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因此受到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希望,这片顽强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抗战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让侵略者们为自己的狂妄无耻付出了代价,他们用自己的英雄事迹振奋了民心,彰显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伟大意志。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空战英雄的故事,他是为数不多的“飞虎队”中国成员之一,他曾一人击落7架敌机,一人经历抗日抗美两场战争,他就是中国第一代王牌飞行员-王延周。
王延周
1.年少从军,壮志凌云
1920年,王延周出生于山东日照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祖上虽然出过秀才这样的人才,但后来家道中落,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农家生活似乎将成为贯穿王延周一生的主题,十几岁的他便开始跟着父亲去青岛打工讨生活。
然而,少年王延周的心中有一个偶像,那便是当时作为军人的堂兄王延德。当时堂兄王延德在国民党二十九军任连长,每次回乡都穿着帅气的军装,堂兄一身的灰衣戎装,腰间悬挂佩剑,脚蹬马靴,领章金光闪闪,白手套一尘不染,看起来威风凛凛,光彩夺目,给王延周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参军便成为了他心中一个美好的梦想。后来侵略者开始向华夏大地虎视眈眈,每次堂兄回乡时,讲述的内容也从丰富多彩的花花世界变成了精彩的军营战斗故事以及侵略者的残酷暴行,从那时起。参军对于王延周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美好愿望,更是家仇国恨积累后的壮志雄心。到了十六岁那年,王延周已经长成一个健壮的大小伙子,于是他多次给堂兄写信表达自己参军的强烈意愿。
恰逢当时二十九军训练营招收一批学生,于是王延周便在堂兄的安排下进入了二十九军训练营,穿上军装成为了一名梦寐以求的军人。然而王延周的从军之路才刚刚开始便遭遇了极大的危机,训练营刚开始不到半年,日军发动了骇人听闻的“七七事变”,尚未进行过几次实弹射击的王延周便与其他训练营同学们一起,跟随二十九军的战友们踏上了抗日的战场。狂妄的侵略者为了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动用了大量的重武器,其中空军支援力量的优势更是让二十九军束手无策,伤亡惨重,参战的1900名训练营学生兵最后只剩下几百人。
七七事变
幸存下来的王延周撤退到了西安,这次战斗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敌我双方战斗水平上的差距,当他得知黄埔军校招生时,毅然决定报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1940年,20岁的王延周从黄埔军校毕业,成为了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毕业生,按照堂兄的设想他应该继续在国民党基层锻炼立下战功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当初战斗中日军空中力量给中国军队造成的伤害给王延周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他违背了堂兄的期盼,报考了昆明的航空军官学校,从而开启了另一段军旅生涯。
2.加入“飞虎队”,屡战立奇功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的王延周顺利考入了航空军官学校,开始了第二段军旅生涯,在那里他凭借优异的身体素质和勤奋努力的态度获得了广泛认可。1941年,在学习了飞行理论知识后,王延周被派往美国航空部队进行强化训练,在美国训练期间王延周虚心学习,认真总结,顺利完成了强化训练的科目学习,在训练结束时,每个学员可自行选择回国或留在美国,王延周想起当初参军时的壮志雄心,想起身在沦陷区的父母双亲,毅然选择了回国效力。1943年王延周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返回祖国,加入了陈纳德创建的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三大队,在第八中队担任飞行员。这支队伍在当时创造了击毁九架敌机,而我方没有任何伤亡的传奇战绩,被人们称为“飞虎队”。
1943年6月1日,王延周迎来了自己加入中美空军混合团以来第一次大机群编队轰炸任务,他驾驶着P-40战斗机掩护我方轰炸机对敌占区的郑州火车站进行轰炸,在执行完任务返航途中,他在油箱燃料不多的情况下发现了一架敌军运输机,虽然冒着很大风险,王延周还是没有任何犹豫,毅然选择了战斗,他利用娴熟的飞行技能,巧妙绕到敌机后上方,扣动扳机击落了该敌机。首次执行编队轰炸任务便击落了敌机,王延周受到了上级的称赞和表扬,同时也对他的飞行技术给予了高度认可。后来通过广播,他得知当时那架运输机上乘坐着敌人七名将官及其随行人员,这更让他喜出望外,首次任务便可亲手痛击日寇更加坚定了他战斗的信心。
后来王延周还驾驶着他的P-40战斗机先后击落三架日本零式战斗机和一架东条战斗机,东条战斗机可是当时日本最新的战斗机型。王延周的一系列传奇战绩即便是在高手如林地“飞虎队”中也是如雷贯耳。
由于日军对航线的控制和封锁,中国从东南亚运输物资的通道被封锁,唯一的途径是经过一条让人闻风丧胆的“驼峰航线”。之所以称之为“驼峰航线”是因为这条全长八百多公里的航线要横跨喜马拉雅山,期间山峦起伏,犹如驼峰一般。这条航线不仅障碍重重,而且环境恶劣,经常会发生暴风雪、强对流天气,稍有不慎都有机翼被狂风折断的风险,一旦疏忽便是击毁人亡,再加上日军飞机的围追堵截,可谓是险象环生。有人甚至将这条航线称为人类战争史上耗时最长,条件最艰苦,代价最大的一条航线。王延周凭借超凡的飞行技术,在1943-1944年两年间八次飞越这条噩梦般的“驼峰航线”,一次又一次创造飞行奇迹,为祖国运送了大量物资。在当时中国空军的顶尖力量“飞虎队”中,王延周被授予的“王牌飞行员”和“空军英雄”称号,可谓当之无愧。
3.开国大典受检阅,抗美援朝立新功
1946年,一次机缘巧合的迫降,王延周的飞机停在了解放区,在共产党真诚的态度和热情的关怀下,王延周最终决定留在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空军事业做出一些贡献。随后他被派往东北航校任职,后又调往北平,刚来北平不久他便接到了一个毕生难忘的任务,党中央决定在1949年10月举办开国大典,王延周及飞行队其他成员受命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受检阅。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以及不断的努力,王延周及飞行队其他成员一起圆满完成了开国大典阅兵飞行任务,彰显了中国空军的力量。而随后的1951年他再次出色完成了阅兵飞行任务。
1951年11月,王延周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作战,王延周便与当时美国最先进的王牌战斗机型F-86遭遇上,在那场战斗中,我方很快便失去了两架战机,战友的牺牲并未让王延周心生胆怯,反而激发了他胸中的怒火,他运用高超的飞行技巧,敏捷迅速的反应速度把握住进攻机会,先后击伤和击落两架美军敌机。至此王延周成为中国空军历史上既击落过日军敌机又击落过美军敌机的两名飞行员之一。在这场战争中,王延周出色的完成了飞行任务,荣获二等功一次。
4.英雄迟暮多磨难,耄耋入党心愿安
1955年,王延周转业,先后到国家体委,张家口、南阳航校任职,由于王延周耿刚正不阿的耿直性格,工作期间无论是谁犯错他都直言不讳,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后因时局动荡,一些小人便趁机诬告王延周,将他陷害入狱,一名曾经的战斗英雄晚年竟莫名遭受三年的牢狱之灾。出狱之后的王延周心如死灰,回到老家安心做一名农民,直到1983年,没想到改变他生活的竟然是一条空军拉练裤。
那时的王延周心中已无所期盼,只求温饱,过去的荣誉与骄傲对如今的他来讲就像浮云一样。而1983年初,时任县委统战部长的夏良柏来到王延周所在的村子,看见这位烧开水的普通农民身上竟穿着一件空军拉练裤,详细了解了王延周的经历后,通过县委的名义帮助王延周平反,让他沉冤得雪。这些对于王延周来说其实都已无足轻重,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就是一直没能入党。
王延周的英雄事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直到2005年,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85岁的王延周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座谈会,也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王延周了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耄耋之年成功入党,给他的人生又添上一笔传奇的色彩。
王延周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作为中国空军力量的划时代标志,他的突出贡献值得被铭记,他坚强的意志和淡泊名利的心态值得被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值得被称赞和传颂。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作者:王延周,出版于期刊《黄埔》