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做好文物普查,呵护三晋文脉
创始人
2025-08-02 22:02:12
0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距今已17年,山西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占全国总量的7%,排名全国第四位,为了全面掌握文物资源状况,确保这些宝贵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山西积极投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摸清文物家底,守护历史根脉。(山西日报)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文物普查是一项关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更承载了无数先辈的智慧与创造。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既是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也是传承千年智慧的使命。

全省动员,摸清文物家底。自普查伊始,我省迅速成立双组长领导小组,涵盖众多省直部门和单位,出台了《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方案》,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有力的宣传指导。对全省普查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再强调,吹响了文物保护的号角,全面推进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且,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组建省级普查专家组和众多基层普查队伍,汇聚了各方专业力量。这一系列举措为文物普查筑牢了基石,让普查工作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科技赋能,普查精准有效。科技助力是山西文物普查的一大亮点。面对规模宏大、范围广泛、时间跨度长且难度大的普查任务,山西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结合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如同给普查人员赋予了“千里眼”“顺风耳”,突破了传统调查方法的局限。无人机的空中拍摄更是高效智能地获取文物信息,填补了地面调查的盲区。三维扫描技术实现对文物的无损检测,分析其材质、结构和工艺等细节,让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得以清晰展现。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建立的时序化数字文物信息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文物状态,预防安全隐患,这是科技赋予文物保护的全新能力,大大提高了普查效率和精度。

全民参与,汇聚普查力量。第四次文物普查是一次规模宏大、深入人心、传播历史文化、保护重视历代文物古迹的行动,也是一种旨在发动群众、自上而下的全国调查。在普查过程中,面对远郊区地形复杂分散、近郊区管理单位复杂等难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积极沟通协调,通过“广撒网、重点收获”的方式,确保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彰显广大一线工作者的担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和个人认领认养文物。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让文物保护事业有了更广泛的力量源泉。社会力量的注入,是全民文化意识觉醒的体现,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文物保护的参与者和守护者。

悠悠三晋文脉绵绵不绝。全省上下一心,以科技为羽翼,以全民参与为动力,为文物普查工作保驾护航,向着摸清文物家底、守护历史根脉的目标坚定前行,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着山西力量。(李瑞强)

(责编:马云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大家在看三国的时候应该都注意到这样一个场景,那就是刘备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以中山靖王之后自居,那么...
原创 终... 中国的历代王朝中,强汉盛唐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唐朝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很多人说:终唐一朝,盛不及...
原创 钓...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神... 这才是真正的五虎将之武圣篇(10) 主笔:闲乐生 其实,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北伐围攻樊...
原创 钮... 在曾经大火的影视剧《甄嬛传》中,甄嬛身怀双生子回宫后,雍正为其替换身份,将大理寺少卿甄远道之女甄嬛,...
原创 张...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偶然跟着一个偶然。但在这偶然之间,却隐藏着必然。虽很绕嘴,但却是实情,无论谁都难以...
原创 《... 每当读起历史,总有人感叹,果然是成王败寇,胜利者总被歌颂,而失败者往往被贬低。诚然,大多数时候人们对...
原创 韩... 韩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始终是虎视眈眈,真恨不得将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掠夺过去!韩国的学者对此也是非常的执...
原创 雷...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
原创 慈... 慈禧与夜明珠的故事很多人都应该有所耳闻,传说这颗夜明珠保持慈禧尸身不腐,当孙殿英将其从慈禧口中拿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