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文武全才,但其后代不仅功绩达不上,甚至还间接助攻成为亡国人。诸葛亮有两个儿子,
今天要说的是其中一个儿子诸葛瞻。
诸葛瞻,字思远,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子
。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自然受到国家的优待。他17岁就娶了公主,官拜骑都尉,第二年又升为羽林中郎将。但随着蒋琬、费祎等诸葛亮亲信的去世,
他的官职境再无寸进。
着急之下,竟搭上了黄皓。
黄皓是蜀汉大太监,深得后主刘禅的宠幸,他与尚书令陈笛共同把持朝政多年。但陈笛病逝后,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盟友。诸葛瞻的示好举动让他欣喜若狂。两人一拍即合,结成联盟。262年,大将军姜维再次北伐失败,
诸葛瞻与黄皓商议,要趁机剥夺姜维军权。
姜维吓得不敢回成都,带着军队跑到了汉中西面百里的沓中屯田。诸葛瞻见此,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但此举导致汉中兵力空虚
,最终在263年轻而易举被魏军攻破。汉中破后,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兵锋直指成都。刘禅大惊,连下三道旨意,让诸葛瞻带兵抵抗。诸葛瞻没有领兵经验,行军路上竟然磨磨蹭蹭。急得谋士黄崇跪下哭道,
“兵贵神速,我军必须抢占关口,不让敌军进入平地,如此才能获胜啊。”
诸葛瞻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意见。结果导致邓艾长驱直入,诸葛瞻无奈退守绵竹。邓艾派人劝降,被严辞拒绝,于是聚兵猛攻。诸葛瞻拍马冲杀,死于乱军之中。
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没能匡扶蜀汉,反而与黄皓狼狈为奸,排挤姜维,此是他一大罪状。但最后为国捐躯也堪称壮烈。可作为先贤后代,未免太过平庸了。诸葛亮对诸葛瞻这唯一的子嗣非常溺爱。当时诸葛亮常年北伐,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诸葛瞻。诸葛瞻缺失父爱的滋润,少年就展现了异于常人的成熟。
人们都说这是好事,诸葛亮却在给诸葛警信中担忧道,
“这孩子聪明可爱,但太过早熟,恐怕将来没什么出息。”
谁也不知道诸葛亮是用什么语气写出这句话的,但一语成谶,竟完美预言了诸葛瞻未来。
诸葛亮死前,用尽毕生智慧,写了一篇
诫子书
,聊以弥补他教子缺憾。其中有这么一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提醒诸葛瞻,人生要厚积薄发。可诸葛瞻后来干的事,显然是把这句话当成了耳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