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
,大将军何进把持朝政,以图诛杀宦官,反被宦官所害。众将士震怒,除掉宦官,皇城大乱。后董卓进京平乱。掌政的董卓废少帝
刘辩
,拥立其弟
陈留王刘协
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那当时的十八路诸侯实力如何呢?打工人刘备此时又在干嘛呢?
第一路: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也就是说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世”是指父子相继,“
三公
”是指执掌朝政的大臣。袁术是袁绍的弟弟,家里有钱有势,
政治资源
极为丰富,和袁绍、曹操同时举兵的时候他还是官职比较高的后将军,其势力盘踞在河南省的南阳一带,是十八路诸侯里最有实力的一支。
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
,当时的冀州比其他地方富庶一些,而且人口稠密,兵多粮足,先天条件非常好。韩馥身为冀州刺史,东汉末九个封疆大吏之一。手下文有
沮授
、荀谌、
郭图
、
辛评
、审配,武有
张郃
、麴义、
潘凤
、赵涪、程涣、赵浮、
耿武
、
闵纯
等大将,说起来也是人才济济,但是偏偏韩馥啥都没干,就直接把整个冀州让给袁绍,还一直担心袁绍来杀自己,最后竟然在别人家的厕所自杀,真是一张好牌打的稀巴烂。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岫
,豫州包括现在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山东、河北、山西的土地也涵盖一些,屯兵于
颍川
,于反董联盟解散后,不久病逝。三国的历史对孔伷这个人记载的比较少。
第四路:
兖州
刺史
刘岱
,兖州就是现在山东西部、河南东北部、河北东南部的这一块区域,刘岱从族谱上看算是汉室的宗亲,当然比刘备要根正苗红的多,实力中上。后来被张飞生擒,后为刘备释放,然后选择了归顺。
第五路:河内郡太守
王匡
,河内包括现在的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等地,王匡在征讨董卓的时候被董卓击败,实力居中。
第六路:陈留太守
张邈
,张邈这个人家底比较好,张邈性情仗义,喜接济穷人,壮士多有依附于他。他因成绩优秀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升任陈留太守。他曾参与讨伐董卓,后归附曹操。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
陈宫
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时全家及弟弟被杀。他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也是极具人物色彩一个人。
第七路:东郡太守
乔瑁
,就是号召大家伙儿一块儿收拾董卓的这个乔瑁,这个人就不提了,实力太弱。
第八路:山阳太守
袁遗
,他是袁绍的堂兄,关于他的记载比较少,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人就行了。
第九路:济北国相
鲍信
,济北是个封国,济北相就是济北国的国相,鲍信算是最早看透董卓的一个人,当时他就劝袁绍和司徒王允杀掉董卓,可惜这二人都没听,鲍信也是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真刀真枪与董卓打过仗的人,很有血性,可惜实力一般。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
,典故里让梨的那个小孩儿就是他,孔融年少成名,是当时的名士,声望比较好,打仗他不行,实力较为一般。
第十一路:广陵太守张超
,实力范围在今扬州一带,张超是陈留太守张邈的弟弟,实力一般。
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谦
,陶谦是个善于治理内政,而不善领兵打仗的人物,他能在群雄并起的乱世当中占据徐州凭的是自己的狡猾,虽然此人不善征伐但徐州在他的治理下还是有点实力。
第十三路:西凉太守马腾
,他是马超的老爸,
西凉军
的战斗力还是十分强悍的,也是让董卓最为忌惮的一直军队,就连打遍中原无敌手的曹操也是用计才将这股势力给瓦解掉,实力中上。
第十四路:北平太守
公孙瓒
,公孙瓒出身贵族,得到
涿郡
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前期的公孙瓒实力绝对很强,北境的鲜卑和乌人都被他打的胆寒,和袁绍对战之初也丝毫不落下风。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起初是十八路诸侯中武力值最强的存在。
第十五路:上党太守
张杨
,实力一般。第十六路:长沙太守
孙坚
,孙策和孙权的老爸,一代猛人,人称江东猛虎,也是董卓为数不多的几个强劲对手之一,他与袁术存在着一定的依附关系,所以他的好多功劳最后都算在了袁术的头上。
第十六路:乌程侯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家是孙武的后人,孙坚也是东吴帝国的奠基人之一。
公元172年,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带兵击溃叛乱的许昌势力,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
公元184年,孙坚随
朱儁
南征北战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公元187年,孙坚平定长沙人区星反叛,封为乌程侯。公元190年,孙坚参与讨伐董卓联盟。在鲁阳以空城计吓退
胡轸
的西凉兵马。但在洛阳附近碰到了名将
徐荣
被其大败。孙坚毫不气馁在阳人城一战中大破吕布和胡轸的兵马,还将华雄斩杀。
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孙坚在追击
黄祖
过程中在岘山中箭身亡。孙坚这位名将可以说是和曹操在那时都是心怀汉室之人,一路上都是孙坚在攻打董卓大军,其余皆是碌碌无为之辈,可惜最后死于暗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战力足以排中上。
第十七路:渤海太守袁绍
,四世三公、名门望族的代言人,三国演义把他演绎成了十八路诸侯的盟主,他在讨伐董卓期间强迫韩馥让出冀州,成为了当时唯一一支和袁术不分伯仲的诸侯势力,实力强大。
第十八路:曹操
,当时的曹操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血青年,行刺董卓失败以后他又跑来参加联盟,当时他的队伍还没有拉起来,实力还比较弱。如果说曹操在联军里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那么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人微言轻”。
上面我们说过曹操当时只是一个奋武将军,而这个官职还是个临时的。曹操是在陈留起兵的,按照当时的势力划分,甚至可以说他是隶属于陈留太守张邈的。论出身,曹操是宦官之后。他没有像袁绍、袁术那样“四世三公”的背景。论官职,曹操也仅仅是一个杂号将军,和张邈这样的地方州郡长官也是没有可比性。不过从根本上来看当时的诸侯联军各怀鬼胎,他们虽然是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聚在一起的,但却没有什么凝聚力。这支联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后来曹操得知联军指望不上,便独自去扬州募兵此后才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霸业之路。
当然作为三国主角之一刘关张在当时又处于何等地位
当公孙瓒率兵前往洛阳时,刘备带张飞、关羽跟随到洛阳,因此刘备随公孙瓒一路,并非单独一路诸侯,说到底当时刘备职位太低了。后来东和孙权,赤壁之后取荆州四郡,后占据益州,房陵、上庸等地,至此刘备的实力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