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十六年,魏国降将郭脩借着新年宴会的机会,刺杀了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因为费祎一直主张休养生息,反对姜维北伐。而郭脩恰恰是被姜维俘虏才投降的蜀汉,在费祎死后又是姜维接替了费祎的职位,并马上出兵北伐。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怀疑郭脩刺杀费祎,是受了姜维的主使,不过这个说法漏洞很多。
郭脩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太多记载。只提到他是西平人,一向很有才名,所以年少时就被为中郎。在三国时期,中郎已经只是一个荣誉职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不过郭脩年纪轻轻就被封为中郎,应该说前景不错。
然而郭脩却被姜维抓到了蜀汉,顿时流落他乡,大好的前途自然也不翼而飞。虽然到了蜀汉以后,郭脩被封为左将军,看着职务挺高,不过其实就是蜀汉用来炫耀自己战功的一个工具,并没什么权力,郭脩自然是心有怨恨。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郭脩多次想刺杀刘禅却没有机会,于是借着群臣像刘禅进贺的机会,想接近刘禅,又被刘禅左右近侍拦住,无法得手。无奈之下,郭脩才决定改为刺杀费祎。
郭脩对蜀汉如此痛恨,自然也会怨恨造成这一切的姜维。很明显他不大可能和姜维合作,受主使去行刺费祎。即使姜维本人不出面,派其他人去撺掇郭脩刺杀费祎,郭脩也不是傻瓜,肯定会想到其中有问题,事后会攀咬一番,并牵出姜维。
不过事后姜维却平安无事,可见郭脩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并没有什么幕后主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