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的立储制度我们是相当熟悉了,自从雍正九子夺嫡生出之后,为了避免在发生九子夺嫡的状况,雍正便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将传位诏书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
实际上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皇位的继承制度一直承袭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直到清朝灭亡。
想了解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的秘密,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简单地说嫡长子继承制度就是,妻子(明媒正娶)的儿子有第一继承权,之后才是妾的儿子。放在皇室那就按照皇子生母或者(继母)后宫的地位来确立皇位的继承权。
皇位的继承权排序大概就是:皇后的儿子(亲生/过继)>贵妃的儿子(亲生/过继)>妃的儿子(亲生/过继),妃一下不做排序,一般情况下后宫位份在妃以下的生的皇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继承的可能得。而清朝的贵妃和妃都会封号,封号同时也代表着地位。地位越高继承顺位就越靠前。而清朝从皇太极的继位开始就一直遵循着宗法。我们来看一下,清朝皇帝继承皇位时的情况
皇太极: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理应不需要遵循宗法,然而因为努尔哈赤大妃(佟佳氏)是代善生母的原因,当初一同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的几大贝勒包括代善自己都认为不应该为佟佳氏追加皇后封号。这其实也是为了让皇太极名正言顺的继位。
顺治:顺治是满清宗室内部斗争不得已选择的结果,而在顺治继位之前。孝庄的在皇太极后宫排在第五,而排第一、第二和第四的哲哲和海兰珠均没有儿子。能和顺治争皇位的只有当时娜木钟的儿子博果尔,但娜木钟是改嫁给皇太极的,且博果尔当时才2岁根上不可能继位。而豪格的虽然有势力,但作为皇太极第二任福晋乌喇那拉氏竟然在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后没有任何封位,这也就注定了豪格光有势力却难以继承皇位的结果。所以顺治的继位也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康熙:康熙的继位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康熙的生母是佟佳氏,在当时是顺治生有皇子的妃子中身份最为尊贵的。这说完全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
雍正:雍正从小就过继给皇后佟佳氏,按照宗法雍正就是皇后佟佳氏的儿子。是康熙死前除了废太子以外,唯一活着的嫡长子,所以雍正的继位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
乾隆:乾隆继位之前母亲位份和年纪比自己高的弘时已过世,剩下的弘昼无论是母妃地位还是年纪均不及乾隆,故乾隆本身的继位也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
嘉庆:嘉庆的母妃本身出身和地位是很低的,由于乾隆在位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熬死太多的皇子,这才让嘉庆有了继承的可能,而在当时活着的扣掉过继给他人的皇子,剩下的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只有嘉庆和永瑆,为了让嘉庆更加的继承更名正言顺在乾隆四十九年魏佳氏(当时已过世)进封令懿皇贵妃,使得嘉庆成为当时活着的皇子中母妃位份最高的皇子,所以嘉庆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
道光:清朝以真正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咸丰:同样是道光的嫡长子,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同治:咸丰帝唯一的儿子
光绪:依照宗法过继给咸丰做儿子,本身也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溥仪:跟光绪情况相同,也是按照宗法过继给光绪做儿子,同样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清朝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无论是九子夺嫡还是秘密立储实际上都逃脱不开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清朝所谓的继承制度无非是掩人耳目罢了,从清朝的史料也能看出,在这些皇帝尚未继承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谁会是下一任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