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年腊月29日,也就是农历大年三十日,本应该是家家户户嗑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我们南宋杰出的军事家,伟大民族英雄“岳飞”却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被奸臣秦桧,残忍的杀害于大理寺的“风波亭”。同时遇害的还有其长子“岳云”,大将“张宪”。
他的文武双全,尽忠报国,还未来得及全面施展,怀揣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豪情壮语,便悲痛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一生屡立奇功,到头来却被昏君的“莫须有”罪名杀害,眼看着大宋河山将光复,一雪前耻时,却被十二道金牌令给挡住了去路。
岳飞被害的背后,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岳家军功高盖主,引起了赵构的猜忌,其中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要从宋朝的建国历史说起。
大宋的建立其实是得国不正的,因为大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属于五代时期后周的一名武将。在其掌握了全国大部分的兵权之后,在率领后周军队阻击契丹与北汉的途中,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于是,有了绝对兵权的赵匡胤率领部将,立即调转矛头,指向了自己身后的后周王朝。胁迫后周“周恭帝”禅位。至此才有了赵匡胤的大宋的建立。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宋的建立正是建立在了武将掌握兵权而谋朝篡位的。所以,大宋的历代皇帝都“重文轻武”。这也是岳飞在节节胜利,正要覆灭金军时,被赵构拦下的重要原因。因为赵构担心岳飞也给他上演一出黄袍加身的事件。
第二点:岳飞曾经的一份奏折。
那就是岳飞在率军抗金之前,请求赵构立太子的事情。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皇帝最大的忌讳。而岳飞却直言不讳的谏言。
然而,这一谏言,便在赵构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烙印。
因为岳飞此时举荐的太子人选并不是赵构的儿子,
(赵构的亲生儿子先天夭折了)
而是他过继的养子。
这一点不仅触动了赵构的内心的胆怯,更害怕权臣联手,来个改朝换代!这是赵构最担心的事情,结果岳飞却挑明的说了出来,使得赵构更加胆怯。
第三点:世人皆知岳家军,却不知皇帝尔。
在随着岳飞的捷报频传,百姓相信岳飞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坚信他是上天派来拯救大宋的,百姓为其建碑、立庙。
然而这些事情传到了赵构的耳朵里,这肯定是不允许的,百姓要拜那也只能拜他这个皇上,居然都在拜岳家军了,还说着大宋的天下都是岳家军打下来的。
这些事情使得赵构不限的嫉妒与害怕,因为他怕岳家军真的谋反篡位,学习大宋开国皇帝一样,来个黄袍加身。
就在这一连串的事情下,赵构对岳飞便起了杀心,但是由于一直找不到借口,不敢突然扳倒岳飞。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出现了。
那就是在岳飞庙前跪了千年的大奸臣“秦桧”。
秦桧深知赵构的想法,无非就是找不到借口杀害岳飞,然而秦桧便给赵构出了主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罪名曰:“莫须有”罢了。
就在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小人操纵下,大英雄岳飞就此结束了悲壮的一生。
和岳飞不一样的是同为抗金将领的韩世忠却没有被杀害,因为韩世忠以及他的老婆深知赵构的为人。
韩世忠在破金军后回京便交出了所有的兵符,并且他夫人还在大殿之上检举自己的丈夫韩世忠,由于其战略不够,而未能将金军全面击溃,有负天子,实属重罪,该罚。
赵构在听到韩世忠妻子这样检举自己丈夫后,不仅没有罚,反而还奖赏了韩世忠夫妇,不过也因为韩世忠手中没有了任何兵权,和他的威望远不及岳飞那么高,最终才落得了善终。
如果当初不是赵构的小人之心,那么,宋朝估计也不会那么快灭亡,不过,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岳飞将军虽死,但是他的忠贞爱国,他的勇猛刚强却被世代传送。
一生的满腔热血,只能写在他笔下: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