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帅府一宅,民国史一半”,
这里所说的大帅府,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帅张作霖的府邸。
张作霖被称为“东北王”,可以见得他在东北地区很有号召力,而在他身后,正逢乱世,他的六个儿子,都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
比较有名的儿子就是张学良了,成为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我们没太听说过的四子张学思,却选择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开国少将。
后来我安排他回到东北开展工作,
他却拒绝回到自己家里的宅子。
关于他的人生也很是曲折,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共产党,又为什么不愿意回到大帅府,他又是如何评价他的父亲,为何又不得善终呢?本文详细向您讲一讲张学思的人生。
来自大有名气的家庭
说起张学思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东北王,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十分腐败,还要面对军阀和西方列强的各种压榨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都在寻求出路,
有些有勇有谋的人,抱团做起了土匪,占山为王,
张作霖就是其中一个。
张作霖为人十分义气,又很有打仗的谋略,很快就获得了很多人的拥戴,成为了一方的霸主。
在袁世凯死后,他更是直接自己立为王,
要知道张作霖可不是那种,
住在山寨里耍大刀的土匪,他拥有当时著名的沈阳兵工厂,还有很多飞机和坦克,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军阀。
而他的哥哥也一样很有名气,其中一位就是张学良。
对张学良的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曾经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错误判断导致了防线被突破,最后日军用小半年时间占领东三省,但是也是他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最后导致被囚禁。
在张学良被终身监禁的那段岁月里,
张学思只有一次机会,去探望哥哥,这次会面被高度监视,两个人只能通过纸笔交流,留下证据并且防止泄露情报。
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张学良说出了自己最诚挚的期许,
他言辞恳切地告诉张学思:“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抗争到最后一刻”。
就是这样的父亲和哥哥,就是这样富裕又复杂的家庭,养育了张学思,
然而他却走出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大帅府,离开了自己可以肆意生长的环境东三省,踏上了一条同哥哥和父亲截然相反的道路,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追求梦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1933年3月,张学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大同盟”活动,他听从了哥哥的建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随后就接受了党组织的工作,前往东北做一些兵运工作。
但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意外时常发生,他与我党失去了联络,即使在这段岁月里,他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时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后来他寻找到机会,来到了南京中央军校学习,终于又回归了党组织的怀抱。
1938年的延安,张学思怀揣着热情来到了这里,他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在会议室见面,他看到毛泽东穿着十分简朴,穿了很久洗了太多次的灰色的棉衣,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在胳膊肘和膝盖处都打了补丁。
张学思受到很大的触动,和毛泽东汇报了自己最近的情况,并且暗下决心,自己要好好学习为革命事业出一份力。
虽然之前自己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从今以后就和大家都一样,过艰苦的日子追求自由的灵魂,为表决心,他还给自己改了一个新名字叫张昉。
又过了一年,张学思从马列学院毕业了,被分配到了抗日军政大学,在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和一位雇农的女儿结婚,小两口过上了很幸福的日子。
在抗战期间,张学思前前后后担任了了四五个重要的职位,无论是参谋处处长还是副司令,他都恪尽职守,勇敢作战奋勇杀敌,从来没有在关键时刻退缩过。
他对于所在根据地,协调军民一同抵抗扫荡,为抗日战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了杰出贡献。
抗战传来了胜利的号角,一直异地分居的小夫妻终于又团聚了,抗过了战火纷飞的分离,相聚的日子也格外的有意义。
战争结束之后,军队重新进行编配,张学思接到了一个让他有一点为难的任务——回到东北工作。
犹豫再三东北却拒绝回到大帅府
张学思为何不愿意回东北工作呢?其实并不难猜,虽然他从小在东北长大,家族在东北有一些势力可以帮忙。
但这正是他的顾虑,
因为在东三省,他始终无法摆脱“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和“国民党不抵抗将军张学良的弟弟”这些耻辱的称号。
而我党派他回到东北工作,当然是有自己的考量,正是因为他对于东三省旧势力的了解和人脉,才能更好地开展之后的统一工作。
最后我党还是做通了张学思的思想工作,他回到了沈阳,被任命为辽宁省主席和保安司令。
时隔多年回到故土,站在黑土地上的张学思,一时间感慨万千,在首长彭真和林枫为他接风和开完了工作会议之后,关心起了他的生活问题,聊起了家常。
既然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住处,其实也可以回到张作霖的大帅府去看看,然而,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张学思的拒绝。
张学思简单说了说,自己坚持的原因:
他在年少时就许下了誓言,自己永远不会回到大帅府
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而大帅府也应该是人民的,自己没有理由拿来独居,应带为人民所用。
自己如果回去,难免会触景生情,也会让别人觉得他无法和过去割舍,这样无疑会为后面开展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听到张学思这样坚持,也就为他安排了别的住处。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张学思被授予了开国少将的荣誉,这是对他的付出和努力的肯定。
而且一直到他54岁离世,张学思也都恪守着自己的诺言,没有回去大帅府看一眼,这也体现了他彻底同旧时代和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