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莲英并非紫禁城中身份最高的大总管,但他因为服侍慈禧,权势与威望超过大总管。他可以戴二品顶戴,甚至可穿朝服回老家,并可留画像在家乡老宅,以此光宗耀祖。这是其他任何一位太监都无法媲美的。
(2)李莲英的妹妹李莲芜并非与其他宫女子一样是参加每年的选秀进宫的。因为,她不是内务府包衣左领下的女儿。李莲芜进宫完全是因为哥哥李莲英的关系。慈禧对李莲芜的印象也非常好,并时常让其陪在左右说话。
(3)光绪是每天都要到慈禧面前请安的,也肯定会有机会与李莲芜打照面。假设,光绪机缘巧合喜欢上李莲芜,是可以给李莲芜一个常在、答应的身份,然后再升为贵人、嫔、妃等,无需参加什么备选行列的手段。光绪与前面皇帝的不同的是,他可能会先请示慈禧。慈禧同意,光绪喜欢,李莲芜完全可以进入后宫行列。遗憾的是,光绪见过李莲芜,但并不喜欢她。当然,慈禧也可以执意让光绪将李莲芜收入后宫,但她也没有这样做。据说,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将李莲芜指婚给一位内务府官员。这位内务府官员也绝不会因李莲芜是汉人而轻视她。一是,此婚可是皇太后指婚,是无上的荣誉;二是,李莲英虽是太监,但可是慈禧的大红人,人人敬他三分;三是,太监与内务府官员走得最近,都自认为是皇家的本家奴才。
这两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谭鑫培(右)与杨小楼(左)。两人正演出名剧《阳平关》。当年,他们可是宫中戏台上的常客,极得慈禧的赏识。(1)因听戏的对象是皇太后,所以谭鑫培与杨小楼演出时极为小心谨慎,害怕慈禧给他们挑毛病。慈禧并非当场指出,而是听完戏后,命太监告知谭鑫培与杨小楼。如此,下一次登台,两人绝不会再出同样的毛病。有人说,慈禧挑刺相当令人佩服。
(2)宫中演大戏是绝不能冷场的,更不能无缘无故地停止。慈禧可以起身到外面散步溜达,但戏要一直向下演,绝不能停。当散步溜达完后,慈禧再坐下继续看戏。
(3)在宫中看戏,当遇到激动人心的情节时,也绝不会像现在演唱会一样拍手叫好,乱喊乱叫,如此随意出声,很快便会被“请走”。
(4)当慈禧命太监赏赐完演员,离开后,太监会喊“观客捧场”,这时看戏的人才可以鼓掌、喊好。
(5)宫中演戏一般是早晨六七点就开戏,一直不间断地演到下午散场。这是因为宫中禁止演夜戏。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考虑安全因素。
大臣被慈禧赏赐看戏也绝非两手空空只带“两只眼”就可以。当年,翁同和等五十八人被赏赐看戏,总共看了三天。这些人共凑了二千多两银子赏给那些伺候他们的太监。每人三十多两银子,相当于当时一名旗兵马甲一年的饷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