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大智若妖的邬思道经过一番分析,建议四阿哥要保举废太子复出。看似风平浪静,但已狼烟四起,一场谋划争锋就此揭开。邬思道太了解康熙的帝王权术运用,只有得君心者,才能继承大统,而不是得民心者,才得天下。
邬思道的大智囊可以“洞若观火”,看出康熙这次是以“引蛇出洞”的权术考验阿哥们的态度。邬思道觉得无论是失利的大阿哥党,还是志在必得的八阿哥党,他们此时只会落井下石,绝不可能做出保举废太子复位,而只会趁机置废太子于死地。
十三阿哥这时候也刚从理藩院被放出来,一出来就去找四阿哥相聚。知道四阿哥要保举废太子后,还跟四阿哥发出抗拒的声音:“这样的太子值得我去保么?”心里还支持四阿哥争取自荐做太子。
邬思道在一旁听得很清楚,声声赞同十三阿哥的远见,还声称:“十三阿哥是个无双国士,四阿哥能有你此弟,何愁大事不成?”于是邬思道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名义拟两份密折保举太子胤复立的稿件,让他们上奏康熙。
一、邬思道为什么要建议保举太子胤复立呢?
邬思道了解四阿哥的行事风格,在朝中大臣里面最没有人缘的,大家都知道四阿哥是孤家寡人,从不涉及党争,只做“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始终保持铁面无私,妒恶如仇行事风格。
而这次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一起保举废太子复出,正应了四阿哥孤家寡人的行事风格,即使废太子无法复出,那也会在康熙这里留下好印象,因为康熙一直希望四阿哥做个“孤臣”,保举废太子,就是与朝臣的意见相左,会进一步的为朝臣所“孤立”,正应了康熙的心思,做了皇帝的孤臣,为皇帝分忧解难,顾及兄弟之情义,深得康熙的欢心。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保举废太子,不能否认没有阴谋,但目的很明确,让四阿哥在康熙这里上了一道保险,也是为了日后四阿哥的夺嫡之路做好铺垫。
之前张五哥的怨案中,邬思道就提过:太子名分早定,且从幼年开始就被立为储君,可谓倾注了康熙半生心血。重点培养三十多年,一直是以继承的第一选人对待,在康熙心里已经深根蒂固了。谁让太子倒台,将不容于朝廷,不容于天下,最终就是不容于康熙皇帝。所以,所有人都可以有错,可以质疑,但不能说皇帝有错。康熙废太子是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稳定局面不得已而为之。
保举太子复出,能够让康熙有台阶下,康熙的心里并不是真的有废黜的打算,他心中首选还是废太子胤,保举胤正是合了康熙的心思,四阿哥之举正是阿哥之中最能赢得康熙满意。
二、这次举荐新太子的风波,看似风平浪静,但已狼烟四起,一场谋划高手出场
八阿哥胤祀却是一个高调行事,大有不坐上这个新太子的位置,决不收兵之势。可想而知,八阿哥的势力有多强大,也是在多个阿哥里最有实力的黑马。
在康熙要举荐新太子时,朝中大臣佟国维选择八阿哥。佟国维是位身居高位,老奸巨猾的的人,他力挺八阿哥,打击太子并要干掉太子以绝后患。目的无非是为了家族利益,选择一个实力强的阿哥,保证佟氏一门永远不倒。
而八阿哥自认为志在必得时,已经联合朝中大臣一起上书建议,推举自己为新任太子。人常说“枪打出头鸟”,康熙在朝堂上多次强调:“自有安排,不可莽撞行事。”如果太子刚刚被废就急吼吼提出新人选,必然被康熙看做寡恩薄情,影响印象。
此刻的邬思道彻底彰显出他的智囊,在举荐新太子,邬思道能“洞若观火”康熙的所作所为。所以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胤,不但能够在暗中与八爷相抗衡,还可以得到康熙圣心。
邬思道想的很明白,这个时候举荐废太子,必然得到康熙的信任和重用,因为在此时的太子党大多被俘获,满朝又极力举荐八阿哥,即便复立太子了,太子这边也是势单力薄,保举太子是对太子支持,也是对康熙的支持。而且四阿哥是名副其实的“孤臣”,这时候举荐四阿哥当太子,那不如力保太子,让自己在康熙那里留个好印象。
邬思道清楚,即使未来废太子御极四海之时,也不会找四阿麻烦,四阿哥可以继续做他的亲王,或许还能更上一步,位极人臣。因此保举废太子就等于保他自己。四阿哥要想登上皇位,也要等待时机,而不是更早的暴露自己的野心。
邬思道保举废太子的分析目的就是,不让四阿哥在康熙那里曝露自己的野心,继续维护太子。好让太子党和八爷党斗争,目的是让四阿哥坐收渔利。
三、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以不争而默默做事,以表忠义之心,最终四阿哥胤禛是最后大赢家
其实邬思道才是明白人,他早已将形势看得透彻!就算四阿哥去争也未必能赢,八爷党现在势力太大,所以只能选择做实事而不是去主动去争。而邬思道清楚,康熙最反感阿哥们与朝臣结党,谁犯了这样的忌讳都会惹怒康熙。所以,唯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这个策略。
邬思道之所以“神”,就是因为他深知康熙心中的想法,这一点之前明珠和索额图就是一个教训的先例,倒台也是再所难免,而以太子能力以及手段跟四阿哥相比,还是嫩了点。即便是复立太子位了,他这个太子也很难吸取教训,难免又会重蹈覆辙,再次被废的就是在所难免了。
康熙皇帝对荐举的态度不明朗,邬思道知道,康熙必须要保持稳定的朝局,才能立新太子上位。邬思道分析,在荐举这问题上,无论何时,八爷党那边只要一个乱,四爷上位那边就只需要一个稳。康熙选择是废太子还是新太子,他都是要求一个稳妥局面,不管结果如何,都证明了四阿哥的忠义之心,可以给皇帝留下好印象。
邬思道的判断十分准确,康熙的心思被他完全猜到了,康熙所谓的太子选举其实就是套路,来试探各个皇子的势力罢了。八爷党结党营私落败,废太子重新上位。
当然一心想着推举八爷上位的佟国维马齐等人,这次他们推举八阿哥正好掉进康熙设好的“瓮”,在康熙这里彻底失宠。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举荐废太子,在康熙这里至少证明了自己没有结党营私,没有觊觎太子位之心。
邬思道早参透了康熙的心里,所谓知大势而为之,顺势而为。大势就是康熙的心思和朝局的变化。所以胤禛能成为赢家,离不开邬思道这位的精于谋划的高手。
四、结语
邬思道在剧中可谓是多智多妖的人,这次保举谈不上是什么阴谋。只是邬思道分析谋划上,掌握了主动,判断局势,顺势而为。让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顾及兄弟之情支持太子。康熙是仁孝之人,不愿意看到兄弟阋墙,落井下石,所以在选择接班人上不仅要看能力,还要考察人品,四阿哥正应了康熙的心思,有忠义之心,为皇帝分忧解难,在康熙心中获得了很大的认同,必然得到康熙的欢心和信任。
—END—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