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情哪个最感人,大概就是长剑刎颈虞姬和马嵬坡脚下香魂。对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恋情,不少人赞叹不已,但也有讽刺之声,是两人整日沉溺于恋爱与吃喝玩乐之中,葬送盛世唐朝。
而史书上还记载,李隆基与杨玉环二人相处之后,非常爱玩,就连一天起码耍一回握槊的游戏。对此还有很多人感到好奇,握槊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杨玉环与李隆基为何会对游戏情有独钟呢?
“此盖谓胡戏经传入我国。”《魏书》里记载着一种经由胡人进入魏朝时的游戏。
该游戏为握槊游戏,握槊外观为黑、白两色,与今五子棋或围棋相似。
但棋子为圆形,握槊为长方形,但从“握槊”之名亦可窥见一斑。“握”字说明此棋子不在手,而需执之。“槊”就是长杆矛的意思,当然没有棋子那么圆了。
握槊共100个,黑白各50个,棋盘不同,一般棋子上纵横交错,但握槊棋盘上共有十二条通道。
握手棋盘上也有两颗骰子,一般摇到几枚,只需数步,但它并不随意。
白棋从右向左,黑色棋子则天然地反之。这仅仅是一种游戏,但却伴随着文人的喜爱与追捧而逐步演变。
较早引进于魏晋南北朝的握槊,简便易行,但那个时代对握槊材料叙述不多。
在唐朝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握槊却成了当时文人所追逐的比赛,加之经过岁月的衍变,握槊成了文人征战的场所。
尽管用骰子来确定步数有一定的幸运,但只要有智慧,幸运倒是不容易。
握槊还成了测试智商的玩法,盛世大唐握槊更受欢迎,不论男女老幼,人人喜欢。
尽管唐代握槊的材料占了不少,但握槊终究是南北朝时传下来的,那时达官显贵们都十分钟喜欢上了这一玩法。
《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齐时君王很喜欢玩弄握槊,即使听说寿阳已陷,也是玩弄握槊。
而在握槊最初被介绍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它是一种奇特的玩具,所以有人也希望通过把玩握槊来获得免死金牌。
同样,东魏时亦曾发生官吏因玩弄握槊而为使者所扰,乃至气恼者皆斩使者之事。
由此可见,握槊这一新颖玩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加之唐朝文人墨客增色,握槊渐渐成了考验智慧的比赛。
说的是唐太宗时,有个公主想娶臣子为妻,但公主觉得臣子勇武无谋、无大智,坚决反对。
唐太宗闻知此事后,举行了握槊的会议,结果臣子们都得了头名,王妃很高兴,觉得原来是看错对象。
由此可见,握槊到了唐朝地位已是一落千丈,由单纯的玩具变成了考验智商的东西。
握槊之名亦称为“才子棋”,唐代街头随处可见双人游戏,就连文人墨客也以握槊游戏。
喜欢握槊的可以不只是普通人、文人,达官显贵也不例外,最初握槊是皇宫里人们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唐朝时,许多皇帝和大臣还10分钟喜欢拿槊。
而以他为代表的典型人物,就要数李隆基与杨玉环了,两人可都是手握槊的喜爱选手,连日常也是经常打。
民间故事里,李隆基与杨玉环良莠不齐,毕竟李隆基早期就已经开始迈开了盛世,杨玉环就是靠美貌走出圈外。
遗憾的是,两位名人相遇了,这也就造成了李隆基成了昏君、杨玉环成了妖妃。
有人说李隆基得了杨玉环后,并没有对朝政产生好感,而是整天与杨玉环一起沉溺于游戏之中。
二人都有共同爱好,梨园成了杨玉环、李隆基喜欢前往的场所。
杨玉环很爱吃荔枝,李隆基便请求快马加鞭把荔枝送来,至于跑死马有多大、浪费人力和物力,李隆基一概不考虑。
而李隆基晚年不断提拔杨玉环的亲属,使其在朝堂之中占据了一定位置,也造成了最后二人走向了生死与共。
有人说李隆基与杨玉环二人最爱的游戏是握槊,就连酷爱也是天天打。
只是玩游戏的时候,杨玉环总是比不上李隆基,但杨玉环却很能使劲儿。
为了能有个赢李隆基的机会,杨玉环特意养起了小狗,打平的时候杨玉环便将小狗拥入怀中。
待到玩起握槊时,见形势不利,杨玉环便放出了狗,这只小狗还很机灵,立刻跑过来搅局。
尽管他长得小聪明,但李隆基没有发火,因为他与臣子们做游戏时,有次差点败下阵来。
好在杨玉环看出了形势不利于李隆基,立刻叫了一只小狗,在小狗搅局之后,李隆基立刻轻易地赢了。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恋情刻骨铭心,只是遗憾马嵬坡脚下还是三尺白领赐情人一死,往后李隆基也只能一个人守在回忆里过一辈子。
杨玉环、李隆基虽已是往事,但握槊却不是。就连战乱时期的人依旧会玩起握槊的游戏。
只是此时已不是抱以玩乐之心,而寄希望于转嫁战争之愁。
尽管握槊流行于唐朝时期,但大量的材料记载中基本都将唐代。但明、清两代握槊之热仍有增无减,只是那时握槊已为达官显贵们才会把玩。
如今握槊虽已不存在,但在国际象棋和飞行棋中仍可见握槊。
人们喜欢博弈,喜欢黑白间的争斗,这也使得握槊成了流行一时的一种游戏,而李隆基与杨玉环对握槊的推广使其更有名气。
只是遗憾如今都成了历史,名人成了一捧黄土,而彰显古人睿智的握槊却还在传承着,它承载着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