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方为什么不欢迎中国考古?三个“尴尬”案例,早已给出答案
创始人
2025-08-05 09:04:03
0

前些年,中国与乌兹别克考古合作,探索丝绸之路,以及在大漠戈壁上寻找“月氏族”留下的历史痕迹,最终取得了诸多成果,比如考古发现契纳尔特佩遗址、撒马尔罕撒扎干遗址、拜松拉巴特遗址等等。

按理说,这样的考古发现,对人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不久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与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却不约而同的提出“将中华文明的影响扩大到遥远的过去”、中国“正在挑战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些史学观点”、“中国把考古当成武器”等谬论。

问题是,西方为何不欢迎中国考古?其中问题很多,既有现实政治原因,也有历史解释的问题,比如西方研究的是“西方如何影响丝绸之路上的其他文化”,放大西方影响、缩小其他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除此之外,西方不欢迎中国考古,可能还有一些“难言之隐”,以下三个案例就给出了回答,即一旦中国考古参与,西方论断往往就站不住脚。

首先,安特生的“误判”

在中国现代考古史上,安特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但他的错误却很离奇。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了河南仰韶遗址,之后又在甘肃发现了“齐家坪遗址”。由于两个遗址都有彩陶,且与中亚安诺遗址(西方论断是源于西亚)彩陶非常相似,于是安特生认为仰韶彩陶是从西方传来的,即“中国彩陶西来”,在此论断基础上,又提出“中华文明西来说”。

之所以得出“中国彩陶西来”的论断,原因在于安特生断代接连出现错误,即认为仰韶遗址距今4000多年,齐家坪遗址早于仰韶,两者都晚于中亚安诺遗址,因此认为中国彩陶西来。但安特生的观点很快就被中国学者推翻,其中一个原因是仰韶遗址远早于齐家坪遗址(距今4200—3600年)。

安特生对两个遗址的断代,竟然都出现严重错误,这不得不让人惊讶。同样是西方学者的断代,当时安诺遗址、苏美尔、古埃及等断代真的没有错误?一到中国就误判,一到其他地方就正确?在中国的“误判”很快就能被中国学者推翻,那么还能让中国学者掺和古埃及、苏美尔的考古?

其次,孟图神庙考古

2018年,中国和埃及签署《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式组建,于是有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考古队第一次在埃及进行考古发掘。

孟图神庙遗址在卢克索,不是一个新遗址,而是已被英法考古队“粗暴”的挖掘过,属于“掠夺式考古”,说不好听的叫“盗墓式考古”,地层早就被破坏,不符合西方要求的东西被放的乱七八糟。

按照西方描述,孟图神庙始建于3300年前,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神庙。但中国学者过去后,却有一些颠覆性发现,其中一个中国学者在《首个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孟图神庙考古日记》中有记录:

日记中明确写道“该神庙区的修建,至少持续了接近1500年”,即1500年内其进行了无数次翻修。按照西方断代,最终神庙实际上是相当于中国东汉时的遗存。至于最早时期的神庙,占地面积很小,如今已经几乎看不出来了,与最后恢弘的神庙大相径庭。将明长城当成秦长城会不会震撼世界?将东汉时期的孟图神庙视为3300年前的也自然让人震撼!

除此之外,中国考古队还挖出一些青铜雕像,时间相当于中国战国中期,具体见上图,可谓粗陋不堪,更无法与同期中国相比,也与西方叙事中的古埃及青铜器大相径庭。过去,西方吹嘘古埃及如何如何,但相当于中国战国中期的青铜器就这水平?

仅仅一个孟图神庙考古,中国学者就闹出不少“幺蛾子”,可能改变西方对古埃及的叙事,比如胡夫金字塔是否像孟图神庙,也是“层累”出来的?那么他们还欢迎中国继续深入考古古埃及吗?欢迎才怪!

第三,谷物黍的起源

西亚哈拉夫文化遗址,西方断代为距今7000年—6300年,其中出土一些碳化黍粒。上个世纪,西方据此认为“黍起源于西亚”,具有6000多年历史,向东传播到中国,再向西传播到欧洲。

本世纪后,为了搞清楚黍的起源问题,中国学者拿到“西亚黍”与“欧洲黍”样本,研究结果却具有颠覆性,西方学者再次连续出现重大错误。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经过精确的测年,原来号称有6000多年历史的西亚黍,年代都不早于4500年”,欧洲最早的黍粒,原先认为具有5000年的历史,但严格检测之后只有3500年的历史。同时,西亚黍与更早的中国黍,在DNA的遗传上具有一致性,说明西亚黍起源于中国。

也就是说,西方不可思议的连续出现断代错误,而中国拿到样本一研究,就推翻了西方论断,发现西亚黍、欧洲黍都被高估了1500年以上。你说,还能轻易让中国研究吗?

其实,这件事还有致命余波,因为西亚黍、欧洲黍断代出现错误,那么黍所在的遗址断代有没有错误?如果遗址年代也被高估,那么苏美尔文明年代就存在问题。当然,学者对此解释是“晚期混入”,就是遗址年代没有问题,后来的西亚黍、欧洲黍不约而同的通过虫洞混入早期遗址中。但,这是不是太巧合了,西方连续断代错误、黍又连续晚期混入?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西方带来的“长期以来的史学观点”,结果中国学者一参与、一研究,要么发现西方叙事有问题,要么直接推翻西方论断。你说,西方还能欢迎中国更多的参与古埃及、苏美尔、古希腊等等的考古研究?再这么搞下去,西方构建的世界历史体系,真可能被中国掀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259年十一月,正当忽必烈刚刚决定领兵北北归时,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第三次派人前来请求议和。忽必烈心想...
原创 新... 清朝入驻中原,经过两百多年的统治,让大家伙看到了一个辉煌的国度,日落西山。迟暮中的中国人,垂垂老矣,...
原创 久... 久加诺夫:1991年12月8日是白俄罗斯共谋犯罪日,当然,苏联的解体始于“主权大游行”。当时,我是少...
原创 残... 老舍先生所著的小说《断魂枪》中说:“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 长枪并不难上手,但很难学精。这是因...
原创 蜀... 蜀汉灭亡后,东吴在暴君孙皓的统治下,为何还能独撑17年?这一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原创 孙...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这一历史事件,一直是三国史中的热门话题。人们往往将孙权描述为一个受害者,认为刘备是“...
铁证如山!侵华日军日记详细记录... 在12月13日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赴日本山梨县拜访历史学...
原创 天... 天亡蜀汉:若此四大名将有一人在成都,绵竹之战结局或将逆转 世人皆知蜀汉灭亡于司马昭的大军之下,却不知...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诸葛亮文武全才,但其后代不仅功绩达不上,甚至还间接助攻成为亡国人。诸葛亮有两个儿子, 今天要...
原创 光... 副标题:清朝宗室王公选讲2-光绪帝亲爹,慈禧身边大红人,醇亲王奕譞如何从隐忍一步步到权力中央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