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前叩头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建武十九年,刘秀已经当了十九年皇帝。这年九月,刘秀外出巡视调研。二十一日,到达南阳,进而到达汝南郡南顿县县衙,在那里摆酒聚会,赏赐吏民父老。皇帝到哪个地方称为“幸”,南顿人民能有何“幸”呢?刘秀宣布免征南顿县田租一年。
人苦于贪心不足
,在坐的某父老想趁此机会请刘秀免十年田租,就上前叩头说:“皇上的父亲担任南顿县令时间很长,陛下熟悉这个县的情况,每次来南顿就施加厚恩,希望能降恩免征
十年
的赋税。”
刘秀回答:“治理天下的担子太重,我常常恐惧不能胜任,一天接着一天竭尽全力承担责任(真不知道能胜任多久),怎么敢期望再承担重任十年呢?”
吏民某说:“陛下实际上是舍不得,为什么说得这样谦恭呢?”刘秀放声大笑,又下令增免
一年
。刘秀这一次“幸”南顿,免了两年田租。
刘秀已经当了十九年皇帝,完成统一大业也有七年了,为什么会说出
“天下重器,常恐不任”
的话呢?我的看法是刘秀还真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因为最近几年发生的几件大事让刘秀身心俱疲,渐渐有力不从心之感。
因为核实垦田亩数和户口年龄引起全国性暴乱
建武十二年完成统一大业后,刘秀开始全身心解决内政问题。建武十五年六月,刘秀命令各州郡核实垦田亩数和户口年龄,并严厉查办徇私舞弊的高级官员。
不严查风平浪静,一严查惊心动魄。
主管全国经济财政人口的最高官员
大司徒
欧阳歙被投入监狱,不久死去。地方官员被查处的更多,截止到建武十六年九月,河南府尹张俊以及十多个太守,由于丈量田亩不实,全被下狱处死。
地方各郡太守看到皇帝是来真格的,谁还敢包庇隐瞒,敷衍塞责,一个个火烧眉毛似的,巡视各县,督促县令(长)认真核实,务必准确。
我们知道,田亩人口是国家收取田租和人口税的依据,大户豪强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是主要纳税人。他们为了少纳税,平时给地方官员意思意思,地方官员就睁只眼闭只眼,不与深究了。现在,豪强大户一看地方官员来真格的,既然贿赂无法摆平,就公然暴力抗法。
郡国大姓、地方豪强、强悍盗贼在各地纷纷起兵,攻杀抢劫,杀害官吏。郡县派兵追剿,官军一到他们就四处逃散,兵马一走他们就又集结在一起。反叛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青、徐、幽、冀四州尤为严重。要知道,幽州和冀州是刘秀打天下的后方根据地,现在却成为暴力对抗官府最激烈的地区。刘秀对河北豪强的痛恨自不待言,还殃及出身于河北豪强的皇后郭氏。
面对严峻形势,刘秀采用鼓励反叛人员自相残杀的办法。这年十月,刘秀派出钦差到各郡国,传达旨意:鼓励盗贼们互相揭发,五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免去他们的罪;官吏曾经有过拖延、回避、放纵等过失的,都不予追究,允许用讨伐盗贼来弥补;州牧、郡守、县令、县长中因为辖区内有盗贼而不去搜捕的,又有因害怕盗贼放弃城池、擅离职守的,都不认为是失职,只按他们俘获盗贼多少来考察政绩的优劣,唯独藏匿盗贼的人坚决予以治罪。刘秀的新政策产生巨大威力,各级官吏放下思想包袱,解除后顾之忧,竭尽全力追捕盗贼,盗贼武装很快瓦解。官府迁徙盗贼的首领到其他郡,分给土地和粮食,让他们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这一关过得很惊险,让刘秀感到后怕。刘秀只是下令核实田亩和户口年龄,就引起全国性的暴乱,可见这些豪强大户是多么狂妄嚣张。我们也能理解王莽要均分豪强大户土地时,遇到的反抗是多么激烈。
废立皇后和太子,为身后事做准备
建武十七年十月,刘秀废皇后郭氏为中山太后,立贵人阴氏为皇后。
废立皇后是国家大事,牵涉到外戚势力重新分配和皇子地位的重新洗牌。郭氏和阴氏分别代表河北势力和南阳集团,每人都至少生了五个儿子。郭氏生的儿子刘强已经当了十六年太子。
刘秀废立皇后的原因是警告河北豪强和笼络南阳集团,理由么,总得挑点郭氏的毛病。
聪明的刘强看到母亲被废,不等刘秀挑自己毛病废掉太子位,就主动要求辞让太子。刘秀还真不容易挑出刘强的毛病,再说刘强已经当了十六年太子,刘秀也不好意思马上答应。
在以后一年半时间,父子两个开始表演,一个固辞,一个不准。终于到了建武十九年六月,刘秀下诏说:“古来的皇位继承通则,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东海王刘阳是皇后儿子,应该继承帝位。皇太子刘强崇尚谦让之道,愿意退居藩国。父子的情谊,应以不长久违背儿子的心愿为重。立刘强为东海王,立刘阳为皇太子,改名为刘庄。”
废立太子的大事完成后,刘秀已近五十岁,可能觉得自己年龄也不小了,最近几年又身心俱疲,渐渐产生力不从心之感,就在巡视南顿时说出“天下
重器,常恐不任”
这样的话。
#秋日生活打卡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