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文|丹青
图|丹妮
01
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优柔寡断,赏罚不明,也有人认为他深谋远虑,富有远见,并在唐朝初建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既然他这样我们又怎么能说他是唐朝“最窝囊”的皇帝了呢?
02
公元566年12月21日,李渊出生于长安一贵族家庭,其祖父李虎曾为西晋时期的太尉。
北周建立以后,追念李虎功绩,封为为唐国公,保定四年(564年),李昞世袭了唐国公爵位。
李渊七岁时,其父亲李昞去世,李渊袭封为唐国公。
《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唐高祖以后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生于长安。
03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即隋文帝。
隋文帝的孤独皇后与李渊的母亲为亲姐妹,由于孤独皇后的关系,隋文帝对李渊很是器重。
《新唐书》卷1《高祖本纪》: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
开始让他担任千牛备身,随后又担任历任谯(今安徽亳州)、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
04
隋文帝杨坚去世以后,杨广继位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运河。
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由于杨广操之过急造成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局面。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隋朝百姓怨声载道,逐渐的各个地方的农民起义也就揭竿而起。
05
随着反对杨广政权的起义军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手握兵权的将领也渐渐的加入了起义军的行列,杨广的政权就逐渐的动荡了起来。
李世民等人看到隋朝政权已经到了末期,新的政权必将兴起,然后又因为杨广和李渊是表兄弟,故而他们再不确定能说动李渊的情况下只能暗中蓄力。
06
公元617年,他们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杨广把两位妃子留在了晋阳行宫,刘文静等人设计李渊醉酒,然后送李渊上了晋阳行宫的龙床。
此事过后,李渊就等于是站在刀尖上的舞者了,一个姿势不对就会当场毙命。这个时候的刘文静也开始游说大家隋炀帝沉迷酒色,现在正是天下大乱之时,举兵入关即可取而代之。
被迫无奈的李渊几经思虑,最终决定同年
起兵太原,次年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
据《新唐书》记载,“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
07
李渊继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从此走上了南征北战的征伐之路。
经过几年的奋战,
公元624年3月份平定中原以后,唐朝才算是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08
公元626年,由于李世民手握兵权,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世民的威信超过了太子李建成。太子这个时候开始对李世民忌惮起来,于是就听信魏征的意见,联合李元吉欲收回兵权。
然而以李世民为首的一方派系知道,一旦李世民的兵权被收回以后,他们这些将领也会受到相应的打压,
为求自保,他们在玄武门发动了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事发以后,由于唐朝的众多将领都是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的兄弟,被迫无奈的李渊只能是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李世民禅让皇位,自此以后李世民登基为帝。
09
李渊退位以后,其实生活过的并不是太好,他深知自古皇帝多心疑,哪怕是这个皇帝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后来李渊从太极宫搬到了大安宫,也就是当年李渊为李世民建造的秦王府。
李渊在大安宫也没有多少自由,也没有大臣前去探望。他的生活更像是被软禁了一般。
《新唐书》一语带过:“贞观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宫。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谥曰大武,庙号高祖。”
10
李渊退位后的凄凉生活,只能是不停的给自己的嫔妃上课,直到他64岁的时候,还和一个嫔妃教出来一个小学生呢。
纵观李渊一生,登基帝位是被被迫的,退位也是被逼迫的,最后只能是看着生孩子这件事来营造乐趣。
李渊一生总共生了22个儿子19个女儿,这不得不说也算是比较高产的一个皇帝了。
大家对于李渊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