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明月生
杨大眼
01
公元498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弘准备南征,命尚书令李冲选拔能征善战的勇士。
甘肃武都小伙杨大眼满怀信心地去报名。
杨大眼是氐族人,他这个性十足的名字并不是绰号,他的爷爷杨难当曾任征西大将军、秦州刺史,也许李冲看到他的履历,就将他当成心血来潮的官三代,没有搭理他。
没进入复选就被刷下来了。
从军梦即将化为泡影,杨大眼急了,他当面请求李冲再给他一次表现机会。
随后,他拿出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头发上,双脚如同加了油门一溜烟跑开,绳子被扯得像离弦的箭,连奔马都赶不上。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李冲感慨道:“远古至今,从没听说过谁有这样的能耐!”
于是当场任命他为野战军统领。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 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现有专家根据《魏书》中的这段记载,模拟了杨大眼的奔跑速度,再考虑当时的条件限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杨大眼的冲刺速度大约是9米每秒。
堪称史上第一飞毛腿。
02
杨大眼入伍后如蛟龙得水,随孝文帝南征一路斩关夺隘,连连攻下五座城池,天下人莫不震惊。
公元499年四月初一,身染重病的孝文帝驾崩,时年33岁。
皇位由次子元恪继承(拓跋弘对北魏进行了汉化改革,将拓跋姓改为元),史称宣武帝。
南齐名将裴叔业因为不满朝政腐败,将所辖的寿阳拱手献给北魏。
宣武帝大喜过望,派出十万人马前往接应,为防止意外,又令杨大眼先带两千人马入驻寿阳,确保安全后再招呼后继部队接管。
杨大眼在这次协防中表现得很沉稳,宣武帝加封他为游击将军,出任东荆州刺史。
四年后,当地发生少数民族武装叛乱,杨大眼率部迎战,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叛军。
从公元506年四月到第二年十月,南梁连续发起了几波北伐,宣武帝任命杨大眼为武卫将军,率军迎战。
杨大眼一出手就斩杀敌将两员,歼敌七千,俘虏数以万计,还将梁武帝萧衍的弟弟萧宏杀得只剩下几名随从。
自此,杨大眼的威名传到了江南。
没见过他的人以讹传讹,说他“眼大如车轮”,是个嗜血如命的恶魔。
遇到小孩不听话,父母就高呼:“杨大眼来了!”
小孩立马就不敢再哭闹了。
后来南梁使者拜见杨大眼时,发现他不过是身形魁梧了些,相貌和普通人并没有两样,就感到非常好奇。
杨大眼解释道:“我的眼睛并不比别人大,只是两军对战时,我圆目怒睁,使得敌人不敢直视。我的眼大,是用在精气神上,何必一定要像车轮那么大?”
杨大眼擅长骑烈马,每次作战都一马当先,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时人一致认为关羽张飞重生,也莫过如此。
更可贵的是,这么个性如烈火的糙汉子,还有一颗玻璃心。
每次战斗结束后巡视军营时,看见士卒们受伤,杨大眼总会心疼得流泪。士兵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逐渐练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铁军。
03
公元507年正月,宣武帝令中山王元英与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围攻钟离城。
钟离大约位于现在的安徽怀远境内,是南梁的咽喉要地。
梁武帝萧衍令大将曹景宗率军二十万,火速救援钟离城,一场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钟离城内仅有三千守军,但他们凭借城高池深玩命抵抗,杨大眼命人轮番冲击,昼夜苦攻却被对方干掉了上万人。
如此对峙了一个月,宣武帝认为既然钟离城久攻不下,不宜再战,诏令元英班师回朝。
但元英认请求再宽限一段时间定能取胜,就在这时曹景宗率的援军也赶到了,此时再撤军怕是来不及了。
事已至此,杨大眼只得率领一万多精骑主动出击。
不料这一次的对手很强劲,曹景宗以壕沟、鹿角守住阵脚,再命三千弓弩手同时射击,杨大眼右臂中箭,所率部众死伤甚多。
三月间,淮河暴涨,北魏军营陷入一片汪洋,只得在高处扎营,各营用浮桥相通。
曹景宗再出高招,命人扎起竹排载满干草浇上油脂,纵火后顺风而下将浮桥全部烧断。随后又组织敢死队奋力冲杀。
北魏军互相难以支援被分头击溃,死者十余万。
杨大眼见败局已定,只能烧掉营地狼狈逃走。
曹景宗乘胜追击,又俘虏了五万人。
几十万大军攻取一座小城,非但没有取胜还将人马损失殆尽,这是北魏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失败。
宣武帝大发雷霆,将主帅元英贬为庶民,杨大眼也被发配到如今的辽宁朝阳做了边防兵。
杨大眼身后的悲剧,就在这时埋下了伏笔。
04
两年后迫于内忧外患,宣武帝重新启用杨大眼,任命他前往江淮一带布防。
杨大眼上任后在淮水上游开挖渠道,成功遏制了南梁的攻势,宣武帝见他确实有勇有谋,又命他出任少数民族聚居的荆州刺史。
荆州的这些异族人时而投降时而反叛,令朝廷大伤脑筋。
杨大眼赴任后,将所有的部落首领聚集到衙门,然后叫人搬出一堆身穿青衣的草人(青衣是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待草人被摆好后,杨大眼盘马弯弓,百米外的草人应声而倒,将这些人惊得目瞪口呆。
随后杨大眼指着草人警告他们:“尔等谁再敢叛乱滋事,我就把谁当成这草人射穿!”
就在这时忽然有下属来报,所辖县内有一头猛虎祸害百姓多人,无人敢去制服。
杨大眼听罢,不顾众人劝阻,只身潜入深山将猛虎生擒,然后当着街市上将其斩首,并把虎头悬挂在城楼上。
从此,当地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
一年后,杨大眼病逝于任上,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可惜竟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这样的结局,还得从他被贬成边防兵说起。
05
杨大眼的老婆潘氏,是个色艺双全的女中豪杰。
两人经常毫不避讳地在众人面前秀恩爱。
潘氏曾经专程到前线探亲,杨大眼让她换上戎装和自己出双入对,杨大眼曾当着众将士的面得意的说:“此潘将军也!”。
秀恩爱死得快。
杨大眼被贬后,潘氏耐不住寂寞,在洛阳找了好几个隔壁老王,等杨大眼官复原职后得知此事,先将潘氏幽禁审讯,最后再也不念及当年的潘将军了,一刀砍死了事,随后再娶个年轻的老婆元氏。
潘氏给杨大眼留下了三个儿子:长子杨甄生、次子杨领军、三子杨征南。
三人都是勇武善战之人,母亲被杀时三人在场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随即就对父亲心怀愤懑。
待续弦元氏怀孕后,杨大眼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指着元氏的肚子说:“我死后,我的爵位都由你们这个还没出世的弟弟继承,你们几个荡妇生的儿子,从今天起就死了这条心,休想从我这拿走任何好处!”。
也不知道杨大眼怎么确定元氏怀的就是儿子。
不过他赌对了,几个月后,元氏真的就生下了一个男婴。
只是杨大眼永远不会知道了。
还没等儿子出生,杨大眼就在荆州撒手人寰。
三个儿子护送他的灵柩回洛阳安葬,等离洛阳还有七里地时,三人故意拖延时间等天黑,然后闯入父亲在洛阳的故居,逼迫继母元氏交出杨大眼的财产。
元氏咬紧牙关坚称不知道,三兄弟本想杀她替母亲报仇,看到她怀中的孩子又起了恻隐之心,就放过了元氏,撬开杨大眼的棺材,将他的尸身抱起来投奔了梁武帝萧衍。
06
生前为北魏效忠了,死后连尸体都投奔了敌国,实在令人唏嘘。
倒是他留下的那个遗腹子,成年后传承了他的衣钵,不仅武艺出众更兼体貌雄伟,还和宣武帝的遗孀胡充华还发生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忘年恋。
这又是一段怎样狗血离奇的剧情?
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