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知道,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建立了众多的政权,其中在《十六国春秋》里提到的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北魏朝,存在了近150年之久。它是鲜卑人建立的。可是我们不一定知道,
建立北魏的只是鲜卑族中的一个部落,它叫拓跋鲜卑。而在十六国时期,别的鲜卑部落还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等六个国家,加上北魏,鲜卑人建国数量占了十六国的百分之四十强。
不但如此,十六国中,除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赵、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氐族人苻洪建立的前秦、羌族人姚苌建立的后秦、氐族人李雄建立的成汉外,
其余众国都和鲜卑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胡夏,是赫连勃勃建立的,他的父亲刘卫辰为铁弗匈奴人,而母亲则为鲜卑人。
那么,鲜卑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样的深深足迹,最后去了哪里?
01
三大鲜卑部落联盟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燕、赵两国的东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有一个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名为东胡。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可能就是向东胡人学习的。秦末汉初时,匈奴崛起,打败了东胡,东胡就此分离出了两部,即乌桓和鲜卑。乌桓部落后来在东汉末年被曹操打散,到了西晋时期,乌桓不复存在。鲜卑却发展起来了。
鲜卑人原在辽东一带活动。东汉初,匈奴西迁后,大部分的鲜卑人跟着进入匈奴故地。他们一路上融合了匈奴、丁零(高车)、乌桓等余部十几万人,并相互通婚,出现父亲是鲜卑人母亲是胡人的现象,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血缘关系的新族别。
崛起的鲜卑族,从中分为三大部落联盟,就是东部鲜卑、北部鲜卑和西部鲜卑。其中东鲜卑出了一个英雄叫檀石槐。他在二三十岁的时候,统一了鲜卑各部,组成军事大联盟,在今河北省尚义县大青山建立王庭。
鲜卑人取代了匈奴人成为今蒙古草原上的主人,各游牧民族都处于檀石槐的领导之下。他控制的地域面积“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当时的北方大草原,基本上是鲜卑人的天下,共处于鲜卑民族共同体内,总人口数达两百几十万。这种情况的产生,影响到后来十六国中多国,都有鲜卑人的影子。
檀石槐死后,鲜卑联盟瓦解,东部鲜卑、北部鲜卑和西部鲜卑就回归各管各的状态。从他们的内部,又出去了许多互不相属的分支。
东部鲜卑中分出了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北部鲜卑中分出了拓跋部、柔然部;西部鲜卑分出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以及青、甘吐谷浑部等。
02
东部鲜卑:慕容部
慕容鲜卑可厉害了,在檀石槐军事大联盟期间,慕容部就做过中部大人(统领)。他们先后创立了四个国。
慕容皝创立了大燕国,史称前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强国。
淝水之战后,原来投靠前秦的慕容垂脱离前秦,复国建立燕国,史称后燕,一度强大,占据河北、山东及山西三省一带。后燕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击溃后,慕容德又成立南燕。可惜南燕也被北魏所灭。
《天龙八部》中出现的虚构人物慕容复,心心念念想复国,尽管身藏“斗转星移”武功绝学,却到头来一场空,令人唏嘘。
03
东部鲜卑:慕容吐谷浑
吐谷浑也是慕容鲜卑人建立的。吐谷浑是一个人名,他是慕容部首领慕容廆的兄弟。慕容廆的儿子就是建立前燕的慕容皝。吐谷浑的孙子慕容叶延当政后,以祖名为族名、为国号,所以称吐谷浑。吐谷浑的领地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及青海一带。
吐谷浑生存时间长达几百年,曾被唐朝封为青海王。663年被西藏高原的吐蕃国人攻打后,才没落下来
。五代以后,吐谷浑后人大多数与各民族融合,没有融合的可能形成了现代的土族。据说,现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乐都和甘肃省天祝等地的土族,就与吐谷浑有渊源关系。
慕容氏还有一支,在慕容泓的领导下,也曾在山西长子一带建立西燕,十年后被后燕慕容垂所灭。因为西燕生存时间短,不过十年,所以未被列入《十六国春秋》里面。
其实,
地处东北的北燕也和慕容部有一定关系。
北燕开国皇帝慕容云是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养子,原名叫高云,高句丽人。篡位的冯跋是鲜卑化的汉人,曾在后燕朝中担任大官。冯跋的弟弟冯弘任国君后,曾将小女儿送给北魏太武帝当嫔妃。北燕被北魏灭后,
冯弘的孙女冯氏成为太武帝拓跋焘的宫女。不过很快她就成了文成帝的的皇后,最后是闻名于历史上的文明太后,在北魏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上,都有她的身影。
04
东部鲜卑:段部
鲜卑段部的根据地“西接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东界辽水”。段部参与过对抗石勒的战争,后被前燕所灭,其后裔四散,其中也有不少人在诸燕国和北朝当官。最后融入了中原。
据说宋朝大理段氏是其后人。这样说来,出了一个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会使“六脉神剑”的段誉,也可向前人交待了。历史上真有段誉这个人物,当过大理国皇帝。
05
东部鲜卑:宇文部
鲜卑宇文部不是鲜卑人的直系,原先似乎出自匈奴人。不过在鲜卑人横扫大草原时,这些没有逃走的匈奴人,自愿加入鲜卑部落联盟,奉鲜卑为主人,与鲜卑人通婚,逐渐鲜卑化,遂称鲜卑宇文氏。字文氏曾担任檀石槐军事联盟的东部大人,联盟瓦解后,就自成一部了。
鲜卑宇文氏在宇文莫珪任首领时,比较强盛。他的领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开鲁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巴林左右旗。
宇文乞担任首领后,鲜卑宇文没落下来,被前燕所灭,宇文乞逃到漠北时死了。他的领地被慕容氏占据,他的部将也投降了慕容氏。到了北魏末,宇文氏东山再起,宇文泰主政西魏20年。
宇文泰儿子宇文觉逼西魏恭帝下台,自称周天王,建立了北周。
直至581年,手握大权的外戚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可是37年后,隋炀帝被宇文氏后代宇文化及杀了。其时宇文化及是禁卫军头头。他这种行动,是不是属于复仇?是也许不是。
06
西部鲜卑:秃发鲜卑
西部鲜卑主要指河西鲜卑、陇西鲜卑。河西鲜卑以秃发鲜卑为主,包括麦田鲜卑、北山鲜卑等十来个大小部落。他们的活动地带,在黄河之西的河西走廊。陇西鲜卑以乞伏鲜卑为首,包括鹿结部、莫侯部、吐赖部等十四五个大小部落,他们的活动地带,在今甘肃省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
秃发鲜卑原属于为拓跋鲜卑。约220年,由拓跋力微的哥哥拓跋匹孤带领部分部众,自塞北迁入河西,所以也称河西鲜卑。
有人说,秃发即没有头发。鲜卑人是有头发辫子的,称“索头”。到了河西,这部分鲜卑人都刮去了头发,这说法可能不对。
秃发即拓跋,音同字不同而已。396年,秃发乌孤在今青海省乐都县建立了南凉。408年被西秦所灭。秃发鲜卑终被汉化。据考证,至今在青海省西宁市还留存着秃发氏的后代。
07
西部鲜卑:乞伏鲜卑
乞伏鲜卑好像也是从拓跋鲜卑中分出来的。拓跋鲜卑的一支在南迁中,与讲突厥语的高车人融合后改成为乞伏氏。约265年开始,乞伏鲜卑联盟经几次南迁后,到达苑川(今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东北)。385年,乞伏国仁在今兰州市西北(金城)建立西秦。西秦有灭国复国的经历。431年,被胡夏所灭。他们的后代中,也有许多人在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朝中担任官职,同样同化于汉族了。
08
北部鲜卑: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就是北部鲜卑,曾为檀石槐军事联盟的北部大人。
他们应该是鲜卑族中最厉害的一部。
他们进入大草原后,从220年,拓跋力微开始,到386年,拓跋跬建立北魏,又到442年,拓跋焘完成统一北方大业,期间历经222年,终于在历史上抹上浓重的一笔。关于拓跋鲜卑,网上多有叙述,也可参阅笔者《
走出深山嘎仙洞,500年后称霸北方,鲜卑人是怎么做到的
》一文,不再赘述。
09
附带:东魏和西魏
尽管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为高欢和宇文泰所控制,但是
名义上的皇帝仍都是鲜卑人
。
就是主政东魏的高欢,也是完全鲜卑化汉人。他从小就生活在鲜卑人中间,他的几个祖辈都在慕容氏燕国当官,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了北魏。他的祖父高谧,在北魏当御史。高欢本人娶了鲜卑名门之女娄昭君。高欢主政东魏16年。后来,他的儿子高洋废东魏,建立了北齐,鲜卑贵族在朝廷仍占重要地位。
10
余话
鲜卑族人,无论是东部鲜卑、北部鲜卑,还是西部鲜卑,大多同化于汉族。
其主要原因是:鲜卑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人杂居和通婚,血统上逐渐融为一体;鲜卑人建国后大力任用汉人,采用汉制;鲜卑人在发展经济上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鲜卑人在文化上崇尚汉学,并将汉语作为鲜卑诸部的通用语言;鲜卑上在生活习俗上向汉族靠拢。
尽管鲜卑人在隋、唐以来,作为民族实体不再存在,但这并不等同他们没有后代了。隋、唐开国者杨、李二家本是鲜卑化汉人,其母、妻为汉化的鲜卑人。
两朝中,隋文帝独孤皇后、唐高祖窦皇后、太宗长孙皇后、睿宗窦皇后,都是鲜卑人,唐太宗李世民为窦皇后所生。
不少鲜卑人在
隋唐
两朝当上了文武大官。窦氏、房氏、宇文氏、长孙氏、豆卢氏、源氏、元氏中的20余人位至宰相。担任尚书、侍郎、都督、刺史的更是不胜枚举。
值得一提的是,与宋、辽、金并立的西夏,其创始者李元昊是党项部落人,而党项正是来源于拓跋鲜卑。李元昊也自称是鲜卑族后代。西夏自1038年建国,到1277年被成吉思汗灭国,存在了129年。它的疆域占地两万余里,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陕西北部地区。西夏亡国后,拓跋贵族带领部分民众,迁移至四川甘孜一带,又建立了西吴国。
因此,可以说,鲜卑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贡献!
现今鲜卑人的后裔还有没有?应该有的,如果看到拙文的条友,恰巧知道一些情况,请分享给我们,不胜感激!
1.主要参考资料: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
陈寅恪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杜士铎
《北魏史》
2.配图除注明外,其余源自网络,如侵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