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环保,大家总是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我国对于毛乌素沙漠的治理,这是世界上第一片被成功绿化的沙漠,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程。在治理该地期间,基层单位涌现出了无数值得永远铭记的英雄人物,比如我们本期要讲的宝日勒岱,她可是一位奇女子。
宝日勒岱出生于毛乌素中心的乌审旗,此地原本是一处水草丰美的牧场,养育着数千名牧民,可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过度放牧,此地的草场被破坏的非常严重,进而导致了大面积的沙化,不到10年时间,乌审旗便化作一片沙海,当地的牧民也纷纷迁走,仅有一小部分人还坚守在原地,与大自然苦苦对抗。
60年代初,党中央决意治理乌审旗以及毛乌素,随即下达总动员令,要求所有基层的牧民和农民团结起来,植树造林,阻止沙化进一步蔓延,恢复水土。当时宝日勒岱已经是乌审旗治下某公社的副主任了,她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动员公社所有劳动力上“前线”,和风沙“斗争”。
当时能在沙地里存活的植物就只有沙蒿,但乌审旗本地并没有沙蒿幼苗,于是宝日勒岱便带着大家骑马赶到外地去采购,而后顶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将其种植在沙地中。每天下工之后,大家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围坐在篝火堆边喝热茶,唱民歌,晚上就睡在沙坑里,靠着一条薄毯子御寒。
每至深秋,草原上大风不断,种下去的沙蒿苗子经常被吹走,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能存活下来,这让牧民们很是气馁,大家开始生出悲观情绪。宝日勒岱见状,马上召开思想教育会议,鼓励大家继续坚持下去,只要肯耕耘,肯付出,就一定能将沙蒿种满整个毛乌素。后来,毛乌素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草场的面积也一步步扩大,乌审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醉马草开始大规模泛滥,这是一种含有剧毒的植物,牛和马一旦误食很快就会死亡。宝日勒岱得知此事后马上又带着大家开始铲除酔马草,保护牲畜。在一线奋战的这些日子里,宝日勒岱吃尽了苦头,但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一直咬牙坚持着。
1965年,宝日勒岱的事迹被作为典型上报到党中央,毛主席对她的很是欣赏,特地邀请她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并且亲手为她颁发了一枚奖章以示鼓励。1968年,她升任盟革委会常委,1971年又被选为内蒙古区委常委,4年后当选为自治区区委书记,同时还连续当选了三次中央委员,这可是一项了不得的殊荣。
时间来到1980年,随着行政秩序逐渐恢复,她被调到二线部门任职,后来又被安排内退。即便离开了领导岗位,但宝日勒岱还一直心系着人民,每年夏天和秋天,她都会回老家一趟,看看自己亲手种的沙蒿和其他植物,同时还会与牧民们深入交流,倾听大家的难处,并反馈给有关部门,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牧民们也都很拥护宝日勒岱,亲切的称呼她为“大姐”,有什么困难也会第一时间找她求助。
每年那达慕大会召开之际,乌审旗人民政府都会诚邀宝日勒岱前来参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宝日勒岱很享受这个过程,她曾公开对记者表示,自己是草原的子民,不论走得再远,自己都永远牵挂着乌审旗,牵挂着牧民和农民们。
2021年,乌审旗重启“牧区大寨”计划,并且特邀宝日勒岱向大家做报告,宝日勒岱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她指出,要建成“牧区大寨”,首先要敢于实干,敢为人先,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建议,不能对群众的言语充耳不闻。其次,她表示,乌审旗的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不能搞“个人主义”。在文章的最后,宝日勒岱还重点提了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主张兼顾发展与保护环境,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利益再牺牲环境,以免毛乌素的悲剧再度重演。
现如今,宝日勒岱已经85岁了,但她的身体依旧很硬朗,她还时不时的参加一些公开活动,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珍惜当下。在此,也让我们祝愿这位老同志健康长寿,余生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