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白起,秦国白氏,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东汉末期的一名战将,白起带领秦军争霸很多年,把其他弟兄6国一一消灭,改变了那时候大中国的军事局势,此后没人敢正面叫嚣秦国。殊不知白起的这种获胜则是以杀人来实现的,他的所谓消灭一个国家便是把一个国家的有生力量给完全消灭了,自然,在冷兵器时代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白起最后为他的国家获得了天下。但是自己却留下了千古骂名,以杀人魔鬼而闻名于史。
白起一生究竟杀了多少人呢?在大家最了解的长平之战中记述的是杀掉赵军45万。在其中认为四十万俘虏是被残害的。大家说竞技场上杀人是十分有效的事儿,可是残杀早已解除武装而且想要撤兵的俘虏,这一样当然要遭受社会道德的斥责,最后尊称他恶魔也罢,屠夫也好这全是无可非议的。
长平之战算作白起人生道路的绝响,自此就没什么战功了,直至贬官为将兵,最终被秦王赐剑自尽。但在长平之战之前,白起还杀了多少人呢?大家讨论一下历史资料中的记述:公元293年,白起被秦昭王封为左更长,带兵攻击韩、魏两国联军,在伊阙对战,初露头角,斩敌二十四万人。
公元281至278年,白起关键承担攻楚,这一大家昨日不久讲过,司马迁并没有告知大家白起杀了是多少楚人,但此役完全把强楚给废了,乃至连北京首都也给攻占了,最后楚国想招兵抵抗,却早已没有年轻人可招了,因此最传统的可能,此役白起所击杀敌人的总数,并不会低于攻韩、魏时的二十四万人。
在秦国那时候有一整套的政策法规,就是年轻人如果你有整体实力,无论你是草根创业农户,乃至是奴仆都能够去竞技场上立战功,就会有机遇受到国家的器重。而考量战功的规范比较简单,那便是杀人的总数,杀一人可得到官爵一级及其与之相一致的田宅官。人杀得越大,得到的官爵越高,最终还能够做官。
因此秦国的兵士为了更好地跳出来农门,改变现状的运势,那全是杀人不眨眼的。这也就是大家屈原朋友眼中常说的虎狼之师的唯一驱动力。自然,秦国军人到竞技场需要得到官爵也不是这么简单的。
这一合理杀人数是要跟我方的死伤挂钩的,例如我这个作战工作组一共有10人,一场战争下来,自己杀了五个人,但我的同伴也放弃了五个,那么那样是没有战功的,仅有在杀人数超过我方的放弃数时,这一多出去的才记到战功。这要求之后便成了秦军杀俘的驱动力,为何这样说呢?
例如长平之战,那时候秦军牺牲最少有25万,也是有可能是40来万,殊不知在没有被俘以前她们所害的赵军仅有五万人上下,这个是没有办法交叉的,因此白起必必须把四十万的俘虏给杀了,那样才可以差不多。
然后汇总白起杀人总数。公元273年,白起攻击魏国,顺带也整理了赵国,据历史资料记述,此役白起杀了十三万人,在其中还把2万赵国兵士沉到黄河里。
公元264年,白起攻击韩国,夺得了五个城邑,击杀韩国士兵五万人。并根据断绝韩国与上党中间的安全通道,取得成功把赵国也拉进战争中。为长平之役制造悬念。
按上边这些数据信息显示,白起和他带领的军队杀人不少于上百万,百余万部队被杀,无论在哪个时期这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后代习惯性把白起称之为杀人魔鬼。
司马迁:“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
但是司马迁在写秦史时,却没有如何斥责白起,他写的全是秦王的暴虐,而与秦将不相干,今日大家见到司马迁是怜悯白起的,这是否由于白起最终的运势,与司马迁本身的遭遇类似而造成惜惜相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