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何人?蒋氏走狗也。"
1912年上海的春天已经处处弥漫着美酒和香水的气味,历经沧桑的松江府如今更加焕发出了更加繁荣的生命力,十里洋场寸土寸金。
春江水暖鸭先知,歌女犹唱后庭花,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大都市里面有三个意气风发的革命党人坐在一起结拜成了异姓兄弟,这三兄弟就是蒋介石、陈群和黄郛。
鲜衣怒马
张群,1889年5月9日生于四川省华阳县,家境初步富足,为其后来的教育和成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年少的张群受到了良好的旧学教育,这在当时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起点。但他的学术之路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早早地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1908年,他赴日本留学,进入振武学校学习。
在日本,张群受到了先进的军事训练并接触到革命思想,也在这段时间认识了很多日本朋友。这段经历让张群对外界的新思想和新战略有极高的吸收能力,这些都为他后来在国民党中的崛起埋下了伏笔。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张群毅然决定回国参与这场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而这一次回来的还有他的一个同学,他的名字叫做蒋中正。
在回国之后张群的命运就和蒋介石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携手共进退。张群无条件支持蒋介石,而他的这种政治投资很快也迎来了回报。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上位之后张群被任命为兵工署长,负责管理和监督国家的武器生产及分配,确保军队的补给和扩张计划得以顺利进行。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国际环境来说,远远没有国家安定,就连南京国民政府也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内忧外患下自然还要进行战争,战争就需要枪炮。所以张群这个职位虽然不如其他人那么光鲜亮丽,但却当时的国民政府非常关键的位置。对于蒋介石来说只能是绝对信任的心腹来做这件事。
在担任兵工署长期间,张群表现出了超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他不仅提高了兵工厂的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军事后勤系统的现代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协调下,各类武器和弹药能够及时有效地送达前线,这对于国民党在随后的若干军事战役中取得胜利至关重要。原来以为张群只是靠着蒋介石的关系才爬上来的,但是大家发现这位仁兄竟也是如此的高效能干。
主政四川的裱糊匠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锋芒毕露步步紧逼,上海陷落之后曾经的国都南京也易手他人,无奈之下蒋介石国民政府也只能迁都重庆。从东部到了西南,需要有人从西南整备资源来供给重庆和支援前线。
这个时候蒋介石最信得过的还是张群,而在此时四川军阀首领刘湘因病去世,于是就让张群去主政四川。
四川长时间处在军阀混战的状态中,而冷不丁从国民政府空降一个外人在主政,自然也是引起了四川地方势力的不满。尽管千难万难,张群就像一个腹背受气的小媳妇一样捏着鼻子去周旋。
张群上任后,对四川省的军队进行了整顿和重组。他通过整合地方军队,加强了中央对四川的军事控制。他将留在四川的川军主力整编为第29集团军,并将其开赴抗日前线,同时补充了大量壮丁,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张群在四川创办了成都市银行、成都第一家公立医院和公办中学及多所国民中心小学,开通了牛市口—茶店子公交线,修建了自来水厂,并请雕塑家刘开渠塑造了川军抗日英雄“无名英雄像”。
张群的政治生涯始终是与蒋介石绑在一起的,就连他自己也曾自嘲:"张群何人?蒋氏走狗也。"
纵观他的一生,张群在蒋氏政权中已经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能臣干将了;但是因为他早年和日本牵绊太深,后来在跟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的妥协态度受到国人的一致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