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西入秦关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秦兵作战互有胜负。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时候秦军的实力还很强大,而刘邦并没有占据占据绝对优势。所以一般来说,在局部战场上,刘邦占有人数上的优势时,容易取胜;不占优势的时候,容易失利。
这种情况,究竟如何达到刘邦西入秦关的目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避实击虚。于是刘邦吸取之前周文入关失败的经验,于是不再走从函谷关进入关中的路线,而是选择南下,准备从武关进入关中。
兵法上讲,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刘邦跟南阳郡守打了一仗,击败了他。南阳郡守于是就推到了南阳郡的首城宛城。这个地方,大家应该不陌生,后来曹操就曾攻打过盘踞宛城的张绣。不过,刘邦没有趁胜追击,攻打宛城,而是选择绕过宛城往西边前进。
刘邦这次西入秦关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这样做过。但是这次张良出来劝阻说:“沛公你这样做虽然是为了尽快的入关,但是前面的秦军数量还很多,而且占据险要。现在我们如果不攻下宛城的话,到时候宛城的秦军从我们背后发动攻击,前面的秦军防守严密,我们到时候会陷入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危险境地。”张良的担心很有道理,想一想章邯是怎么失败的,不就是前面有巨鹿坚城,后面有项羽援军吗?
于是,刘邦就觉得听从张良的建议。不过刘邦打了那么多仗,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小白了。他也会使用计谋,他选择黑夜返回,并且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而且还更换了旗帜。这样到了天亮,宛城守军一看被刘邦围了三城,立马灰心失望了。刘邦的回马枪杀得漂亮,让敌人猝不及防。
南阳郡守一看自己连备战都没有做,对方来势汹汹,看来是守不住城了,于是就准备拔剑自杀。
这时候太守手下有一个门客,就劝说太守。说您先别慌着自杀,先等我去探探对方的意思,如果对方一定要跟您死磕到底,您再自杀也不晚。于是,陈恢就去见刘邦。
陈恢见刘邦当时也是从城墙上翻过去的,毕竟城门是紧闭的。陈恢见到刘邦后,就跟游说刘邦说:“我听人说,足下与楚怀王有约定,叫先入关中为王。现今足下驻军在宛城周围。宛城,是南阳郡的治所所在,治下有几十座县城,里面民众多,粮食积蓄也很充足,而且大家都认为投降也是个死。所以都去坚守城池。如果您尽日攻城,军队伤亡数字一定非常大。但是如果您放弃攻城撤走,那么宛城的守军又会追击您。那么向前足下先入关中的计划就不容易实现,而后退又有强大的宛城守军为患。所以我为您考虑,不如明约招降宛城,给南阳郡守封爵,让他留守宛城,您把宛城的军队带走,一块西进。那么,还没有攻下的城池,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争先恐后的打开城门,等着向您投降。那么您一路上,就可以畅通无阻了,不用再费力攻城拔地。”
陈恢是一个小人物,但是这个人却有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风采。首先,他看出来了刘邦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他的目的是,或者说,战略目标是西入秦关。而南阳郡守宁可自杀,也不投降,是认为自己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还不是自杀,留下一个好名声。陈恢把两个人的利益共同点找到了,于是就向刘邦申请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最后刘邦同意陈恢的意见,封宛城太守为殷侯,并且封陈恢千户,这样一下子达到了千金买骨的效果,刘邦西进路上,果然有不少城池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