率同湖北巡抚及州县官吏,于督署外先行焚毁省城武昌所缴烟枪1264杆及烟斗等。10月27日,林则徐与湖北巡抚督阵,于今武昌阅马场校场上把从三镇起获的烟枪1700余杆当众刀劈槌碎后销毁。对于搜缴的1.6万两烟土烟膏及其余膏残渣,也“拌以桐油,再行烧透,将灰投入江心”。
湖广禁烟销烟声势浩大
对于吸食鸦片的烟民,林则徐主张以药物来帮助戒烟。名医何其伟在林则徐的感召下,撰写了《救迷良方》。此书有戒烟断瘾药方共十余种,经过多次试验后,以“忌酸丸”、“补正丸”戒烟的效果最好,“四物饮”、“瓜汁饮”方法最为简易。湖北省除官制断瘾丸以外,“凡省城、汉镇药店,所配戒烟之药,无家不有,无日不售”,大获成效。不少鸦片烟鬼断瘾戒烟之后,身体复原,家庭更为和睦。
林文忠公戒烟方出自何其伟《救迷良方》
林则徐在湖广禁烟,举措有方,办事严明,成效卓著,一时间“贤名满天下”。林则徐从理论到实际行动证明了鸦片是可以禁的,而且是禁得绝的。道光帝认为林则徐在湖广禁烟“所办甚属认真”,这才有了后面林则徐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主持禁鸦片烟,燃起了虎门销烟的烈火。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赴粤禁烟,如赴汤火。短短23天,让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化为灰烬。英国人以林则徐禁绝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下令只要英军入侵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伶仃洋面的英国鸦片走私船
1842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近三年,在流放新疆途中林则徐给王柏心(字冬寿)写了一封15页的书信《谴戍伊犁行次兰州致姚春木王冬寿书》。主政湖广禁烟治水期间,林则徐与在荆州主持“荆南书院”的姚春木、王柏心两人多有来往。
林则徐在书信中认为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并提出“八字”救国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对于当时的形势,他还进一步设想,如果东南被外敌占据,“扼要首在荆、襄,须连结秦、蜀以为之”,进行持久抗战,直到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林则徐持虚心开放的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学习了英、葡两种外语。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摘译当年英国人发表的《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及《华事夷言》,并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他组织编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还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译为《四洲志》。晚清思想家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了50卷的《海国图志》,“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
《海国图志》对晚清洋务运动有启发意义
为抗击鸦片侵略,林则徐认为要“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他派人从外国秘购200多门新式大炮,又搜集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还组织官兵学习西法练兵,在东较场学习演练西洋武器。林则徐开创了近代中国研究、学习西方的风气,对后来的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林则徐 行书七言联(拓片)
1939年林则徐初抵广州禁烟,为体察民情住在越华书院,并亲题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充分显示了林则徐的开明包容和刚正不阿。同光年间,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曾为林则徐夫妇制作蜡像,以表达对林则徐这位对手的敬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那个被鸦片消耗了中国人精气神的年代,林则徐从武昌到广州非比寻常的禁烟之路,见证了这位“六任封疆帅”的家国情怀和忘我利他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