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清朝晚清的时候,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导致清朝的军队在对外战争的时候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在面对外敌侵略的时候,真可谓是输人又输阵,尤其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清军八万和义和团的十几万人,被五万多联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迅速占领北京。
因此,清朝军队的落后形象就逐渐深入人心,直到现在,人们都以为所有的清朝军队都是不堪一击的。但事实上,清朝军队远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弱,其中还有这么一支军队,曾经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将与清朝作战的日军打得一度停滞不前。
这支军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军队的典范,因为这支军队当时用的是当时清朝购买的最先进武器,因为这支军队所招募的士兵大多来源于江淮一带,所以就被称为淮军。
淮军的来头可不小,它是由曾国藩牵头,李鸿章最终进行募兵而成的。当时太平天国在江淮一带对当地百姓影响很深,因此,曾国藩就在当地进行招兵,准备对抗太平天国。
这支淮军士兵虽然一开始还是在用清朝自己生产的那种抬枪,也就是需要一个支撑点,抬着枪的枪口才能射击,这种枪,是属于仿制品,是不实用的。随后,清政府就给淮军引进了德国制造的洋枪和洋炮,不仅如此,连训练这些士兵的教官,也是清一色聘请的外国军队教官,并且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炮营。
在这种情况下,淮军的战斗力是和其他清朝的军队有区别的,以前让清朝引以为傲的八旗军,在战斗力方面,也比不上这支军队,而且因为士兵多来自江淮、安徽一带,所以里面的士兵基本上都是汉人。
而后,这支武器装备良好,训练有素的军队,就开始在战场上开始展现他的威力,当时清朝最大的敌人,就是内部的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手下猛将如云,一度将清朝军队打得怀疑人生,而且在我们看来,心理素质极其良好的曾国藩,信心一度被太平军击溃,曾经还想跳江自杀,幸亏被部下给拦住。
而从1862年的11月开始,在苏南的太平军,就被淮军给打得节节败退,到了1863年7月,太平军大势已去。李秀成赶来也只能吞下一场惨败。到了1864年,苏南的太平军被基本给肃清。
随后,这支淮军可以说是一路为清朝平息战火,山东闹匪了,这支淮军去剿灭。并且,在此后与法国在基隆和宁波招宝山的战斗之中,也是取得了胜利,而在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之中,更是重挫了法国军队那不可一世的锐气。
而能够取得这些胜利,和淮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素质的关系很大。但是,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淮军却几乎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是以清朝惨败而告终的,从那以后,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其他的军队非常惨。
不过,现在的我们都知道晚清时期的中国是惨败了,但是很少人知道的是当时这些与日军交战的晚清军队有多勇敢。除了我们熟知的丁汝昌,邓世昌等人战死殉国之外,其他的士兵也打得非常勇敢,并且当威海卫危急的时候,清军敢死队还敢去端日军的炮台,最后敢死队全部战死。
除了这些悲壮的情节之外,当时淮军在陆地上的火力,也远远超出了日军的想象,当日军与其正面交战的时候,淮军的火力让参加过那次战争的日本老兵在日记中都回忆道:火力太猛,子弹连绵不绝地从头顶穿过,打得他连头都不敢抬!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因为当时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也没比清朝的这支淮军好。
可是,最后这支火力强劲的淮军,终究还是败了,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即使淮军火力再强,也挡不住日军的持续进攻。而要归根究柢讲淮军惨败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整个战局的不顺利,以及清朝对此的态度,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前,那些清政府的主要官员,就已经在商量求和了。
而这样的一支淮军,虽然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而归,但他们还是做到了输掉战争,没有输掉人。
(如果您觉得笔者的文章写得还行的话,就请为笔者的文章点个赞吧,您的举手之劳,对笔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