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驻中原,经过两百多年的统治,让大家伙看到了一个辉煌的国度,日落西山。迟暮中的中国人,垂垂老矣,成为了西方新兴外族的饕殄盛宴的一个重要角色。可悲的是,我们中国人仅仅是餐桌上的那块肉而已。
打道光二十年,1840年或者说是鸦片战争开始,国贫家贫成为了中国人的日常,而且越来越有着不可收拾的迹象。
“我们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我们该怎么做?”
一个一个的疑问在我们心中激起,不停地回荡。老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
翻开历史,大家伙在鸦片战争之后,看到了很多惊才绝艳这辈,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各种主张遍地开花,各种思潮不断碰撞,觉醒之前的阵痛,有主张维新变法的,有主张维护王权,扶清灭洋的,还有揭竿起义,实行革命的。
主张不同,但目标一致,病了就得治,错了就得改。
几十年过去了,纷乱依旧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清朝没了,却迎来的民国。
民国却崛起一个北洋集团,北洋集团下还有奉系,直系,皖系三大派系,在下边大大小小的军阀,都能排到十八线去。
乱,何止是乱啊!袁世凯帝王梦没做多少天,被赶下台,没撑多久,死了!北洋集团瞬间就变成了三家独大。
皖系的段祺瑞后边蹲了个日本人,控制着皖,浙,闽、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背后蹲着俩——英美,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往后一靠,日本人当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没了?那哪够啊!山西还有个阎锡山,徐州盘了个张勋,西南卧了一个唐继尧,桂系不逞多让还有一个陆荣廷。
乱局才刚开始,老话说得好,不破不立!既然乱了,那么将他们斩除掉,世界自然清明。
于是,我们在历史上就看到了北伐,国共合作的北伐。
其实北伐的过程,依然艰辛,想要北伐就得有军队,没有军队说什么都白搭。
要想革命胜利,革命党必须有一支靠得住的革命军队。这句话是孙中山先生总结历次革命失败之后总结出来的一句话。
于是在1924年的六月十六号,黄埔军校成立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想要有军队,必须有靠得住的军官体系才成。
但这个过程依然是曲折的。
孙中山先生,最开始的想法,将军队全部纳入国民党,组建一支党军,但这个想法失败了,1922年陈炯明叛变的时候,围攻总统府的主力部队,就是一支打着党军旗子的粤军洪兆麟的部队。
显然依靠军阀的部队,是不现实的。成功其实总是在失败之后的总结中出现的。
这个时间点上,咱的北方,曾经的沙俄在不堪的腐朽中轰然倒塌,在他的尸体上崛起了新生的红色政权——苏俄!
当时苏俄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的敌人,还有着数不清恨不得将他分而食之的国外敌人,十四国的武装干涉都没能把苏俄压垮,还站起来了。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想要了解其中的秘密,所以在1923年的夏天,一支由蒋介石带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出发了,他们想去看看苏俄的成功。
一项全新的建军模式地摆在了孙中山先生的面前,黄埔军校开始设置党代表制度,廖仲恺成为了孙中山委任的第一个国民党党代表。
国共合作也开始进入了一个篇章。
在这里,咱说一些个黄埔军校的事,您体会体会当时的艰辛。
话说黄埔军校建立起来,可不是说,拍个脑壳,说个话,就能建立起来的。
最直接的说法,建立军校,同样需要钱的。您知道黄埔军校最初的一些个军费打哪里来吗?
是廖仲恺找当地军阀申请来的,这个军阀是谁呢?滇军军阀杨希闵。
这人估计大家伙听着挺陌生的,但他可给国民党添了不少的堵。
首先这人带着他的部队进入广州之后,因为手里有部队,在广州的地界只要是能赚钱啥都干,垄断税收,建立赌馆,烟馆,别说他本人了,就连他手下团长以上的军官都是大发横财。
所以当时财政可以说是把持在这人手里,顶着孙中山先生的名,可干的都是破坏的事,当地老百姓算是恨透了滇军。
黄埔军校建立之后,需要经费的时候,廖仲恺还得等着他把大烟吸好了,吸饱了,这才能批个几千块钱,也就够黄埔军校的学生吃喝而已。
他为了对抗黄埔军校,还自己搞了一个滇军干部学校。
后来,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先生下了命令,让军工厂给黄埔军校造三百条毛瑟步枪,结果到了领到手的只有三十条步枪,其中一条还被陈赓把枪栓给弄丢了。
是军工厂生产不出来吗?不是,都孝敬给了军阀了,哪有功夫搭理黄埔军校的事。
那么黄埔军校是如何安稳地建立起来的呢?
黄埔军校的经费和枪,其实大多都是来自于苏俄的,不仅给钱,给枪还给炮。
这就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家底,也为后来北伐做好了准备。
咋说呢?就这个军阀杨希闵,是在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以后,他又起了叛变革命的心思,最后在广州革命政府的部队进攻下,这才把这颗毒瘤给拔除掉,而杨希闵躲在英国人的胳膊底下,逃亡了香港。
这股子军阀这才在历史上,被彻底地消除掉了。
所以那会建立黄埔军校也是很困难的。
那么在历史上的1926年七月九号,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这就开始正式的出师,进行北伐了。
北伐的目的就是将革命势力向北发展,实现咱国家的统一,彻底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
大家伙耳熟能详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爆发了,吴佩孚也成为了咱北伐开始的第一道开胃小菜。
十月十号,占领武昌,叶挺的独立团功勋卓著,所在的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
到了十一月份的是,占领南昌,孙传芳的主力也被剿灭了。
这俩大巨头就这么被拿下了,其他地方上的军阀一瞅这阵势似乎不对啊!什么福建,什么浙江的一些个省市,大小十八线军阀这就一边倒的,倒向了北伐军。
北伐也就半年的天气,南方大部分的地区就在国民革命军的控制之下了。
而冯玉祥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出潼关和北伐军遥相呼应。
就这架势,不用问结果,是个人都能猜出来,大局已定。
这要坚持下去,撑死了,也就半年的功夫,北伐的最终结果就一定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不说消失吧,走向消亡他也是注定的了。
说道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毕竟历史就没有那么多如果,他就是真实发生的事。
面对胜利的果实,就在眼跟前了,蒋介石可是想要独吞这个果实了。
蒋介石在上海将要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国共合作也将走向破裂,历史也称大革命失败。
蒋介石忙着将枪口对准了曾经的战友共产党,哪有功夫北伐啊!
当时的情形是北京有一个张作霖,武汉有一个汪精卫,南京有一个蒋介石。整个大华夏一时之间就出现了三个政府。
那么蒋介石一边将枪口对准了共产党,另一边又在忙什么呢?
忙着走向了老路,拉拢国际支持,他没找别人,找上了日本人。当然日本人巴不得咱大华夏乱成一锅粥,不然他们可就摸不到大鱼了。
日本人的心思,小编就是不说,大家伙都是明白,肚子不大胃口可不小,心心念念地想要吞了咱大华夏。
所以在历史上,蒋介石接见了自己在日本的老师,同时也是日本海相财部彪派来的代表小室敬二郎,一通长谈,双方算是摸了了个底。
为以后的深入交流打了一个底,于是在后来日本人驻九江总领事江户千太郎的会见中,蒋介石保证了他非但不会废除不平等条约,还要承认早年间的借款,如期归还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紧接着日本人的军部也派人过来,进行友好的洽谈,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找人做靠山,找国际上的人做靠山,这和之前的旧军阀有何区别?所以大家伙看到这里,其实已经明白了,旧军阀没了,这眼瞅着新军阀可就要上台了。
汤是换了,但炖汤那鸡可一样没有换。
日本人的线搭上了,美国人的线蒋介石也没落下。当然为了防止勾连的不彻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他是一个没落下。
说道这里,咱就不得不说一句,苏俄可是英法美这些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毕竟社会制度不同,让他们寝食难安。
那么蒋介石和苏联之间的合作,也就戛然而止,苏联的顾问也被他轰了回去。
那么有了靠山,这没钱还是不成,于是蒋介石南北财阀之间的游说,那是必不可少的。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这么顺下来,您不难发现,蒋介石已经脱离了他最初的初衷,劳苦大众的位置是没了。
那么在整个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中,就三天的时间,上海被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就有三百多人,被捕者有五百多人,失踪者就有五千多人。
而广州在四月十五号,就有两千多人被捕。
当然这个时候,坐在北京的张作霖奉系军阀他也没有闲着,在北京也开始抓捕共产党人。
白色恐怖就这么蔓延开来,那些个意志不坚定者,要么脱党,要么成了走狗,带着国民党到处抓曾经的同事。
而蒋介石呢?因为国共合作的破裂,北伐军很快就在徐州失利,蒋介石因此而下野。
当然您不要惊讶,下野这种事,蒋介石一生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了,这何尝不是他以退为进的一种策略。
其实这样的事,早在黄埔军校建立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做过好几次,动不动就辞职不干了,这和后来的下野极其相似。
虽然徐州失利让蒋介石下野了,没用多久,他又上台了,套路。
那么咱把这事先搁到这里,咱来说说,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对于国民党又有什么冲击呢?
首先国民党在此之前,有党员一百二十一万,就是普通的党员不包括军政,当然这其中还有以共产党身份加入其中不到五万的人。
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结束后也就一年的功夫,再来看的话,国民党人数已经下降到了二十二万,搁了一年到了1929年的时候,也就增长到了二十七万而已,这其中大多都是军队里头的,高级机关里头的人员。
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能看到国民党的党员了,其实县城里头也不多了。
说道这里,您自己感觉一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民党又进一步地和大资产阶级进行靠拢,脱节了!
好吧,这条线咱就说道这里,接着咱来看看北伐。
1926年的光棍节,张作霖可就入关了,多少年了他就一直在东北发展,这好不容易熬出来了。
所以一出关,他就在天津将过去北洋军阀那些个人物,都邀了过去,商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事。
毕竟三巨头,转脸这就剩下他这一个了,吴佩孚被打残了,就剩下一口气守在河南出不来,孙传芳他也不好受,被北伐部队打的主力都耗光了。
掐着手指头,你不管怎么看,北洋军阀这些个老底子,就剩下张作霖还全乎着呢?
张作霖来这么一出,其实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把北洋这些个军阀归拢归拢,推自己上位,带领着北洋这些个人对抗北伐。兴许东北王的称号,还能换上一换呢?
好吧,面对这样的困境,似乎北洋军阀这些个人,都要围着张作霖马首是瞻了。
结果呢?北洋军阀打开头他们就坐不到一块去,三巨头中的孙传芳算是服软了,张作霖想咋弄,他跟着就成。
至于吴佩孚,感觉守着河南也不错,打死也不乐意围着张作霖打转。
他们这些人,打打和和,和和打打也有些时日了,怎奈双方实力都差不多,谁也奈何不了谁。
如今在北伐大势之下,依然算是临时抱团,至于能抱多久,就看双方的小九九能打多久了。
其实这次军阀们的这次聚会,不仅有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还有一个山西的阎锡山。
你说也有意思,阎锡山精明得很,将一个山西经营得像铁桶一般,可他一出了山西,就没打赢过。
从北洋时期,再到新军阀崛起,跟着就是抗战,再就是解放战争,阎锡山可一直都在山西,贯穿了咱大华夏整个近代史。
这咱就不说了。
总之这次聚会,这北洋军阀就弄出一个十五省联军,叫安国军,这名字起的也不错,当然了张作霖当仁不让做了总司令。
之所以能组建这安国军,还是孙传芳和张宗昌提议的。
既然有总司令,当然副司令也应该配几个,其实这副司令名好听,也就是个名而已。
就这安国军里头一共有四个副司令,其实大家伙猜也能猜出来这四个人是谁,毕竟这就是个安抚人心的差事,吴佩孚,孙传芳这肯定有,再有就是阎锡山,最后一个就是奉系里头的张宗昌。
阎锡山这人呢?天天捧着自己的小算盘打的是啪啪响,总是两头下注,所以这副司令一职就没同意,而吴佩孚呢?一开始对张作霖这个老大,是一百个不同意,一万个不乐意,所以他也就没有去就职。
接下来,咱就说说吴佩孚。
你说吴佩孚也挺有意思的,之前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十万主力不仅让打没了,湖北的基本盘也丢了。
其实吴佩孚要想翻身已经很困难了,虽然他手里还有十万兵马,但内部也是一个分崩离析的事态,再加上他屡战屡败的气质,他的控制力早就大不如从前了。
而且河南这地历来就是一个四战之地,你守那都守不住的。
吴佩孚当时处于奉军,冯玉祥和北伐军三面夹击的状态。
就这状态,吴佩孚对张作霖还是不合作,这让张作霖老大的不痛快。
结果大家伙也能猜得到了。
张作霖这就准备南下。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1927年的二月份,张作霖以对付北伐军的名头,来了一个假道灭虢。
简单地说就是,北伐你吴佩孚不来,那我张作霖来,你把道让开就成。
张作霖一伸手,就把河南东北角给撬了,带着兵就向着吴佩孚奔了过来。
吴佩孚那是对手啊!毕竟他就剩下一个空壳了。
吴佩孚转脸就被打得东倒西歪的,吴佩孚本人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之后,就去了四川,此后吴佩孚又蛰伏了四年,就等着东山再起的日子。
这场战争算是北洋军阀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吧,叫奉吴战争。
战争结束,张作霖相当于把北洋军阀这些个不老实的都安顿住了,
咋说呢?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六月份的时候,蒋介石还向张作霖抛出了橄榄枝,提出条件,只要他信奉三民主义,再把他的安国军改成国民革命军,他这安国军总司令改称东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切都好说。
结果,张作霖可不想这么干,好不易离着总统的宝座这么近,这一接受条件,这又被推到了十万八千里去了,这那成啊。
于是历史上的安国军政府在这种背景下,也就成立了,张作霖也就成为了北洋军阀最后一个掌权者,当然了这个军政府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中华民国军政府,其实是一个系统。
1927年六月十六号,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成立之后,他就自任为中华民国安国陆海军大元帅,这就想着以黄河为界,和国民党政府来个南北分治。
双方这么谈,肯定闹掰了,所以在1927年八月六号的时候,双方在徐州打了一仗。
国民革命军战败,孙传芳作为副司令带着奉军沿着津浦铁路可就下来了,一股脑就打到了长江北岸的南京一带,整个北岸都被奉军给占领了。
到了八月二十八号,国民革命军在李宗仁的指挥下,这才把奉军给击败,这孙传芳撑不住了,向北撤退了。
咱前头也说了,就是因为这件事,蒋介石下野了,这其实也是代表着国民党内部的一个分化。
蒋介石都下野了,那么北伐自然而然地也就结束了。
当然了,蒋介石下野,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再次回到舞台上,毕竟之前做了那么多事,可不是白做的。
于是在1928年的一月份,蒋介石就复出了,当然这样的表演以后还会上演。
那么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国民政府北伐继续,这才已北伐安国军的俩副司令,张宗昌和孙传芳可就被打败了。
那么在这个时间点,有一个小个子按捺不住了,谁呀?日本人!他就感觉这么下去,咱中国一旦统一了,他们再想肆虐咱大华夏可就有困难了。
这就准备用武力阻止咱北伐继续,随后在1928年的时候制造了南京惨案。
他们不仅派兵入侵了中国政府的山东交涉署,还将交涉员蔡公时的耳朵和鼻子给割了之后,然后枪杀,整个交涉署的职员全部遇害。
而济南被风杀死亡者就有一万七千多人,受伤者就有两千多人,被俘虏的五千多人。
这就是日本人,一个阻止中国统一,可以用极其残忍手段杀害中国人的家伙。
说什么一衣带水,干的肮脏事可不是一件两件。
而日本人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想维护自己在华北的利益,将华北看成了自己的地盘。
当然通过济南惨案,日本人还想要告诉所有的中国人,日本人不好惹,他们想要振奋日本军人,借机震慑中国人,还可以让所有西方人,知道日本人的决心。
这也就可以理解,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在南京搞的南京大屠杀,他们从心里就是想用这种血腥的屠杀,告诉所有的中国人,要么被杀光,要么跪在地上乞求和平。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激怒了大多数的中国人,当然选择跪下来的也不是没有,汪精卫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好了,越说越远了,咱接着说北伐的事。
济南惨案,并没有阻止北伐的脚步。而张作霖面对北伐,也是节节败退。
日本人看到了张作霖前线的失利,感觉张作霖在中原已经难有作为了。
而这个时间点上,日本人内部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鲸吞整个大华夏,快速地消化,另一种是徐徐图之。
显然,后者并不占上风,因为后者的想法要徐徐图之,那么张作霖就成为了消化东三省的一个必要的棋子。
而在历史上,咱看到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所以从这一刻起,所有的日本人都上了大举进攻大华夏,发动全面侵华的列车,而开车的就是那个所谓的裕仁天皇。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