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实际上是蒋介石的一场政治秀,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战后来打得如此可歌可泣,振奋人心。当时,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正在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蒋介石希望在这次会议上通过国际力量对日本施加压力,从而停止侵华行为。因此,他急需一支军队继续驻守在闸北,让英美各国看看,上海依旧在中国军队手中,以便增加谈判筹码。
其实,最早执行这项任务的并不是谢晋元和他的“八百壮士”,而是安排给了孙元良的八十八师。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在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第一时间就要求八十八师留在闸北郊区打游击,而孙元良则认为这事儿不靠谱。那时候闸北郊区是一马平川,一个师的兵力撒上去,别说打游击了,就连个隐蔽的藏身之处都不好找。
再者说,经过三个月的苦战,八十八师已经不是此前那支精锐的德械师了,老兵几乎损失殆尽,补充上来的新兵有的甚至连枪都没有摸过,战斗不言而喻,守闸北的话很有可能全军覆没。顾祝同是个明白人,知道孙元良的话不无道理,真要是没守到半天,整个师就被日军给打没了,那脸可就丢大了,可老蒋的命令又不可能不执行。就在顾祝同左右为难的时候,孙元良说我有办法:咱们把话说白了,现在这种情况不管谁留在闸北都是要牺牲的,留一个师是牺牲,留一个团也是牺牲,守一一大片也是守,守一个也守。我看与其把整个师都搭进去,不如留一支精锐部队守住一点。如此一来,不仅达到了目的,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顾祝同听罢,当即点头同意。
原本商量是留下一个团,最后又减到了一个营,对外号称八百多人,实际上只有一半,四百人。就这四百人也不是孙元良所谓选拔出来的精锐之士,因为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挑选,除了连排长由老兵担任以外,其他人多是后期由保安团补充进来的新兵。全师撤退之前,孙元良把这次的留守之将叫来,本想勉励几句,可想到留下来的人就意味着以身殉国,这让他一时难以言喻,足足二十多分钟四目相对,二人都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话来。这位留守之将,就是谢晋元。谢晋元,广东蕉岭人,毕业于名将辈出的黄埔四期。淞沪会战初期,他职务是旅参谋主任,并不负责带兵,但随着老兵伤亡殆尽,他也被孙元良补充到了一线,出任副团长。
临危受命的谢晋元,负责留守的据点是位于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顾名思义,就是由四家银行共同使用的仓库,此前是孙元良的师司令部。作为银行的仓库,整体那自然是相当的坚固,仓库内部早在会战之前就被作为秘密工事加以改造,里面储存了足够的粮食、弹药和饮用水。10月27日深夜,谢晋元率领四百多人从上海北站出发,进驻四行仓库。在此之前,四行仓库实际上已经是孤岛一座,仓库的西北两面被日军占领,南边是苏州河,东边是公共租界,只有东南角的一个小窗户能与外界联系。
在进入仓库之后,谢晋元开始在仓库内部筑建工事,积极布防,并将所有的门窗全部封闭,作好了死战到底的准备。很快,日军对四行仓库发起了围攻,面对日军猛烈的火力,谢晋元秀一把自己的枪法,他命人用竹竿挑着头盔伸到窗外,日军的狙击手误认为是守军探出了头,纷纷向头盔射击。谢晋元在看准日军狙击手位置后,在楼顶上亲自端枪射击,一枪一个,弹无虚发。见谢团长枪法如神,守军们军心大振,新兵们也备受鼓舞。
日军在短短的几天内,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了七次进攻,结果均无功而返。见白天进攻无效,日军就改用夜袭,可没想到谢晋元对付夜袭有高招。要说中央军的德械师,装备好一些是其次,主要是官兵的素质都很高,这里面不仅包括军事素质,还包括文化和科技知识。当大多数地方军队都没见过电灯长啥样时,谢晋元就把手电筒运用到了实战当中。发明了一种专门对付日军夜袭的“照明战”。
当日军发起夜袭时,如果距离尚远,就发射信号弹照明,一旦发现日军位置,轻重机枪便马上开火,朝目标打过去。日军若是已经摸到跟前,手电筒就派上了用场。把大号的手电筒绑在竹竿子上,从射击孔伸出去,向下一探,地面顿时就被照得雪亮,鬼子立刻无处遁形,紧接着守军就用手榴弹和迫击炮弹招呼。谢晋元后来还就地取材,把仓库里的棉花给翻了出来,搓成捻子,浸上煤油,点着了之后往墙外一扔,大批的鬼子便葬身火海。就这样,整整四天,日军始终拿四行仓库一点办法也没有。
因为四行仓库旁边就是公共租界,这四天日军进攻仓库一直不敢用重炮和飞机投弹,生怕一个不小心扔到租界里,引起国际纠纷。可现在付出的代价太大,仅仓库周围就有二百多日军被击毙,而谢晋元这边仅有三十多人伤亡。急了眼的日军向租界的工部局发出最后通牒,声称要调集重火力对四行仓库发动一次总攻,到时候可就顾不上租界的安危了。
就在四行仓库通往租界的河桥南端,有一个巨大的煤气桶,如果日军的重炮打偏了,不巧击中煤气桶引起爆炸,那整个租界都有可能被夷为平地。因此,工部局收到通牒后相当害怕,各国使节纷纷找蒋介石说情,希望国民政府赶紧安排四行仓库的守军撤出,甚至还有人找到了宋美龄那里。老蒋要的就是关注,现在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了四行仓库的“八百勇士”,既然目的达到了,自然不会再让谢晋元等人白白送死,战斗到最后一刻。
接到撤退命令,谢晋元开始是拒绝的,因为才坚守了四天,而且弹药消耗了不到十分之一,至于吃的喝的,守上三年也不是问题,现在撤走他不甘心。就在日军准备发起总攻之际,宋子文打来电话,对谢晋元说:你是个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你不走是在违抗军令,还是赶紧撤吧。谢晋元这才同意率部撤出四行仓库。在撤往租界的过程中,有个英国指挥官,因为被这“八百壮士”的事迹所感动,竟然不过日军的抗议,亲自用重机枪掩护谢晋元等人进入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