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云梦出土的秦汉简牍展后提出要加强对古物的研究和保护,让中华文明的瑰宝惠及后人,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感,自豪感。秦汉简牍文物研究是秦朝历史的重现,是隔着时空的文明对话,是解决谜题的答案,更是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一次深情回望。
加强文物保护要有深度,百年历史是人的一世却是宇宙的沧海一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先辈们留下的痕迹早已经被时光磨灭,因此,传统文物、技术知识,优秀思想等的流传于世就显得极其宝贵,例如马王堆出土的超薄素纱禅衣,汉朝的长信宫灯以及唐朝的瓷器技艺,如今都已经再难复刻,透露着无奈的遗憾,但每一次的文物发掘都能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在为文物震惊的同时,也同时好奇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考古可以更深入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也更加有利于我们后人对传统文物、传统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文物保护要有法度。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法治”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文物的珍贵不仅是因为历史的沉淀,更是其背后的研究价值。在中华的每个朝代中,都有自己优秀的文物代表,但是文物遗失或者损坏却令人悲痛,我国有石窟文化,如麦稷山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我国石窟内雕刻的佛像,栩栩如生,磅礴大气,无一不彰显我国的宏伟兴盛,但一些雕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暇顾及被偷窃了佛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尽管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事情发生,但还是要预防为主,避免造成损失,因此要填补法律漏洞,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文物保护,要有宣传度。文物的稀缺性让其离人们生活遥远,人们没有过多的关注和了解,也因为人们获取资源的条件有限,不利于人们树立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对文物的认知。我们国家可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可以加大新闻、综艺等节目对文物保护的播出,适当宣传让人们认识文物,爱上文物,保护文物。
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非遗文化记忆的传承传播,实际上,在这些宝贵的文化中,非遗物品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保护那些历史文物,更要注重身边即将消失的文物及文化。让每一件文物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载体,保护文物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共同责任,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由之路。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探寻历史脉络的征途中,共同筑牢文化自信之基,让中华文明之光永远照耀世界!加强文物保护,我们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