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是荆州,破坏了刘备和诸葛亮共同制定的战略布局。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可以说是仅次于吕布的第二战将,为何就守不住荆州了,罗贯中给出了大意两个字的解释,这种说话是对的,但也很片面。关羽丢了荆州自己也被害,归根到底还是自身性格的原因。
有两件事可以佐证这一点,一个是诸葛瑾要荆州,另一个是孙权讨亲,关羽在处理这两件事时都有些不妥,让东吴丢尽了脸面,从而酿成了最终的悲剧。假如我们把关羽换成张飞,关张二人虽然都是刘备的生死之交,但二人性格迥异,性格上的差异会带来处事风格上的不同,那么张飞又会如何应对这两件事呢?会不会比关羽做得更好呢?
我们都知道张飞是一个粗人,还酗酒,但原则问题他都是唯刘备马首是瞻,对刘备的命令半点不敢马虎,不像关羽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任何人都不屑一顾,所以关羽做事难免不听指令、我行我素。张飞好喝酒,关羽则好品酒,二者截然不同,品酒不容易酒,有腔调。喝酒则不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谈笑间往往就把正事给忘了,但是忘了却不伤感情,醒来后顶多怪自己贪杯,怨不得别人。
我们依着张飞的两个性格特点,来模拟一下张飞如何应对东吴要荆州的使者。东吴方面,鲁肃和诸葛瑾都来要过荆州,虽然两人方式不同,但张飞可不分彼此,一律以酒款待之。纵使鲁肃和诸葛瑾如何雄辩滔滔地跟张飞讲,荆州是东吴的固有领土,吴方坚决维护荆州主权。张飞都是一套说辞,荆州是我哥哥借的,讨荆州找他去,我可做不了主。言外之意就是我哥哥凭本事借的,凭什么要还。接着就是喝酒,喝得诸葛瑾喘息的时间都没有,诸葛瑾、鲁肃跟张飞拼酒量自然是拼不过,酒过三巡肯定呼呼大睡,然后张飞趁机把他们抬上船,送回东吴,等他们醒来就只会怪自己贪杯误事。
关二爷最令人诟病的事情大概就是说出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搞得孙权很没面子。孙权好歹一国之君,死乞白赖想和关羽结亲,不想被关羽鄙视了一顿。要是张飞,肯定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骂人之语。张飞眼珠子一转,立即计上心头,拿出阿斗这块挡箭牌,就说自个的闺女早已和自个的侄子刘禅定了娃娃亲,还会怪孙权咋不早说,现在悔婚也来不及了。
但为了顾及孙权的面子,张飞还可能推销自己的儿子,说他家小子张苞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而且还唱着单身情歌,跟孙权的闺女正好是一对,定会让孙权把闺女嫁到蜀汉来。这下可好,本来孙权讨亲,一是为了制造刘备三兄弟内部矛盾,二是为了扣押人质。现如今倒好,被张飞这么一忽悠,反倒要把自己的闺女嫁到蜀汉当人质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处理好这两件事,东吴即便对张飞有怨言,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毕竟理都让张飞给占了,如此一来双方依旧和谐相处、互利共赢,谁也别想打荆州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