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柴荣和赵匡胤针对契丹的军事战略,谁对谁错,有无优劣之分
创始人
2025-08-03 14:02:54
0

柴荣与赵匡胤的战略谁对谁错。后周柴荣对于一统天下的战略是先北后南,也是先取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而后南下占据十国的割据政权,后因《平边策》而改变。,待赵匡胤陈桥兵变以后,则是彻底以《平边策》作为军事战略指导,先南后北的原则。首先占据十国的割据政权,最后与契丹决战拿下燕云十六州。

应该说两种战略都对,不存在谁对谁错,哪一个更高明。柴荣与赵匡胤都是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选择。谁能保证柴荣不死就能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甚至灭掉契丹。柴荣继位之后,学士王朴上表《平边策》,柴荣采纳了王朴提出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即:先攻下江南、岭南,再取巴蜀,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而赵匡胤在不改变《平边策》原则的基础上,赵匡胤称帝后,与赵普一起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全国的战略,但是在进攻的目标上,赵匡胤采取先取巴蜀,后次及广南、江南,最终是契丹。因赵匡胤和柴荣在大的战略上区别仅仅是进攻的顺序不同。

后周时代,辽朝皇帝是穆宗时期,此人昏庸嗜酒,残暴好杀,但辽朝国力并未显现突然的颓势,柴荣在于北汉主刘崇于在晋阳会战中,由于军中暑疾疫爆发,后周军队大败。周世宗柴荣在位仅仅六年时间,与北汉的高平之战、攻后蜀之战、三征南唐的淮南之战、与辽国的河北之战,这四次作战都非常有特点,但无一例外,都不是统一之战。柴荣所谓不死能一统天下真未必,不过是理所当然。柴荣河北之战攻取三关三州(瀛州、莫州、易州),拿下十七县,兵临幽州城下,不过是突然袭击。如果进一步发兵,未必会赢。

赵匡胤登基以后不敢先取燕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根基不稳,一旦前线失败,说不好后面就再来一个陈桥兵变,这个险赵匡胤不敢冒。所以只能是先易后难,杮子先捡软的捏。消平江南和蜀地,一方面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二是江浙和蜀地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占据该地区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实力与契丹决战,因此南唐、吴越、南平、南汉、后蜀这五个"小国"加上其他小军阀才是宋太祖首先要考虑的。

综合比较柴荣与赵匡胤的军事战略部署,区别真的不大,相比之下,只能说柴荣比赵匡胤的布局更加的深远,柴荣是优先夺取战略要点,起步一定会很难,一旦完成布局,统一将顺理成章。而赵匡胤是在柴荣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但方向不同,赵匡胤对天下的强弱形势,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后周和北宋确实没有军事力量与辽朝相敌,.辽朝,传统的游牧民族,有北汉这个傀儡政权作为依托。完全是雄视北方。而赵匡胤直到公元976年秋命令党进、潘美等大将兵分五路,准备统一北方。不巧的是,同年年底,宋太祖就暴崩,没有实现他一统北方的大业。后世的陆游和明朝的王夫之也曾探究过宋太祖首先北伐的可能性,认为赵匡胤应该先取契丹,这些议论都是书生论兵,事后诸葛亮。柴荣和宋太祖先南后北之策,在当时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非洲红泥族:以“赤裸”为美,女... 综述 你敢相信,在卫星完全覆盖的地球上,还有生活着的原始部落。他们还保留着原始社的族群生活方式,有...
原创 当... 曹操生性多疑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而这一性格特点也被认为是他杀掉华佗的原因之一。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开...
原创 东... 一、关于火 东方也就是咱华夏,关于火的上古神话传说,是燧人氏依靠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后,独立发明或说发现...
原创 大... 大清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兴衰历程波澜壮阔,其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将领,他们为大清...
原创 死...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张飞与许褚这两位猛将各自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战绩。张飞,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南宁朝阳五金大楼被拆除,未来又...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这栋大楼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你们有在里面买过东西吗?对于老南宁人来说,有着满满的回...
原创 晚...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所谓的名将,就是能冲锋陷阵,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亦或是敢于千里奔袭直捣敌军大本营的...
原创 《... 人们总想靠近历史,但却与历史渐行渐远。 最近,《清平乐》如期开播,引来了许多观众的追捧。很多人对于宋...
俄罗斯彼得大帝为什么要秘密巡游... 《出使成员》,布面油画,弗拉芒画派未知艺术家,1697 年。人们对这次远航背后的真正原因有所猜测。 ...
原创 考... 很多人可能一听到考古时,可能会提起一时的兴趣,觉得很神秘并且大有可为,但是兴趣都只是一时,很少有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