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一个无比精彩的时代,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统一的国家政权,可是各方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同铸就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有人绝境翻盘,成为三足鼎立的其中一足,有人手握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袁绍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占据一切优势的袁绍,为何会打烂满手好牌?
不聪明的袁绍
袁绍的家族非常显赫,四世三公。照说手握一把好牌的袁绍应该能够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时期做出一番事业。
可是,袁绍是个傻瓜,他的一番操作,让自己痛失好局。
首先,袁绍派出颜良和文丑当作讨伐曹操的先锋官。颜良和文丑两个人虽然武艺无双,可他们也目中无人,认为天下没有人比他出色。这两个人属于有勇无谋类型的。可以冲锋陷阵,可是作为主帅,却是不合适的。
袁绍的谋士田丰曾经向袁绍提出过用颜良和文丑做先锋是一件不妥当的事情,因为两个人太过骄傲自大,很容易就会中对方的计,可是袁绍不听。后来,颜良和文丑果然中了曹操的埋伏,袁绍军队大败。
尽管袁绍的军队大败,可他在军队数量方面还是有优势,可紧接着袁绍又做了第二件蠢事。
袁绍秘密处死了田丰。在袁绍看来,田丰实在是很烦人。经常:主公,这件事不能这样做,主公,那件事做得不对。
这让自命不凡的袁绍非常烦恼,于是,他找了个借口秘密处死了田丰。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他的影响却是非常恶劣,一个提意见的大臣,被随便找了个借口杀掉。这就是堵塞言路,堵塞言路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从此以后袁绍的耳边清静了。
所有人都只会说主公英明神武,算无遗策,他再也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这也导致他在战场上一败再败,最终连自己的性命都没能保住。
袁绍做的第三件蠢事就是他的内部不稳。他的儿子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大打出手,他的谋士也分成了好几这个派别,于是在战场上,一派的人出去打仗,另一派的人就在后方捣乱。
这样的情况下,袁绍当然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一个分裂的团队必然失败,这个道理我都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
袁绍做的第四件蠢事就是他过于沉迷于自己的私事,最终导致贻误战机。在和袁绍对战的时候,曹操也遇到过突发情况,当时,曹操的后方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建议他赶紧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可是袁绍在做什么呢?
他的小儿子刚刚病死不久,袁绍沉迷于悲痛无法自拔,无论谋士给他提什么建议,他都充耳不闻。
最后导致袁绍错失了这唯一的战机。
袁绍这些愚蠢的行为直接让自己原本的大优势变成了败局。其实如果袁绍能够及时看清形势,知道自己意见不是曹操的对手,休养生息,以图再战,那么他也许还能卷土重来。
可惜袁绍一直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比得过他。这种认知导致袁绍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官渡,官渡之战失败以后袁绍迅速败亡,再也没有了任何机会。
袁绍的失败
袁绍的失败基本上都是不可避免的。他缺乏一个领袖应有的气质。
一个统治者一定要懂得知人善任,发挥每个人的优点,袁绍起家早,当时手下的文臣武将当中,不乏后来在曹操和刘备手下扬名立万的人,比如郭嘉,赵云等等。
可惜这些人在袁绍手里都没能获得重用,所以袁绍是一个没有识人之明的人。
袁绍不但没有识人之名,而且还非常自命不凡,自以为本人天下无敌,这就很要命了。一个又愚蠢又听不进去建议主公无论如何都不是臣子理想的效力对象。
有的人明明有很多缺点,却不能够容忍别人说他不好。袁绍就是这样的人,他处死田丰就是因为田丰经常在他跟前让人说他做得怎么怎么不好,袁绍听不进去也就罢了,居然把田丰给杀了。
袁绍的出身导致他的成功来得太过轻易,袁绍家四世三公,他几乎和当时所有的贵族都有交情。这样一来,他几乎没有费任何力气,就成功了。
可“自古英雄多磨难,由来纨绔少伟男”。古人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轻易获得成功,就意味着他没有经历足够的磨难,对于时间的事情也认知不够,经常一厢情愿,所以袁绍能够争霸天下并不是因为他本身具有什么出色的品质,而纯粹都是因为他投了个好胎。
除了自身自命不凡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建议外,袁绍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对于下属的控制非常的薄弱,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绝对不会允许他的下属结党营私。
在他被下属做出这样的举动之后,就会立即阻止,并且给予严厉的惩罚,可袁绍的下属们拉帮结派已经成为常态。
这样一盘散沙,无论看上去纸面的实力有多强,最终也不会获得胜利,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袁绍也缺乏上位者杀伐果断的品质。他经常犹犹豫豫,一会觉得这个人说得对,一会觉得那个人说得对。关键的时刻更是因为自己的小儿子去世而导致战机遗失。
并不是说,袁绍怀念小儿子有什么不对,而是做事要分场合。这种大战将起的时候还是以战事为重,毕竟如果你成功了以后。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怀念你的小儿子,可袁绍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每一个成功的统治者都知道大局为重。
三国的初形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袁绍并具有一个统治者最基本的素质。他优柔寡断识人不清,对下属刻薄,团队混乱,这样一个人是无法在乱世争霸的情况当中生存下来的,
所以袁绍开始有的那些优势,其实只不过是镜花水月。是他凭借出身得来的,并不是真正的优势。
三国时期虽然没有最终统一中国。可三国时期的竞争却一直都不比同一时期的竞争差。三国时期几乎一直都是血雨腥风,各方诸侯都想在那个年代成就自己的事业。淘汰起来也是非常残酷的。袁绍不适合成为一方霸主,他就被淘汰了。
袁绍之所以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主要在于他没有知人之明,朝令夕改,不能够听取谋士的正确建议。也没有断尾求生的气魄。属下的团队还经常搞小团体非常混乱,这样的人无论拥有多少军队,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支没有凝聚力的部队,是非常麻烦的。
各个部队在战场上各自为政。眼看前方要大败了,后方却还是不尽心尽力。这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
三国时期最后的成功者无论如何都是懂得团结各方力量的。这些人都擅长于利用各种各样的人才,在用兵的时候,也懂得使用计谋。不像袁绍一样,依仗自己兵力的勇士横冲直撞,试图将敌人打垮。不得不说和袁绍相比。这些人更适合做统治者。
袁绍的失败,只是三国时期精彩争霸的开始,袁绍的失败,也告诉所有人,不是出身尊贵,就能够获得胜利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