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51年斯大林两次致电毛主席:我承认错误,将372架米格-15运到中国
创始人
2025-08-04 19:02:45
0

志愿军跨江作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半岛分裂后,南北两个政权在三八线附近屡次发生武装冲突。在获得斯大林默许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下令军队全面越过三八线,对韩国发动突然袭击。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虽然在预料之中,却打乱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部署。当时,我大军正准备全力清剿西南匪患,并着手解放东南沿海岛屿。

数十万大军整装待发,只等最高统帅一声令下,就将横渡海峡,一举解放宝岛。谁知美国派出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了解放军的行动。

战争之初,我党中央未雨绸缪,专门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四个军和炮兵部队火速开赴东北,在中朝边境严阵以待。朝鲜一方初战告捷,重创美韩联军,将其逼退至釜山一隅。

当麦克阿瑟将军下令在仁川登陆,朝鲜军队腹背受敌,形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见此情景,当即通过广播向美方发出严正警告,敦促美军不得逾越三八线,否则后果自负。

美方显然低估了中国出兵的决心。美军不仅越过三八线,更一路北上直抵鸭绿江边。美空军大规模轰炸了辽宁安东(今丹东)地区,导致无数平民伤亡。

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周总理在建国一周年的政协大会上发表强硬讲话,明确表示中国人民绝不容许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也绝不会坐视他们侵略自己的邻国!危急关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派特使分赴苏联和中国寻求援助。

金日成在给斯大林的信中直言,希望苏联直接派兵支援。倘若苏联因故不便出兵,就请帮助朝鲜在中国等国组建国际志愿军,给予强大的军事支持。

斯大林收到来信后左右为难。出于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的考虑,他没有立即应允出兵,而是派驻华大使转告毛主席,希望中国能派遣志愿军援助朝鲜。

对于斯大林的做法,毛主席与周总理等心知肚明。二战后的苏联虽为超级大国,但也元气大伤。美国则是最大的战争受益者,国力如日中天。倘若苏联直接出兵,与美军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极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自然不愿冒此大险。

中央领导同志商议后,周总理率团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进行最后的磋商。周总理表示,如果中国出兵,则需苏联提供飞机、大炮、车辆、弹药等武器装备。

斯大林答应如果中国出兵,将提供一个配备百余架喷气机的歼击航空师,掩护志愿军行动。苏联还将派遣飞行员来华,用3个多月时间训练中国飞行员,然后移交全部装备。

正当志愿军大军集结待命之际,一起意外事件改变了斯大林的主意。10月8日,美军两架喷气机误袭了苏联境内的一个机场。美苏双方都极力掩盖此事,生怕节外生枝。

原来,美方担心苏联会借题发挥出兵朝鲜,因此秘密召见苏联大使表示歉意,称这是领航失误导致的误会,已经严惩了相关人员。

斯大林闻讯后并未公开回应,只是暗中重新考量。他担心这是美国有意试探,苏联的行动计划已经泄露。于是,斯大林含糊其辞地表示武器援助要等到战事展开两三个月后才能到位。

这让毛主席看出了斯大林的小心思。新中国成立才一年有余,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想凭这样的国力打败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胜算实在渺茫。

不过,毛主席也深知战局瞬息万变,正好借此机会看看美军的真实水平。他点燃一支烟,对彭德怀说:"老彭,斯大林是想看看咱们的实力。志愿军一定要打好入朝第一仗,让美国人和苏联人都瞧瞧咱们的战斗力!"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将军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夜色掩护下悄然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会合,准备初战。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是提升国际地位、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契机,但也困难重重。

志愿军初次远征他国作战,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该如何打响第一枪?将士们虽然心中没底,但他们都是从硝烟战火中摸爬滚打过来的,有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与斗志!

斯大林态度峰回路转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会师,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尽管装备落后,训练不足,但志愿军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他们深知,这场战争关乎新中国的声誉和安危,绝不能让美帝国主义在家门口撒野。

彭德怀将军审时度势,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制定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志愿军以小部队、分散出击的游击战术,充分发挥地形优势,伺机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尽管寡不敌众,志愿军还是打出了声威,在两水洞、云山城等地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

十一月初,毛主席派叶剑英赴苏联向斯大林通报战况,并再次要求苏方提供空中支援。斯大林闻讯大为震惊,没想到装备如此简陋的志愿军,居然能与美军血战到底。他当即答应加强对华军事援助,下令派出志愿航空兵参战,协助中朝地面部队作战。

11月下旬,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与敌军在长津湖地区展开殊死搏斗。这次战役,志愿军再次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例。仅用4天时间,志愿军就将美军1个整师和1个步兵团共2万余人歼灭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之中。

长津湖一战,彻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远在大洋彼岸的五角大楼感到了切肤之痛。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更是恼羞成怒,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杜鲁门总统当即警告麦克阿瑟,核武器决不能擅自使用,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五星上将气得七窍生烟。

中国政府和志愿军司令部愈发感到争夺制空权的重要性,没有强大的空军,就无法为地面部队提供有力支援,更难以维持战线的稳定。而要打造一支精锐的空军力量,就必须争取更多苏联的技术援助。

斯大林急电致歉

毛主席和党中央多次致电斯大林,要求提供更加先进的战机,以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斯大林看到志愿军连战皆捷,在地面战中让美军吃尽苦头,终于下定决心要全力支持中国。

1950年12月初,斯大林两次致电毛主席,语气恳切而诚恳。他在电报中坦承,当初向中国提供的米格-9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远不如米格-15性能优越。这是苏联的失误,也是对中国同志的亏欠。为表歉意,斯大林决定立即向中国提供大批米格-15战斗机,以助志愿军赢得制空权。

米格-15可谓当时的空中尖兵,速度快,火力强,在朝鲜战场的表现令世人瞩目。它配备了37毫米和23毫米机炮,最大射程可达1200米。更难能可贵的是,米格-15拥有两台超前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速度高达1050公里/小时,爬升率也非同一般,简直就是美军眼中的克星。

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当即责令国防部全力支援中国。他强调,要在最短时间内将372架米格-15战机运抵中国,供志愿军飞行员使用。同时,要派遣最精锐的教官前往中国,为我军飞行员提供系统培训,尽快提高他们驾驭先进战机的能力。

当志愿军司令部收到这一消息时,全军上下欢欣鼓舞。彭德怀将军马上命令空军部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的学习小组,刻苦训练,争分夺秒掌握米格-15的性能。

1951年1月,首批米格-15飞抵鸭绿江畔的丹东机场。在艰苦卓绝的训练中,一批批中国飞行员终于驾驭了先进的米格-15。

中苏空军并肩作战

1951年4月,中苏空军联手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行动。数百架米格-15组成密集的攻击编队,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上空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

苏联王牌飞行员库里诺夫率先发起冲锋。他驾驶着银光闪闪的战机,矫健地在敌机群中穿梭。一个漂亮的飞行动作,他已经绕到了敌机的侧后方。"砰砰"几声,37毫米机炮猛烈开火,一架F-86"佩刀"战斗机应声而落,拖着长长的黑烟坠向地面。

中国空军也毫不示弱。年轻的飞行员王海眼见库里诺夫英勇击敌,胸中热血沸腾。他紧随其后,朝着另一架敌机发起攻击。原本他驾驶技术尚不娴熟,但凭着一股血性,竟也在千钧一发之际,用机炮击中了敌机的尾翼。那F-86顿时失去平衡,在空中横飞出去,眼看就要坠毁。

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空战场面,令志愿军指挥部的将领们热泪盈眶。他们这才真正见识到了米格-15的威力,见识到了中苏飞行员并肩作战的英姿。在他们的率领下,志愿军空军越战越勇,屡屡创造奇迹。

次次空战下来,美军损失惨重。仅4月12日这一天,美军空军就损失13架F-86战斗机,飞行员伤亡19人。这对于盛气凌人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万万没想到,堂堂美利坚的王牌之师,居然折戟在这个东方古国的蓝天上!

苏联援助的先进战机,不仅帮助中国空军赢得了朝鲜战场的制空权,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这个远东大国。历经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挺直了脊梁,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这一仗,是中国空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起点,也是新中国崛起之路的关键一步。后人谈起这段历史,无不敬佩万分,无不热泪盈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合浦县委原书记王川被决定逮... 正义网记者8月4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委原书记、二级巡视员王川涉嫌受贿一案,由...
原创 泽... 据新华社报道,在纪念《赫尔辛基协议》签署 50 周年会议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远程参会时,对俄罗斯发...
善德堂丨彭伟丽医生:年纪大了要... 年纪大了,手里的保温杯该装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中老年朋友。有人说要多喝茶养生,有人坚持白开水最健...
曼联转会窗口冲刺:塞斯科的决定... 距离2025/26赛季英超揭幕战仅剩不到两周,曼联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夏季转会窗口的最后阶段。尽管已经签...
原创 江...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相依为命,以织席卖草鞋为业,生活很是辛苦。后来的刘备是趁着汉末黄巾...
特朗普变招,白宫:8月12日后... 据环球网消息,7月31日,白宫发言人称对华关税暂缓期或不延期,8月12日后可能恢复24%关税,此事引...
原创 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庞... 庞德是谁? 可不是007里的詹姆斯?庞德,而是在三国时期,西凉铁骑中赫赫有名的庞德,庞令明。 庞德在...
原创 商...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商鞅变法:一场历史大戏里的笑与泪 从“求贤若渴”到“兔死狗烹...
原创 白... 导言 白起,秦国白氏,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