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人中,得以善终的4人通常指的是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朱元璋没有杀他们,主要有以下原因:
- 汤和:
- 关系特殊且懂得急流勇退: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而且是汤和邀请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对朱元璋有引领之恩。这种早年的情谊使得朱元璋对汤和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天下安定后,汤和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对功臣的猜忌,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他的这种做法让朱元璋放心,认为他没有野心,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 低调行事:回到家乡后,汤和生活低调,不结交大臣,不谈论国事,也不参与任何可能引起朱元璋怀疑的活动。并且他还通过向朱元璋索要赏赐等行为,表现出自己贪图享乐、无心政治的态度,进一步消除了朱元璋的疑虑。
- 沐英:
- 感情深厚且远离政治中心: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八岁起就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收养,朱元璋夫妇对他视如己出,沐英对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十分孝顺恭敬,感情深厚。这种亲情关系使得朱元璋对沐英有一定的信任和宽容。此外,沐英被派往云南镇守,远离京城政治中心,对朝廷的权力斗争参与较少,不会对朱元璋的皇权构成直接威胁。
- 忠诚尽职:沐英在云南治理有方,开通粮道,消除隐患,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为明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忠诚和能力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朱元璋也愿意让他镇守云南。
- 耿炳文:
- 为人忠诚低调:耿炳文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为朱元璋效力,一直忠心耿耿。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战功,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低调。对于自己的功绩,他总是归功于朱元璋,称自己只是执行皇帝的命令,这种态度让朱元璋感到满意。
- 擅长防守且威胁性小:耿炳文最擅长的是防守战,在长兴镇守多年,多次成功抵御敌人的进攻,为朱元璋解决了后顾之忧。朱元璋认为他是一个可靠的将领,但由于其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防守方面,对皇权的威胁相对较小,所以没有将他列入清洗的名单。
- 郭英:
- 皇亲国戚且忠心耿耿: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宠妃宁妃,他本人又是朱元璋的贴身护卫,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郭英对朱元璋忠心不二,在为人处世上十分谨慎,从不贪慕权势和金钱,这让朱元璋对他十分信任。
- 治军严谨:郭英治军严谨,在征战过程中从不滥杀无辜,也不抢掠百姓财物,军队纪律良好,这与其他一些飞扬跋扈、鱼肉百姓的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他赢得了朱元璋的好感。
对于朱元璋不杀这四人的看法,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一方面,这体现了朱元璋并非完全无情无义、滥杀无辜,他在维护皇权的同时,也会考虑到一些功臣的功劳、忠诚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等因素,对部分人网开一面。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在封建皇权制度下,功臣们要想善终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谨慎的行事作风,只有懂得收敛锋芒、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然而,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对明朝的政治生态和统治基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后世对他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