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汉武帝时期的西北边防思想与边防政策
创始人
2025-08-04 21:02:54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汉武帝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谋略的政治家。面对自汉初以来就存在且越来越严重的匈奴等势力对西北边境的侵占,

他没有继续采取以前的“和亲”政策。相反,他希望做出一些努力来消除西北边境的安全风险,实现汉朝的真正统一。

汉武帝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取得了反击战争的系列胜利。在巩固成果的西北边防建设中,汉武帝更是投以巨大的人力、财力,

向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徙民,且耕且戍,形成了攻取与戍防结合、边境守备与边郡开发结合的西北边防特点,对消弭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的边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富庶承文景,雄才奋武皇

在汉初社会凋敝的情况下,西汉王朝建立后不久,统治者就确立了社会发展的方针——“休养生息”,对外敌的侵略只采取防御的措施。

高祖之后,文帝、景帝继续奉行原来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起来。经过汉初这几十年的调养,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和国力已经十分强大。

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但中央集权却更有助于国家的统一。汉朝刚刚成立之时的诸侯国,几乎是整个西汉的半壁江山。

每个诸侯都在积蓄力量,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进而“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严重了削弱了中央的集权统治,影响到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在全国强制要求各诸侯王执行“推恩令”,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实力越来越弱,无力对抗中央了。

元鼎五年又颁布了“左官律”,将诸侯王国的官吏视为“左官”以示歧视并且不得进入中央做官,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汉初由于社会极端的贫困,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达到了强盛的状态,

统治阶级因而也要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治理国家,加强和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西汉政权的内忧外患,汉初的“无为”统治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

董仲舒尊崇儒学的对策被汉武帝欣然采纳,以官方的名义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也逐渐被统一到儒家思想上来

。儒家思想取代黄老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对中国古代以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武帝时期的西北边防思想与边防政策

汉武帝通过对匈奴、西域和河湟地区羌人的一系列战争,使匈奴等的势力大大衰减了,使他们再无力制造大规模的袭边活动,

但是,要想使边境彻底的安宁,边境人民能安居乐业,还必须继续加强边郡的防御能力。

汉武帝时期,借助强大的国力,又有重点的去积极加强西北边郡的边防建设。其主要的措施有在西北地区修葺和增修了大量的塞、

障及相应设施以阻止匈奴等的抢掠财物、人口;向西北地区大量移民进行屯田戍守,重视选拔优秀的人才去担任边吏以及积极扩充边防军等。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西北边防防御,在西北边郡修建了大批的障塞。汉代人称秦朝的长城为“长城”,汉朝的长城为塞或障或障塞。

“障塞”是主要的防御机构,主要是根据地形据险而建,布有多重防线。

从边防的角度看,汉武帝时期就形成了以塞障为主干,亭燧为枝叶,集防御、传递信息为一体的严密的边塞体系。

汉武帝时期边塞的建设在继承秦和汉初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原有的长城进行修葺,另一方面随着疆域的扩展,在新开拓的边郡又不断的新修了大量的新边塞,以进一步加强防御力量,巩固西北边郡的安宁。

在中央之下,具体负责边防工作的边郡的长官和各段边塞的各级吏卒,它们构成了西汉边防组织中的侯望制度:太守—都尉—侯—侯长—亭、燧长—戍卒。

汉武帝时期的西北边郡的各郡太守掌管各自郡的边防,中央并未设统一的管理机构。

西汉使用“屯田卒”进行屯田始于汉武帝时期,即一般所说的军屯。漠北战役后匈奴远遁,

汉武帝时期的屯田从一开始就是由国家经营并与军事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其主要的意图就是利用屯田巩固胜利的成果,同边塞连在一起巩固西北的边境稳定。

尽管汉武帝时期在西北边郡修筑了大量的边塞,并辅以屯田制度、徙民实边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边防措施,但是边防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如果缺乏英勇睿智的且熟悉胡情的边吏和相当数量的边防士兵,那么所有的建设都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孙子后世的汉武帝,在长期的解决边患、巩固边防的战争和实践中,

自是深知这一道理。对于边吏的选任和大规模的边防军建设,也就成为汉武帝时期西北边防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三、汉武帝时期西北边防的特点

汉武帝时期的战略是对抗匈奴,并将重点放在匈奴身上。

在打赢对匈奴反攻战争的过程中,汉武帝的西北疆域不断扩大,河套地区和河西地区逐渐纳入汉朝版图。

汉武帝在这些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西北边防,开发西北,不仅仅是单纯的增加了保卫西北的力量,也使西北地区的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是一项项具备军事意义和政治经济意义双重性质的举措,

开拓了边境的同时,也使西北边境有了更大的发展,增强了自身防卫能力,是开边、治边同时并举的体现。

汉武帝在统治的前期,由于国力强盛,军力强大,使解决困扰汉初几十年的边患问题有了可能,而汉武帝在即位之初,

就有“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悼之”的忧思,汉武帝迫切希望早日解决边患,实现四海宁谧,臣服匈奴、氐羌。

汉武帝在经过短暂的准备后,就开始了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战争,反击战争的胜利使汉朝的势力逐渐深入到河西走廊、西域地区,为巩固这些新开拓的边地,

汉武帝通过屯田、徙民实边到最终的设置郡县,确立了汉朝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管辖关系,这些地区也自然的成为了汉朝版图的一部分。

常年的战争也使汉初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很快在战争终消耗一空,在此种情况下,汉武帝仍然痴迷于臣服匈奴的战争,

结果由于战线过远,物资不足等原因,遭遇失利,汉朝国内也出现了天下骚动的情况。

汉武帝自己明确表示了对长期征伐造成民众困苦的追悔之意,这是汉武帝政策转变的思想端倪。

就在这一年的六月。汉武帝下轮台罪己诏,表明汉武帝完成了由武治到文治的政策转变,汉武帝的西进运动也就此结束,着力于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开发西北。

结语

汉武帝时期边防的巩固和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这一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

内部的稳定才使得汉武帝在边防运作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边患问题。

而经济上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使得汉武帝有更大的底气去扩军和改善军队的装备,进行大规模的远征战争,同时边防建设上同样离不开雄厚的物力的支持。

思想上儒家“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拓边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即使后来当匈奴已不构成对汉威胁的时候,汉武帝仍然攻打匈奴,儒家的“夷夏之防”理论在其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戏台上的忠臣和奸臣,仅从脸谱上大家就可以一目了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忠臣和奸臣,却不是那么好区分。像宋朝...
原创 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许多人印象中,皇亲国戚的生活总是骄奢淫逸、奢靡无度的,他们享受着...
原创 如...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怕吗?以及会像网上说的,朱元璋会笑着退位吗?甚至还会帮助朱标谋反。 其一,说...
原创 神...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后来的清朝)之间在17世纪初期展开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
原创 朱... 我国最后一个大汉建立的王朝是明朝,一共经历了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位皇帝。其实不论是哪个朝代总有一些奇葩...
原创 成...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历史是一位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有观点认为他是野蛮残忍的侵略者。但是在对蒙古民族而言...
原创 朱... 在明朝200多年的时间中,一共出了16位皇帝,其中有五位创造了明朝的四个盛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
原创 司...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分别建立政权,各自为政。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魏国的国力为最盛。众所周知,西...
原创 为...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皇帝,这位皇帝跟随他的父亲李渊一起打天下,成就了大业。对于李世民,后人对...
原创 唐... 86版西游相当经典,陪伴几代人度过了童年,也是无数人心目中不可逾越的电视剧。当我们看电视剧《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