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跟随刘备呢?当初刘备三顾茅庐时,一没实力,二没地盘,放眼天下全雄,似乎谁都比刘备强。但满怀抱负,志向高远的诸葛亮却选择了刘备。
有人说,因为曹操势力庞大,阵营中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诸葛亮如果如果选择投奔曹操集团,很可能会被埋没于众谋士中,难有表现的机会,很难有跟着刘备一鸣惊人,名留史册的结局,说诸葛亮选择刘备实属高明之举。
这样子以现代人就业选择来比拟诸葛亮的抉择,我觉得是因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不大了解。诸葛亮身高八尺,羽扇纶巾,谈笑间能呼风唤雨。很多人都以为他属于道家学派,而事实上,诸葛亮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以孟子为代表的思想是:国君不仅是权威的代表,也是道德至上的代表,是以: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所以,儒者选择跟着仁义且德行高尚的君主。而刘备:仁义守信,对部下坦诚相待,对百姓厚待,所以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一帮子人,愿意誓死跟随刘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在《戒子书》里对自己孩子的谆谆教诲。若是如有的人说,诸葛亮是为了追求名利而选择刘备,那么我们看看诸葛亮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的人生抉择。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在刘关张相继身死,后继无人,蜀汉风雨飘摇之际,诸葛亮可以说是蜀汉唯一的精神支柱,他如果身退,蜀汉接着就会分崩离析。
但是他只身擎天,力挽狂澜于既倒,以生命为代价为蜀汉续了数十年的国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若是为了追求名利,他何以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作为一个儒者,有着自己的深层追求,那就是:以仁为己任,临大节而不被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