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下考古新进展 这两场研讨会干货满满
创始人
2025-08-02 06:01:54
0

昨天,第三届水下考古宁波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港通天下”港口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宁波海曙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水下考古与专题展陈”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技术”两个主题,展开交流和分享。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健全面回顾了中国水下考古从起步到成熟的过程,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宁波‘小白礁I号’考古工作流程完善,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发掘、现场管控和后期处理,而且从科技考古的角度对沉船复原做了科学解读。”孙健说,“小白礁I号”考古工作为沉船考古和后期资源保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孙健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起步,历经30多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日趋提升,已成为我国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9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幕,在深海1500多米处沉睡了500多年的两处沉船遗址出水文物首次公开亮相。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发现,尤为引人注目。”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辛礼学介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货物数量巨大,超过10万件,而且品类丰富,档次高。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翟杨以长江口二号沉船为例进行了研究分享。

“我们对瓷器和船货的研究水平,超过我们对古船的认识和研究水平。”翟杨说,长江口二号沉船的整体打捞为古船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做航路、船上功能分区等不同内容的研究”。

传统木板船由大量木质船板连接拼合而成,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拼缝,古人往往会使用艌料对其进行封堵,从而保证木船良好的水密性。

“从现代材料学的角度来说,艌料一般是由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及增强纤维共同组成的复合材料。古人则是通过经验的摸索,就地取材制作艌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沈大娲介绍,宁波“小白礁I号”所使用的艌料,与中国传统艌料的成分有非常大的差别。

沈大娲说,在沉船保护修复过程中,应该根据考古发掘的实物成分,决定修复材料的使用,“还可以通过和其他国家艌料的对比,印证古代中西方的交流”。(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龚旭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朝统共有十六位皇帝,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 除了葬在南京的朱元璋、下落不明的建文...
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出土两件罕见...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雄安考古队在河北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内发掘出土两件罕见龙首,初步判定为唐...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的寒冬,乌江边上一个昂长八尺、身披王者铠甲、手持带血天子剑、英勇威猛的将军,却显得神态...
原创 毛...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要为大家分享一组毛主席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
原创 中...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发生于南北朝时期末期,期间五胡族群体的入侵和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人...
原创 如...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伪君子,所谓的“仁义”不过是他装出来的。由此认为刘备如果真的光复了汉...
原创 北... 一百年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少年肩负着未来和希望,是祖...
原创 为...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南下,与中原的汉族政...
原创 溥... 清朝是历史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溥仪则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虽然出生在皇家,但他的人生是悲惨的,...
光影流转间,哈曼卡顿音乐琉璃4... 暮色渐沉时,我最爱蜷在沙发角落。落地窗外是城市渐次亮起的灯火,而屋内只留一盏暖黄的阅读灯。这时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