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元朝在灭亡时退回蒙古本部继续维持政权,其它三个蒙古汗国呢?
创始人
2025-08-05 00:02:27
0

从13世纪初到元朝建立,强大骠悍的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率领下,以飓风般的速度和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欧亚大陆。蒙古统治者在军队的建设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建立了以维护统一和对外扩张为目的的军事体制。可以说,元代国防是以向外扩张为其基本特征的。元朝军队按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种。宿卫军包括怯薛军。待侍卫亲军,是皇帝掌握的中央禁军。镇戍军是归枢密院调遣的军队。元朝统一中国和建立国家防卫,正是建立在这两支军队的基础之上。

亲军和怯薛军都是中央的卫戍部队,但在职责上怯薛军负责皇帝安全,掌管皇宫的防卫,一般不外出作战。亲军作为皇帝掌握的常备精锐部队,预物屯于京师和周围腹里地区,平时屯田和担任京师与腹里的镇戍任务,战时就集中出征。元朝政府在全中启蒙军队,担任地方镇戍。这些镇戍军根据士兵的民族成分的不同,区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四类。“蒙古军皆国人”,是元军的主力。

在长期的战争中,蒙古军的有生力量消耗很大,军队不断扩编,后来在蒙古军的组织中,也包括了部分色目人。全国统一以后,一部分蒙古军留下来镇戍中原,大部分士兵加到草原休养,仍然保持着战时传檄集合,平时散归各部的战略状态,一旦有事能很快集中出征。在镇压东北、西北的叛乱中,北疆的蒙古军为维护统一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元军的编组沿用成吉思汗的做法。

当初,成吉思汗为了使军队成为打不散的钢铁集体,并便于指挥掌握,按10进位的方法把军队编制起来,使蒙古军能够成功地运用各种战术战胜敌人。元朝建立以后,沿袭了蒙古的习惯,对汉军、新附军等也按10进位进行编组。随着军队体制的完善和稳定国防的需要,元朝政府以重兵镇戍要地,探扼边陲。

采取“宿卫诸军在内,而镇戍诸军在外,内外相维,以制轻重之势”的战略布局,强固边防,稳定内地,互相制约。在内地,被称作宿卫军的怯薛军和侍卫亲军,布置在京师及周围地区,据幽燕,锁太行,扼燕山,塞山海,制居庸,北连朔漠,南控江淮,将统治中心捍卫其中;在边地,则有镇戍军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

元朝的防御重点主要在北方,东北、西北地区更是重兵把手,形成了一条从西南斜向东北的屏蔽中原的防线。这条防线东以和林为支撑,西以巴尔库山、博格多山为依托,中央以北山和戈壁为天然屏障。在防线之后的中央纵深地带,又配备了15万人的战略预备兵力,并依靠中原雄厚的经济实力,多路对这条防线进行补给,遏止外敌和叛军向南进犯。公元1272年(至元九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兴建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汗之城”元大都。

这样,以北京为据点,凭借太行、燕山山脉和黄河防线,内可探扼华北平原,雄势中原河山,通过一些天然峡谷形成的交通孔道联系经略东北大平原和蒙古高原;又可凭险据守,防范北方入侵。以此为基地,向南拓展疆土。所以,以北京为统治中心的战略思考,在国防上意义十分重大。忽必烈较之以往蒙古统治者占领北京后大掠一通就撤兵北去的做法,确实要高明得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本“失落的一代”究竟经历了什...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段时间,邻邦日本正在经历“失去的三十年”。 1992年,日本的泡沫经济达到顶峰...
原创 山... 在历史的浪潮中,山东人选择了“闯关东”,他们为什么不去富裕的南方,而是毅然决然地向北方的冷冽气候进发...
原创 董... 董卓即使不策反吕布,以丁原的实力,他是无法和董卓竞争,被董卓消灭也是迟早的事情,根本原因是双方的实力...
原创 斯...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以坚持下去,斯大林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他的支援下,共产党才可以发展的越来...
原创 司... 诸葛亮北伐最终以失败而结束,看看老对手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吧,“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
原创 被... 林语堂在他的著作《武则天正传》一书中,做了一份统计表——《武后谋杀表一(武后近族)》。 在这份表格...
原创 国... 血腥的国共内战,一个成败之谜!蒋介石为何难敌毛泽东? 1947年,中国局势风云突变。短短一年时间里,...
原创 美... 美国有个很厉害的国际关系理论专家,名叫艾利森。他在博鳌论坛上提出,中美关系为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应...
原创 孙...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我想中华儿女们最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抗日战争。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一场可歌可泣的战争,...
原创 开... 作为开国上将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一出生便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她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红色后代”,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