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立储,中原王朝的原则是“长者居之”,而游牧民族是“贤者居之”呢。别看这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大的不同:
成吉思汗
前者强调的是秩序,嫡长子是法定接班人,谁也不要争,哪怕长子的能力平庸也要他上。后者强调的是能力,谁先出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本事带领大家生存发展。
这个差异来源于两者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原王朝生存环境优沃,没有生存挑战,于是秩序成为最优选项。如果没有这个原则,往往导致内卷,比如康熙立储时的八王夺嫡之乱。
八王夺嫡
后者的生存环境险恶,领导人能力不强,很容易被团灭,所以个人能力被视为最优选项,比如蒙古选可汗的忽里台大会。
但这事也不能走极端,走极端就容易坏事:
西晋司马衷就是因嫡长子(他哥哥已故)出身而当的皇帝,但他本身是个弱智,管不了天下,导致八王之乱,最终亡国。
司马衷
蒙古帝国之所以崩溃也跟立储有关,因没有立长的规定,靠“忽里台”公推,成吉思汗子孙众多,谁都不服谁,结果忽来忽去,蒙哥之后就再无能服众的人,最后变成各自为政。偌大帝国最终瓦解…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