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上一共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代表着他们伟大的历史功绩。
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最后一位便是实现汉室中兴的汉中宗——汉宣帝刘询。
刘询,原名刘病已,是西汉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襁褓入狱,幼在民间,少年登基,励精图治,当西汉王朝的太阳显得有些乏力之时,他的出现力挽狂澜,将西汉推到了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为什么本是天潢贵胄的他会历经磨难,遗落民间,这还得从汉武帝时期的那场差点动摇大汉根基的巫蛊之祸说起。
汉武帝晚年变得昏庸多疑,十分听信大臣江充的话,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在府里用巫蛊之术谋害皇帝,汉武帝大发雷霆,要斩杀太子,最终父子俩兵戎相见,太子失败,自杀身亡,卫子夫也因为这件事郁郁寡欢而病逝。
刘据的子女夫人皆被赐死,只有尚在襁褓中的刘询(当时还叫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打入大牢。邴吉负责太子一案,可怜刘病已孤苦无依,便让女囚喂养,且在武帝准备赶尽杀绝之时,力保刘病已。
最终,汉武帝幡然醒悟,写下了《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最终大赦天下,让刘病已认祖归宗,养在掖庭。
汉武帝去世前,看钩弋夫人太年轻,而刘弗陵又太年幼,怕再次出现吕后掌权的历史,便赐死了钩弋夫人,传位于刘弗陵,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昭帝。
可惜刘弗陵虽然勤政爱民,但是身体却不好,二十一岁便因病去世了。
刘弗陵死后,大汉后继无人,大将军霍光只能找寻新的继承人,他找到了昌邑王刘贺,扶持为帝。
但是刘贺上位之后,荒淫无度,终日享乐,霍光看不下去,只能废了他,刘贺的皇帝只做了27天,史称废帝。
当霍光看到流落民间的刘病已的时候,立马觉得他是最佳人选,不仅是因为刘病已品行端正,更重要的是刘病已来自民间,没有背景和势力,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十八岁的刘病已进入未央宫,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聪慧的刘病已一上位便已察觉到,霍光在朝中已经大权在握,一手遮天。
于是,他准备韬光养晦,扮猪吃老虎,在霍光主动要还政于他时,他假意拒绝了。
然而,即使再退让,刘病已在立后这件事上,却没有妥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故剑情深”。
当时霍光想让刘病已立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后,刘病已坐在大殿上,说自己在民间丢失了一把剑,这把剑陪伴了自己多年,想要寻回。
朝上的大臣们一听便知道了他的意思,纷纷要刘病已立他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后,最终刘病已成功地立许平君为后,故剑情深这个故事也一直成为美谈。
不仅如此,刘病已很认可他的曾爷爷汉武帝刘彻的丰功伟绩,要尊崇汉武帝,为他定庙号,看起来是孝心,实则是说明自己是嫡系血脉,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政治资本。
后来,霍光病逝,刘病已知道时机到了。
他废了霍成君的后位,并将当年害许平君难产去世的霍成君的母亲赐死。
也是这一年,刘病已改名刘询,开始实现他的真正的宏图伟业。
汉宣帝时期,汉朝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强盛:
匈奴降汉,结束了汉匈多年的战争
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各国归大汉管辖
《史记》刊行天下
大力整顿官吏,清减税赋
汉宣帝在位时期,是整个西汉经济实力最强,国家版图最大的时期。
当时汉朝的强盛,从他的陵墓杜陵也可见一斑,其规模和汉武帝的茂陵相差无几。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葬于杜陵。
汉宣帝刘询实现了汉室中兴,后来的世人对他的评价是:
文治超过汉文帝,武功直逼汉武帝,是难得一见的英明帝王。
当然,即使再英明的君王也有犯错的时候,刘询这一辈子犯的最大的错,便是将皇位传给了太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早在他在世时,他就为太子刘奭提倡多用儒生,以王道治国的方略担忧,并说:
“乱我家者,太子也”。
然而,刘奭是汉宣帝和许平君唯一的儿子,汉宣帝最终没有忍心将他废黜,还是将皇位传给了他。
刘奭上位之后,大行儒道,摒弃了汉代一直以来王道霸道并行的治国方略,以经学为本,儒道治国,出现了一大批只会背经学,不懂时政的书呆子,尸位素餐。
不仅如此,刘奭还废弃了汉高祖刘邦在时开创的陵邑制度,只有他的陵墓渭陵周围是没有陵邑的。
当年汉高祖刘邦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同时也能抵御北方侵略创下的制度,就被刘奭轻而易举地废弃了。
刘奭认为陵邑制度不符合儒家思想,且废除了宗庙祭祀,但是真实原因实际是当时的大汉财力减弱,且已经没有足够的号召力让贵族迁移。
从他开始,汉朝显露疲态,中央集权变弱,国力不再强盛,开始走下坡路。
汉宣中兴终究是昙花一现,也成为了西汉最后的巅峰。
从此帝国的太阳渐渐下沉,慢慢陷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