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的名将,我们似乎能够一股脑地说出来很多,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不假思索的说出来的可能是汉朝的名将韩信、卫青、霍去病等人,可能是唐朝的李靖、李绩、郭子仪等人,也有可能是明朝的徐达、常遇春、戚继光等人,很少有人提到西晋的名将。
那么是西晋没有名将吗?显然不是的,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名将,否则也不可能开创一个朝代。只是相比于汉、唐,西晋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我们很多人不太了解西晋那段历史。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西晋历史上的六位名将。
1、羊祜
羊祜出身于泰山羊氏,妻子是夏侯霸的女儿,母亲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是他的姨妈。
曹魏正元二年(255年),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魏元帝曹奂即位后,封他为关内侯,食邑一万户。晋代魏前夕,继任相国的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禁军,兼管内外政事。
羊祜
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后,封羊祜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因其贾充等人的嫉妒,所以就辞去了公爵。
司马炎即位后就开始筹划灭吴之事,为此他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在此期间,羊祜屯田兴学,备战训卒,做好了一切讨伐东吴的准备,结果上表奏请伐吴,遭到群臣的反对。
遗憾的是,羊祜有生之年没能灭掉吴国,不过他留下了灭吴遗策,而且还推荐杜预接替他的职务,两年后,晋武帝依其策划灭吴,完成统一,可以说羊祜是灭吴总设计师。
2、杜预
杜预出身于京兆杜氏,也就是现在陕西西安人,曹魏时期担任过尚书郎的职务,后来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曹魏灭蜀时杜预曾跟随邓艾参加了灭蜀之战。
西晋建立后,杜预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咸宁四年(278年)杜预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次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
杜预
灭吴之战后,杜预因功被进封为当阳县侯,增加食邑至九千六百户,继续镇守襄阳。在战后仍讲武备战,兴建学校,督修水利,被时人称为“杜父”。后被征入朝,拜司隶校尉。
太康五年(285年)杜预病逝,朝廷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杜预文武兼备,是西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是明朝以前唯一一位既进入文庙又进入武庙的人。
3、王濬(jùn)
王濬是弘农郡人,秀才出身,西晋建立后他担任广汉太守,平定了益州叛乱。晋武帝司马炎筹划灭吴之事时,王濬利用长江上游的水利之变,修造战船,建立了强大的水军。
王濬
咸宁五年(280年),王濬率领水路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攻克丹阳郡,率先攻取石头城,接受了吴末帝孙皓的投降。战后因功被封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册封襄阳侯。
为了防备被猜忌陷害,王濬开始纵情奢侈享受,太康六年(286年)病逝,享年80岁。
4、马隆
马隆是山东泰安人,西晋著名的武器专家。西晋初建,经过州县的举荐,马隆累迁至司马督。
马隆
咸宁五年(279年),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率众反叛,马隆被任命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革新武器装备。后来出任宣威将军,斩杀了秃发树机能,平定了“秦凉之变”。
此后十多年马隆一直镇守凉州,西部那些异族没敢反叛,而马隆也在西凉任上去世。
5、刘琨
刘琨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八王之乱时刘琨曾在赵王司马伦手下任职,晋惠帝复位后,司马伦父子及一众党羽全部被杀,唯有刘琨因“其父兄皆有当世之望”,不但得到司马冏的特赦,还被拜为尚书左丞。
刘琨
永嘉之乱后,刘琨在晋阳镇守了九年,期间抵御汉赵和后赵入侵。晋愍帝继位后,刘琨被封为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加散骑常侍、假节,后来又升任司空、都督并冀幽诸军事。
后来刘琨被石勒所陷害,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但是却被段匹磾杀害,时年48岁。
6、刘弘
刘弘是汉末扬州刺史刘馥的孙子,年少之时与司马炎交情甚笃,先后担任过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等职。
太安二年(303年),张昌起兵反叛,刘弘被任命为使持节、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率领大军前去平叛,最终张昌被斩杀,所部归顺朝廷。后来陈敏反叛,刘弘又率兵抵御,平定此次叛乱。
永兴三年(306年),刘弘在襄阳去世,死后获赠新城郡公,谥号“元”。
小结:
与武功强盛的汉朝和唐朝相比,西晋确实缺少名将,但是上述所列的几位将领在西晋王朝也算是拿得出手的名将了,尤其是羊祜、杜预两人,一个是灭吴的总设计师,一个是灭吴的实际统帅之一,尤其是杜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既进入文庙又进入武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