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三次飞抵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创始人
2025-08-05 10:32:22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编辑:史在没有钱

前言

在1940年5月的河南方家集,张自忠将军与其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74师,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迎战日军。面对兵力悬殊的对手,张将军和他的士兵们以顽强的抵抗,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决心。

但是面对接踵而至的重重困境,他们能否撑过这场艰难的考验?

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张自忠出生于1891年的山东临清,

家庭背景显赫,其父亲曾是晚清五品巡检。从小沐浴在书香氛围中的他,对古代忠义故事情有独钟。16岁那年张自忠按照母亲的安排迎娶了当地县议员的女儿张敏慧,这段姻缘开启了他的家庭生活。

张自忠在学业上表现卓越,进入天津北洋政法学堂深造,

原本前途无量的他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文职,抱持着振兴中华的理念,投身军旅生涯,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冯玉祥对他第一眼的印象极佳,认为他有着不凡的军事潜力,因此授予他中尉军衔,并视其为可塑之才,不断在军中提拔他。

在军旅生涯中,张自忠以其果敢和坚定赢得了高层的青睐和同僚的敬仰。他的战术智慧和勇猛作战,使他在与吴佩孚、张治中等军事重镇的较量中屡屡获胜。

他的参谋长张克侠对他评价甚高,尤其是在关键战役中表现出的冷静与果断。

在日常生活中,张自忠对待士兵宽厚,

常常关心士兵的生活和训练,然而在军事训练和纪律上,

他却是严格要求,因此士兵们给他起了“张扒皮”的绰号。他坚信军队的铁的纪律是胜利的保障,也正因此在他的部队内部,违反军规的处罚异常严厉,甚至不惜斩杀两名曾经的爱将以正视听。

在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张自忠将军本在北平休养,身体未愈。尽管病体羸弱,国民政府决定利用他在地方的影响力,命令他留守北平执行维和任务,以稳定局势。在这八日中,张自忠尽力与日军进行周旋,但形势日益严峻,日军逐步占领了北平和天津。同时,日军企图通过各种手段诱使张自忠投降。

感受到局势的恶化,张自忠决定突围南下,

避免成为日军的政治棋子。

张自忠的逃亡之路充满艰险。他首先骑自行车到达天津,然后登上一艘前往青岛的英国轮船,随后又乘火车南下至济南。在途中他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多次差点落入日军之手,

国内舆论对他的误解和非议也让他倍感压力,

张自忠坚定地向南京进发,希望能亲自说明情况。

到达南京后,蒋介石理解了张自忠的困境,并表示同情。蒋介石鼓励他身体恢复后重新回到部队,继续为国家效力。1938年春张自忠被任命为59军军长。他重返部队的第一天,他对部下宣誓,

表明他的决心不仅是为国家战斗,更是要与士兵共同寻找荣誉之死。

张自忠的这番话激发了部队士气,大家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至死。在张自忠的带领下,59军很快在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当日军加强对临沂的攻击时,该地区由庞炳勋的第三军团负责防守,但由于实力有限,很快面临危机。李宗仁急令张自忠带领59军增援,

尽管过去两人有过矛盾,张自忠还是毫不犹豫地承诺全力以赴。

张自忠的59军连夜赶到临沂,不顾疲惫立即投入战斗。

他亲自站在前线督战,59军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一夜之间消灭了上千日军。日本被迫重新评估战略,将主攻方向转向了张自忠的部队。尽管连续作战导致59军伤亡惨重,但在张自忠的坚持下,他们拒绝撤退。张自忠坚信,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坚持到最后的一刻。

在张自忠和庞炳勋的共同努力下,两人摒弃前嫌,合作无间。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终于几乎全歼了日本第五师团的两个大队。

这一战役被称为“临沂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士气,

张自忠的名声也因此大振。这场胜利不仅洗清了他之前受到的污名,还促使他在同年十月升任为33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春,张自忠再次带领部队在鄂西大捷中击败日军,

歼敌超过一万三千人,再次证明了他在战场上的卓越指挥能力。

他的英勇表现赢得了“活关公”的美誉,震撼了日本军界。

在1940年5月,随着枣宜战役的爆发,国民政府任命张自忠将军为战区总指挥,负责抗击日军的侵略。

此时的战场形势对中国军队并不乐观,

日本军队已动员超过30万士兵,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张自忠将军决定亲自上阵,他不仅佩戴了自己珍视的钢笔和大刀,

还在出征前向部下做了一番激励士气的演讲。

他的话语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热情,激起了每个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张自忠率领的33集团军及其他两支部队随即开始对日军进行有力反击,在襄河与日军展开了数次激烈的交锋。

尽管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中国军队在策略和直接对抗中多次让日军感到棘手,但战局的逆转却是由一份误导的情报引起的。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接收到了错误的情报,认为日军援兵已经到达战场,错误地判断了战局,

未能及时撤退。

这一战略失误导致中国军队在重要时刻受到严重打击。

面对突然增多的日军,国军一度陷入混乱。更为糟糕的是,张自忠部队的电报被日军破译,每一项指令都被敌人掌握,使得他们在行进中屡遭伏击。

5月14日,张自忠将军的部队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他们的部队很快被敌军势力分割。次日张自忠率领残存的1500余名士兵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遭遇了日军的精密追击,

面对6000余名日军的包围,形势异常危急。

在日军全力进攻下,张自忠的防线受到极大压力。张自忠身边的士兵几乎全部牺牲,一枚迫击炮弹更是直接炸伤了他的右腿。在残酷的战斗中,张自忠依然带领剩余的士兵撤退至杏仁山,然而日军紧追不舍,继续发动攻击,

双方在山脚下展开了持续2小时的激战。

到了5月16日清晨,张自忠不得不再次撤退到十里长山。

在这里他再次遭遇日军的数次猛烈冲锋,

并在战斗中左臂受伤。随着日军兵力的增加,他们的攻势愈加猛烈,显然目标直指张自忠。

当战斗进入最为激烈的阶段,张自忠将大部分卫队派去前线增援,

留下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陪伴在侧。他们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抉择,但每一个人都毫无畏惧。

最终在激战中张自忠与少数战友用手枪抵抗敌军的进攻,

但很快被日军的火力压制,倒在了血泊之中。

日军第13师团的一名士兵首先发现了他的身影。尽管张自忠试图再次站起,但遭到了致命的一击。

在张自忠将军英勇牺牲之前的瞬间,他的表现引起了刺杀他的日本士兵的注意。这位士兵注意到张自忠的军装与其他中国战士显著不同,

怀疑他非一般指挥官,因此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其上级横山武彦。

恰巧横山武彦当时与一位熟悉张自忠的师团参谋长同在,参谋长曾与张自忠有过几面之缘,对这位坚毅的将领记忆犹新,立即确认了其身份。

“这是中方的高级将领。”参谋长的确认使横山感到难以置信。一位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亲临前线,而且在面对绝境时选择战死而非撤退,这种勇敢的行为在日军中极为罕见,

引起了横山的深深敬意。

出于对张自忠的尊重,横山命令日军医疗队对其遗体进行仔细擦洗,随后将其安置于精心选制的棺木中,

恭敬安葬,并在墓旁立上一木牌,上书“中国勇将张自忠之墓”。

完成这一切后,横山还特意让驻扎在汉口的日军广播电台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命令隶属于他的师团对这位中国将军进行默哀。当中国军队在当天深夜得知这一消息时,情绪激动,尤其是74师的将士,悲痛欲绝。第38师的师长黄维刚,愤怒至极,

誓言必须夺回将军的遗体。

就在那个夜晚,黄维刚带领一支敢死队在夜色中秘密突袭了南瓜店,出乎意料的是,日军这次并未动用战机,

横山甚至命令士兵在敢死队撤离时暂停开火,

以示对张将军的尊重。

随后为表达国家对张将军英勇牺牲的崇高敬意,决定将其遗体送至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总部。为了确保遗体在转运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尊重和保护,一支由精挑细选的护卫队伍被组建,

包括精锐的陆军护卫、医疗人员以及后勤保障单位。

这支队伍负责护送张将军的遗体,沿途经过若干城镇,特别是宜昌市的一幕尤为动人。

当地民众在获悉张将军遗体将经过宜昌时,

纷纷自发组织起来,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

他们在城市的主干道上搭建了祭坛,点燃了香烛,空气中弥漫着肃穆与哀伤的气息。成千上万的市民自发聚集在街道两侧,手中捧着白花,头戴黑纱,以示哀悼。

他们在道路两旁静静站立,手中握着写有对张将军生平赞誉的旗帜。

随着护灵车队缓缓通过,人群中传来低沉的悼词和歌声,

响彻云霄,表达了对英雄的深切怀念。尽管战争的阴云未散,但市民们的行动展示了他们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民族的坚强不屈。

日军的侦察机突然出现在宜昌上空,

使得紧张气氛突然升温。

尽管有外部的威胁,但在场的市民无一人离去,他们坚定地站立,继续他们的悼念活动,展现出对英雄的无比尊重和对生命威胁的轻视。这种英勇的姿态感染了每一位在场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盘旋后,日军飞机最终未发动攻击便离开了宜昌上空。护灵车队在严密的保护下,平安无事地继续前行,

最终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安全送达重庆。

在那里,国民政府为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全国人民对这位抗日英雄的牺牲表示了最高的敬意和哀悼。

在电影《长津湖》中有句台词道:“希望下一代能在无硝烟的年代成长。”张自忠将军的生前愿望也许正是如此,

这种愿望给了他面对死亡的勇气,同时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和敬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改过年龄、当过县委书记,刘生胜... 据陕西省纪委监委8月5日消息: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原副局长刘生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陕西省纪委监...
临沧多部门回应特岗教师招聘笔试... 针对云南耿马县特岗教师招聘“考生笔试成绩17分进资格复审”一事,8月5日,当地教体局回应澎湃新闻(w...
河北鸡泽开展“红色文化”儿童绘...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培养爱国爱军的民族意识,日前,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
戏骨未老,丹青还童|画家萧继石...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文|叶晓勇 图 画家萧继石作品 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那句“脸上没戏,相声便没戏”...
隆达建材取得发泡陶瓷保温板楼地... 金融界2025年8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省隆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发...
龚琳娜谈新书《做自己不忐忑》:... 从一曲《忐忑》唱红大江南北,到褪尽浮华回归本真,歌唱家龚琳娜的艺术与人生之路始终充满探索与自省。继《...
求索——韩天衡的艺术追求与探索... 前言 “求索”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贯穿中国书画发展历程的精神内核。书画名家们一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
原创 纵...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古人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
原创 军... 军统,一般特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为复兴社...
原创 家... 在宁夏银川一座充满古典气息的庭院深处,蔡女士珍藏着一枚世代相传的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壹圆银币。这枚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